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宣传片的播放,详细的合作方案清晰地展示在众人眼前。现场的企业家和高校代表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时不时低声交流几句。
宣传片里提到,产业园以土地资源、园区管理服务以及人才引进渠道这些无形资产入股,在合作企业或项目中占有约定的股权比例,这样就能和企业一同共享长期发展带来的收益。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也有明确规划,由教育、科技、信息产业相关单位和当地政府一起出资筹建,建好后免费提供给入驻的竹产业高科技实验人才以及团队使用,而且会优先支持竹纤维、竹基新材料等相关的技术研发。
对于实验室团队的研究成果,也有相应规定。团队的成果得优先授权给产业园使用,产业园会按照技术应用实际产生的效益,用“技术服务费”或者“收益分成”的方式给团队支付报酬,具体比例则由双方协商确定。同时,产业园承诺会给入驻团队提供持续的技术升级支持,帮忙对接市场,完善产业链配套服务,保证科研成果能顺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竹纤维、竹钢这些核心生产线,由合作企业全额投资建设。企业按照投资额占比享有生产线的所有权和经营收益,产业园不会干预企业的日常运营,但会对环保、能耗等重要指标进行监管。而且,产业园合作企业能和全县竹产区一样,享有原料采购的优先权。这是由县林业局牵头,联合竹林产权所有者签署协议来保障的,确保竹材供应价格透明、稳定,优先满足产业园的需求。
在用人方面,入驻企业要承诺优先聘用东河镇本地劳动力,人数占比不能低于员工总数的 30%,其他岗位根据技能需求,优先从本县及周边地区招聘。为了提升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产业园还联合地方政府开设了竹产业技能培训中心,给他们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
要是合作项目因为技术或者市场等原因失败了,各方就按照持股比例来承担损失。实验室团队可以保留知识产权,但得返还产业园提供的设备以及资源投入折价。要是合作企业或者团队想退出,得提前 6 个月通知,并且按照协议约定完成技术交接、员工安置等事情,保证产业园运营的稳定性。
这个合作方案通过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把政府资源、科研力量还有企业资本整合到了一起,打造出一个闭环产业链。又通过股权合作、优先权条款来平衡各方的权益,还用就业和资源优先权强化了产业园和本土社区的利益联结。
看完宣传片和文字版的合作方案后,现场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陆续有好几个老板表示有意向加入。吴蓝和夏芳,还有其他几位老板聚在一起,经过一番商讨,决定共同投资竹纤维生产线。吴蓝笑着说:“夏总,我一直看好竹纤维产品的市场前景,再加上产业园这么好的政策和配套,肯定能大干一场。”夏芳也点头赞同:“吴总,你以前可是叫我小姨的哦,看我差忘了今天这场合”。接着笑着说:“没错,这对咱们企业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一起合作准没错。”
另一边,朱总和李总,以及另外几位老板也达成共识,准备共同投资竹钢生产线。朱总自信满满地说:“竹钢的应用领域这么广泛,咱们抓住这个机会,肯定能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天地。”李总则回应道:“是啊,而且产业园的监管和支持都很到位,让人放心。”
高校这边,金城大学材料系当场决定入驻科技园,主要进行竹钢相关的研究。金城大学的唐东楠教授说:“我们学校在竹钢研究上有一定的基础,和产业园合作,能更好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苏江大学也不甘落后,决定以竹纤维等相关研究入驻。苏江大学的龚建华主任表示:“竹纤维的研发潜力巨大,和产业园合作,能实现互利共赢。”就连江南大学也对产业园的项目感兴趣,确定研究方向为竹业食品深加工。
这个招商会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各方都很满意。按照协议,各方资金陆续转到了特定的账户。林海阳看着账户里不断增加的资金,心里满是喜悦和期待。他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资金到位后,得优先完善基础建设,厂房和生产线的建设都需要进行招投标。
林海阳召集团队成员开会,说道:“同志们,今天的招商会很成功,但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基础建设和生产线打造才是关键。大家都打起精神来,按照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小王积极回应:“林镇长,您放心,招投标的事情我已经在着手准备了,一定严格按照流程来。”小李也说道:“我负责和各高校实验室对接,保证沟通顺畅,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小赵接着说:“资金管理这方面我会严格把控,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谢助理也表态:“我会协调好各方关系,确保项目推进过程中不会出现阻碍。”
林海阳欣慰地看着大家,说道:“好,有大家齐心协力,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咱们产业园就能实现量产,创造出辉煌的成绩!”众人都满怀信心地点点头,仿佛已经看到了产业园未来蓬勃发展的景象。假以时日,这座以竹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园必将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内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