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为何不出逃
一旁的宫佩婋见状,心中不由得一紧。因为此刻孩子正安稳地趴在二师兄的背上,如果真动起手来,万一伤到孩子可怎么办?想到这里,宫佩婋心急如焚,她一边全神贯注地留意着战局,一边寻找合适的时机出手相助。
终于,宫佩婋瞅准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趁着二师兄跳过自己身边来的一瞬间,她迅速将早已紧握在手中的那瓶名为“逃命毒气”的暗器,用尽全力将其朝着莫明之所在的方向狠狠掷去。随着瓶子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砰”的一声炸裂开来,一股黑色的烟雾瞬间弥漫开来。
趁着莫明之一时慌乱,宫佩婋连忙伸手拉住白于简,脚下生风般向着他们事先准备好的马匹飞奔而去。待二人来到马前,翻身跃上马背,双腿一夹马腹,骏马便如同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出,转眼间便消失在了远方。
宫佩婋和白于简记得欧阳自得的话,飞奔出去二里左右,来到那个岔路口,就直接往左边那条小径走去。
天色快黑时,他们终于抵达那个叫宏原镇的镇子。这个镇子简直跟福云镇一样繁华热闹,虽然天色将黑,街道上还是人来人往的,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灯火通明。灯笼高悬,照亮了整个街道,将夜晚装点得如同白昼一般。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货郎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兜售着各种新奇的玩意儿。
酒馆里飘出阵阵酒香,引得路人纷纷驻足。门口的店小二热情地招揽着客人,店内座无虚席,人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勾栏里传来悠扬的戏曲声,戏子们在舞台上长袖善舞,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台下的观众们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妓院门口,更是站满了穿红着绿的妓女,在那里娇滴滴地招徕着客人。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人们或讨价还价,或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好不热闹。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手中拿着糖葫芦、风车等小玩意儿,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整个镇子沉浸在一片繁华热闹的氛围中,仿佛是一个不夜城,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经过打听,他们才知道,这是当地的一个节日,怪不得如此热闹。
白于简和宫佩婋在众多客栈之中,精挑细选了一家装扮极为奢华的。这家客栈从外观来看,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门口还挂着两盏大红灯笼,透露出一种富贵逼人的气息。两人商议之后,便决定在此处停歇一宿,养精蓄锐,待到明日再去探寻有关宫佩婋家族的消息。
二人牵着马匹缓缓走进客栈的场院之中,刚一落脚,立刻就有两名伶俐的小厮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接过缰绳,小心翼翼地将马匹牵往马厩安置妥当。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名小厮满脸堆笑,极其热情地迎向他们,一路引领着白于简与宫佩婋朝客栈内走去。
那掌柜的一见客人到来,赶忙放下手中算盘,满脸笑容可掬地迎了上来,嘴里不停地说着欢迎之词:“哎呀呀,三位客官快快有请!真是赶巧了,小店正好还剩下一间上好的客房呢!”白于简连想都没想,当即便应道:“好,就要这间客房了!”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递给掌柜,然后随着小厮一同走向客房所在之处。
进入房间后,白于简先是仔细打量了一番屋内的陈设布置,见一切还算满意,这才转身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起宫佩婋和孩子的洗漱之事。只见他轻声嘱咐宫佩婋先带着孩子稍作休息,自己则出门唤来店小二,点了一桌丰盛的酒菜,要求务必尽快送上来。毕竟这些日子以来,他们一直在那群峰峻岭之间奔波辗转,风餐露宿,都没能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美美地吃上一顿饱饭。此刻好不容易来到这么一处舒适之所,自然是要好好享受一番,让疲惫不堪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滋养。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了房间里,将整个屋子照得明亮而温暖。然而,床上的宫佩婋却依旧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之中,丝毫没有要醒来的迹象。直到日上三竿时分,她才悠悠醒转,伸着懒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当她睁开眼睛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白于简正带着孩子坐在床边,一大一小两个身影玩闹得不亦乐乎。见到宫佩婋终于睡醒,白于简微笑着转过头来,眼中满是宠溺之意。
