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21日清晨,杭城的薄雾还未散尽,沈知意已坐在父亲驾驶的桑塔纳轿车里,颠簸在通往灵隐寺的山道上。车窗半开,裹挟着松针清香的山风灌进车厢,她望着车窗外掠过的青石板路,指尖无意识摩挲着书包里装着二十万元现金的信封——那是星宁工作室昨日结算后,她执意留下的善款。
“知意,你真打算捐这么多?”父亲握着方向盘,后视镜里映出他微皱的眉头,“这些钱够你买好几台新电脑,或是给工作室添设备。”
沈知意将额前碎发别到耳后,目光坚定:“爸,您总说‘达则兼济天下’。灵隐寺香火千年不断,救济过多少困苦之人。现在我们有能力了,自然要回报社会。”她想起湘城老绣娘布满针眼的手,想起工作室伙伴们拿到工资时的泪光,“赚钱不是目的,让更多人过得好才是。”
桑塔纳缓缓停在灵隐寺山门前。红墙黛瓦在晨光中庄严肃穆,钟声穿透薄雾,惊起林间几只飞鸟。沈知意深吸一口气,踩着石阶拾级而上,书包里的信封随着步伐轻轻撞击后背,仿佛在提醒她这份责任的重量。
踏入天王殿,檀香萦绕间,沈知意看到一位老尼姑正弯腰清扫殿前落叶。她快步上前,恭敬地双手递上信封:“师父,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帮寺庙修缮佛殿,或是接济山下的贫苦人家。”
老尼姑慈眉微蹙,接过信封时指尖微微颤抖:“小施主年纪轻轻,竟有这般善念。”她合十行礼,身后的药师殿传来悠远的诵经声,“这些年香客渐少,佛殿梁柱生了蛀虫,正要翻修。你的善款,当真是雪中送炭。”
沈知意望着殿内斑驳的壁画,突然想起《史记·货殖列传》里“富而好行其德”的句子。她从书包掏出笔记本,郑重写下:“待星宁工作室壮大,每年捐出利润的10%用于慈善。”老尼姑瞥见她的动作,眼中闪过赞许:“小施主心怀苍生,他日必有大成。”
捐赠完毕,沈知意漫步在寺院回廊。青苔覆盖的石阶上,岁月的痕迹与晨露交织;藏经阁前,小沙弥们抱着经书匆匆而过。她在一处残破的放生池前驻足——池底淤泥堆积,石雕莲花残缺不全。“下次来,定要让这里重现生机。”她低声自语,掌心不自觉握紧。
返程时,父亲看着女儿若有所思的模样,主动提议绕路去山下的村庄。黄土墙的矮屋里,老人在寒风中咳嗽,孩童赤着脚在泥地里玩耍。沈知意下车将随身带着的糖果分给孩子们,望着他们冻得通红的笑脸,心里已然有了新的计划:“爸,我想在湘城建学校的同时,也在杭城周边资助贫困学生。”
桑塔纳重新驶上回城的公路,夕阳将车身镀上一层金红色。沈知意倚着车窗,回想着灵隐寺的钟声与老尼姑的嘱托。远处的杭城渐渐清晰,高楼大厦与千年古刹在视野中重叠,仿佛预示着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交融。她打开车载收音机,正播放着改革开放的新闻,主持人激昂的声音回荡在车厢:“1992年,将是充满机遇的一年!”
到家时,沈舒和沈宁早已守在门口。4岁的沈舒举着新得的玩具,蹦跳着扑进姐姐怀里:“阿姐,你给我带糖了吗?”沈知意笑着刮了刮妹妹的鼻子,从书包夹层掏出几颗桂花糖,又变魔术般摸出一串佛珠手链:“这是灵隐寺的师父送的,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
夜深人静,沈知意坐在书桌前,台灯将二叔寄来的商业书籍照得透亮。她翻开笔记本,最新一页写满规划:扩大工作室规模、开发线上交易系统、建立慈善基金……窗外,杭城的灯火如星河璀璨,而她知道,自己的商业版图,终将与善意同行。
这一日的灵隐寺之行,不仅是一次捐赠,更是一场与初心的对话。当桑塔纳的车灯再次划破夜色,那个坐在后座的十二岁少女,已然在商道与善道的交织处,踏出了坚定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