端王微愣,抬头打量宋楚盈。
“怎么让她消失?”
相处几日,他算是看出来了,宋轻瓷已成许知祥和宁王的座上宾。
她除了去府衙,其他时候都待在宋府,很难找到她落单的时候。
更何况剿匪在即,他也没有多余的人手去对付她。
说话间,下人已送上新茶。
宋楚盈挥手让下人退下,一边给端王斟茶,一边说道。
“民女听闻,她明日要与王爷等人一同上山剿匪?”
端王点头:“她确实要求过,宁王和许知府也答应了。”
他像是为了说服自己,解释道:“她毕竟被山贼掳走过,又在山上生活了一段时间,让她带路也正常。”
宋楚盈放下茶壶,将斟好的茶推到端王面前。
“那王爷何不让她在山中消失。”
她脸上浮现几分笑意:“王爷那些私兵不是要金蝉脱壳么,到时王爷只需趁她不备将她打晕,让他们带着她一起逃,既可当人质,又能泻怒火,还能除掉她,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端王目光幽深地看着宋楚盈。
那群山贼被宋轻瓷所害,才会落得被剿杀的下场,若是将宋轻瓷扔给他们,她必惨遭凌辱,生不如死。
他端起茶,一边喝,一边看宋楚盈。
“这么恨她,想让她死?”
宋楚盈也端起了茶,轻啜一口后,故作轻松地回。
“民女也是为替王爷除害,只要有她在,王爷的计划便难顺利开展。”
端王想起宋轻瓷的脸。
她不仅长了张芙蓉面,更有一身才学。
他看过她画的画像,逼真又传神。
这些时日,也听了她不少事迹,她聪慧果敢,有勇有谋,不似寻常女子娇弱。
他对她有些兴趣。
他微不可闻地轻叹了一句。
“她若未逃走,已是本王的妾。”
当初她被掳走后,王信义一直不让那些山贼碰她,为的就是把她献给自己。
他当时看过她的画像,只觉得美则美矣,没什么灵魂,收用也可,不收用也行。
可后来得知她逃走了,几百人出动去找她,不仅没将她找回,反被她伤了好几人,她自己也安全逃回余州。
这次见了,又听了她回到余州后的事迹,他对她的兴趣前所未有地高涨,对她起了久违的征服欲。
宋轻楚盈淡笑。
“王爷不了解她,她的性子是绝不可能给人做妾的。否则,她早就是我夫君的妾室了。”
端王冷哼一声,一脸不屑。
“你夫君算什么东西,不过是个知州之子,自己又无功名在身,给他做妾,哪有给本王做妾舒爽。”
宋楚盈摇头,以示不认可。
“她与我夫君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情谊颇深。十六年的情谊,都不足以让她委身做妾,可知她心意坚定。”
“她也当众宣称过,宋家嫡女绝不做妾。王爷难道还能为她休了王妃,立她为正妃?”
端王冷笑一声。
“她不过一介商户之女,曾与你夫君有婚约,还被山贼掳走过,哪来的资格做本王正妃。”
宋楚盈脸上浮现笑意,很快又压了下去。
“此次剿匪,她只给王爷捐款5000两,却给宁王捐款两,如此区别对待,她定是故意针对王爷……”
她欲言又止。
端王脸色微沉,目光沉沉地看着宋楚盈。
“你是说,她知晓那些山贼,是本王的人?”
宋楚盈觉得端王这话问得可笑,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正色道。
“这消息,不是已经传遍了京城么?否则宁王怎么也会来余州?”
“远在京城的人都知晓,近在余州的宋轻瓷,怎会不知呢。”
她看着端王,轻咬下唇,柔声说道。
“说不定,这消息,还是她放出去的呢。”
“毕竟,整个余州城,除了她,还有谁会对这群山贼恨之入骨呢。”
端王脸色更沉。
“可她一介商户之女,久居余州,在京城怎会有人手?”
宋楚盈:“王爷难道没听说过,有钱能使鬼推磨?”
“宋家是余州首富,她手中有那么多银钱,莫说把手伸到京城,便是伸进皇宫,怕也不难。”
“更何况……”
她卖了个关子,没再往下说。
端王目光紧盯着她:“更何况什么?”
宋楚盈:“更何况她与知府大人交好,知府大人为官多年,京中有一二好友也正常。”
端王想到宋轻瓷和许知祥的关系,又想到宋轻瓷给他捐的大半家财,默然不语。
宋楚盈看着他阴沉的脸,知道他已听进了自己的话,勾起了唇。
“说不定,她早就认识宁王,这次宁王来余州,也是她的手笔。”
端王摇头:“这不可能,她这次是第一次见宁王。”
“以我对宁王的了解,若是早认识她,早就把她带去京城,收归己用了。”
宋楚盈却不认可:“万一他们在王爷面前演戏呢?”
“宋轻瓷这人狡猾刁钻,城府极深,这两月我接连在她手上吃亏,王爷,不可不防。”
端王喝了口茶,而后默然不语,蹙眉沉思。
宋楚盈也不催他,淡笑着喝茶,等他决定。
半晌后,端王放下茶杯,抬头看宋楚盈。
“本王可以按你说的做。”
不过一个女人罢了,舍了就舍了,还是皇位重要。
他得了天下,什么样的女人要不到。
“只是现在宋轻瓷已识破金蝉脱壳之计,此次剿匪又有宁王调集的军队在,本王有心放水,他们怕也难逃法网。”
宋楚盈已然想好了对策。
“那就把他们杀了,把那些百姓救下,王爷也能落下爱民如子的好名声。”
她巴不得这些山贼死绝,尤其是王信义死去。
那样,她与山贼勾结之事就再无人证了。
端王愣住。
“本王为了养他们,近几年花费数十万两白银,你现在要本王亲手杀了他们?”
他手中有钱有权却无兵,好不容易花费巨资养起几千私兵,却要他亲手剿杀,他如何舍得。
宋楚盈劝道:“王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王爷若保他们,必定落下把柄,若是此事被发现,怕是要引起众,届时只怕王位不保。”
“几千私兵与王位,孰轻孰重,想必无需民女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