宫佩婋有些不好意思地坐起身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轻声对白于简说道:“简哥,你为何不叫醒我呢?让你们久等啦。”
白于简温柔地笑了笑,回答道:“这几日你一直忙碌操劳,都没有好好休息过。如今好不容易能有时间安睡一场,又没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等着处理,我自然不忍心吵醒你呀。怎么样,睡得可还舒服?看你这样子,肯定是饿坏了吧!我这就吩咐小二给我们送上些可口的酒菜来。”
听到白于简如此体贴入微的话语,宫佩婋心中不禁一暖,连忙摆手说道:“不用麻烦啦,我们还是下楼去吃吧。正好吃完饭之后,可以出去逛逛,也散散心。”
白于简闻言,欣然点头应道:“嗯,也好。那我先抱着孩子到门外等你,你赶紧洗漱收拾一下,我们一会儿就出发。”说着,他小心翼翼地抱起孩子,朝门口走去。
他们来到楼下大厅里时,只见一个身着棉袍的说书人正站在一张木桌之后,手持折扇,口沫横飞、眉飞色舞地讲述着一段往事:“诸位看官呐!话说当年,那场可怕的旱灾竟然持续了整整三年之久啊!咱们这宏原镇可谓是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呐!到处都是饿死之人的尸首,真真是惨不忍睹哇!那时节,镇上但凡有些力气和门路的年轻后生们,一个个都纷纷逃离此地,只留下一些年老体弱和身染疾病的可怜人留守家中,苦苦挣扎求生。然而,谁又能料到,就在短短十数年之后,咱们这原本奄奄一息的宏原镇非但没有走向衰败没落,反而日渐繁荣昌盛起来,如今已经成为这方圆百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大镇啦!”
此时,人群中有位客人扯着嗓子高声应和道:“不错不错,但我也曾听说,在此期间亦有好几户富贵人家因这场灾难而家道中落,其中尤以那宫家最为凄惨,据说整个家族自此便销声匿迹,彻底绝了根脉呢!”
闻得此言,正在吃饭的宫佩婋不禁心头一震,连忙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任何一丝有关自家的消息。只见那位说书先生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客人所言,接着他眯起双眼,轻抚下巴处那一绺稀疏的胡须,缓缓开口说道:“既然提及这宫家,那就不得不从头说起咯。遥想当年呐,这宫家可是咱宏原镇上声名显赫的大户人家!其家族中人皆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尤其是在遭受那天灾肆虐的艰难岁月里,宫家每日都会向那些留守在家中的老弱病残施舍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以解众人燃眉之急呐!”
然后他话锋陡然一转,面色凝重地说道:“只可惜啊,这世间往往好人并无好报。转眼间,大旱之年来到了第三年,那些坚守在镇上的可怜人们,竟连维持生命必需的水都难以寻觅得到了。”听到这里,人群之中再次传来一个声音,高声问道:“既然如此艰难,那为何宫家之人不曾出逃呢?难不成他们当真就这般坐以待毙,甘愿在此处等死吗?”
面对这个问题,说书人略微迟疑了一下,随后缓缓回答道:“关于此事嘛,据传闻所言,宫家其实也曾派遣家中年轻力壮者尝试出逃,以期能寻得一线生机。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自他们离去之后,便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讯,从此再未归来过。至于其中缘由究竟如何,却是无人能够知晓。此外,还有一件事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据说曾在某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宫家突遭一场熊熊烈火袭击。彼时,整个镇子都陷入极度缺水之境,面对那场凶猛火势,众人纵然心急如焚,亦是束手无策,唯有眼巴巴地望着那火光冲天的景象,无能为力。就在那个夜晚,宫家上下数十口人命丧火海,一夜之间尽数化为灰烬。此情此景,当真是惨不忍睹呐!”
讲到此处,说书人的眼眶不禁微微泛红,他抬起衣袖轻轻擦拭着眼角,似乎是被这段悲惨往事所触动。而围观众人听后亦是唏嘘不已,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大家都对宫家何以会在夜半时分莫名燃起如此骇人的大火感到疑惑不解,各种猜测与传言一时间甚嚣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