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里最近接到上头的指示,要对河东村的一片老旧危房进行改造。这事儿关乎村民的居住安全,镇里相当重视,把这个重任交到了林海阳手里。
林海阳一接到任务,不敢有丝毫懈怠,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了河东村。他先找到村支书,详细了解这片危房的情况。
“支书,这片危房大概有多少户啊?目前村民们对改造是啥想法?”林海阳问道。
村支书皱着眉头,叹了口气说:“唉,这片危房差不多有二十来户呢。有些村民挺支持改造的,毕竟房子确实不安全了。可也有些村民担心改造费用自己承担不起,还有些舍不得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不太愿意配合。”
林海阳点点头,心里有了底。他决定先挨家挨户走访,听听村民们的真实想法。
他来到第一户人家,是李大爷家。李大爷正坐在门口抽着旱烟,看着自家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一脸愁容。
“李大爷,我是镇里负责危房改造的林海阳,来和您聊聊这房子改造的事儿。”林海阳笑着说道。
李大爷看了他一眼,慢悠悠地说:“小伙子,这房子我住了几十年了,有感情呐。虽说现在破破烂烂的,可要拆了重建,我还真舍不得。再说了,这改造得花多少钱啊,我一个老头子可拿不出那么多钱。”
林海阳在李大爷身边坐下,耐心地说:“李大爷,我理解您的心情。这老房子承载了您一辈子的回忆,确实舍不得。但您看这房子现在到处都是裂缝,万一哪天塌了,多危险呐。关于费用的问题,您别担心,镇里有相关的补贴政策,不会让您承担太多的。而且,改造后您能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子,多好呀。”
李大爷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我还是有点犹豫。”
林海阳又跟李大爷说了一些其他村子危房改造后的好处,李大爷的态度渐渐松动了。
走访完几家后,林海阳发现大部分村民都有类似的担忧,要么是担心费用,要么是舍不得老房子。他回到镇里,把情况跟领导汇报后,开始琢磨解决办法。
“传统的做法是先让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可这样很多村民肯定负担不起,积极性也不高。咱们能不能逆向思维一下,先由镇里垫付资金,等房子改造好后,再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呢?”林海阳在办公室里跟同事们讨论道。
“这办法听起来是不错,可镇里资金也有限啊,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垫付,压力不小。”同事有些担忧地说。
林海阳想了想,说:“咱们可以向上级申请专项补贴,再找一些爱心企业赞助一部分。而且,咱们可以发动村民自己出点力,比如帮忙搬运建筑材料啥的,这样既能减少成本,也能让村民更有参与感。”
经过一番努力,林海阳的方案得到了镇领导的认可,资金问题也基本解决了。
回到村里,林海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村民们。
“大伙听我说,危房改造的资金问题解决啦!镇里先垫付,等房子盖好,咱们再慢慢还,压力就没那么大了。而且咱们自己也出点力,出点汗,新房子住着也更踏实。”林海阳站在村子的空地上,对着村民们大声说道。
村民们听了,纷纷叫好。“小林啊,你可真是为咱们着想,就按你说的办!”李大爷第一个表态。
接下来,危房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林海阳每天都泡在村里,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他跟施工队强调:“这房子是给村民们住的,质量一定要保证,不能偷工减料,每一个细节都得做好。”
有一天,施工队的负责人找到林海阳,悄悄地说:“林干部,有个事儿跟您商量下。咱们能不能在建筑材料上稍微省点钱,这样成本能降下来,咱们也能多赚点。您放心,我给您包个大红包。”
林海阳一听,脸色立马沉了下来,严肃地说:“不行!这是村民们的安身之所,质量绝对不能马虎。你要是敢偷工减料,我一定追究到底,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别想拿红包来腐蚀我,我来这儿是为了给村民办实事的,不是来捞好处的。”
施工队负责人见林海阳态度坚决,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在林海阳的严格监督下,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几个月后,崭新的房子矗立在河东村。村民们看着漂亮又安全的新房子,心里乐开了花。
“小林啊,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呢!”李大爷拉着林海阳的手,感激地说道。
“是啊,林干部,你真是个好官,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
这件事在镇里传开后,林海阳的人气一下子就提升了。大家都知道镇里有个正直无私、一心为民的好干部,用逆向思维解决了危房改造的难题,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镇领导也对林海阳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林海阳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他知道,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还有更多的责任需要他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