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阳从草原回来后,心情虽稳定了不少,但离婚和丧子的伤痛仍如影随形。这段时间,他时常沉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试图从中寻得慰藉。
与此同时,方子敬那边,妈妈和爸爸多次打电话劝她:“子敬啊,你得想开点,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别一直陷在里面。人总是要往前看的呀。”小姨夏芳也关切地询问:“子敬,要不你去国外待段时间吧,换个环境,说不定心情能好些。”
方子敬思来想去,觉得自己的状态不仅折磨着自己,也可能会耽误林海阳,影响他的方方面面。在和林海阳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沟通后,两人最终决定离婚,女儿彤彤由方子敬抚养。方子敬的父母得知此事,虽满心不舍,但也只能叮嘱他们:“你们俩可要考虑清楚啊,这可不是小事。”
办完离婚手续后,方子敬便带着女儿彤彤去了小姨在国外的住处。
而林海阳,在这看似平静却暗潮汹涌的生活里,越发渴望寻求内心的解脱。一日,他来到了一座宁静的道观。道观中,香烟袅袅,静谧祥和。
他在道观中四处游走,正巧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道长。道长见林海阳神色落寞,便主动上前询问:“年轻人,看你满面愁容,可是有什么心事?”
林海阳微微一愣,犹豫片刻后,将自己的遭遇缓缓道出:“道长,我经历了丧子之痛,如今又和妻子离了婚,感觉生活一片灰暗,不知该如何是好。”
道长微微点头,目光温和地说道:“年轻人,且听我为你讲一段《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世间万物皆相对而生,福祸亦是相依。你所经历的痛苦与失去,看似不幸,却也可能成为你未来觉醒的契机。就如黑夜过后便是黎明,当下的苦难或许正孕育着新的希望。”
林海阳若有所思,喃喃道:“道长,您的意思是,这痛苦也不完全是坏事?可我实在是难以释怀。”
道长微笑着,又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在极度痛苦之时,你需让心灵回归平静,去观察生命的自然规律。孩子的离去固然悲痛,但生命本就有生灭循环。逝者已矣,可生命的延续并未停止,你还有许多美好的可能在前方。”
林海阳心中一动,似乎抓到了一丝曙光:“道长,我明白您说要平静,但这痛苦实在强烈,我该如何面对呢?”
道长捋了捋胡须,继续说道:“‘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你所经历的这些,就如同狂风暴雨,虽来势汹汹,但终究不会长久。再深的痛苦,随着时间推移,也会渐渐平息。你要顺应自然,不要强行逼迫自己立刻走出悲伤,给自己一些时间,慢慢来。”
林海阳轻轻点头,眉头渐渐舒展:“多谢道长,听您这么说,我心里似乎好受了一些。可我还是觉得自己很脆弱,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
道长目光深邃地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人生处于低谷时,往往就是转机的开始。在痛苦面前,懂得示弱,接受自己的悲伤,不强行对抗,这看似柔弱,实则是真正的力量。它能让你在困境中保持坚韧,等待转机的到来。”
林海阳陷入沉思,片刻后,真诚地说道:“道长,您的话如醍醐灌顶。可我还是担心自己无法真正走出这片阴霾。”
道长微微一笑,说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在痛苦中保持柔软,允许自己悲伤,接受他人的帮助,这并非懦弱,反而是拥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真正的强大,是像水一样,适应各种变化,最终回归平静。年轻人,只要你愿意,生活定会重新焕发光彩。”
林海阳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对着道长深深鞠躬:“多谢道长教诲,我明白了。”
从道观离开后,林海阳感觉心中的阴霾似乎散去了不少。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伤痛不会立刻消失,但他愿意带着从《道德经》中领悟的智慧,勇敢地面对生活,期待着新的转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