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外寒风凛冽,玻璃幕墙倒映着匆匆行人。19岁的沈舒拖着银色行李箱走出闸机,身后跟着戴着黑色口罩、压低棒球帽的王思聪。两人刚结束麻省理工学院的秋季课程,行李箱里塞满了关于量子计算和纳米材料的实验报告。
“终于能摆脱实验室的冷冻舱了。”沈舒呵出白气,掏出手机准备联系家人,却先看到姐姐沈知意发来的消息:“小舒,司机已在3号口等候,直接送你们回星贰号别墅区。”她挑眉转向王思聪,“走吧,让你见识下我姐打造的‘未来家园’。”
黑色迈巴赫平稳驶入别墅区时,王思聪摘下口罩,目光被眼前景象吸引。道路两旁的银杏树上缠绕着智能灯带,感应到车辆靠近,灯带自动亮起暖黄色光芒,宛如流淌的星河。沈舒指着远处屋顶的光伏板阵列:“这些板子不仅能发电,还能根据天气调整角度,雨天自动倾斜排水。”
车子停在一栋800平的别墅前,智能门廊的虹膜识别系统瞬间启动,大门缓缓敞开。沈舒刚踏入玄关,全屋灯光自动调至暖色调,立体音响里响起她最爱的爵士乐。“欢迎回家,沈小姐。”全息投影管家浮现,“室温已调至22c,垂直农场的车厘子和牛油果已成熟,是否需要制作晚餐?”
王思聪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会呼吸的智能墙面:“这比我家的智能家居高级多了。”他走到落地窗旁,窗外的无土栽培种植墙正在进行自动灌溉,机械臂精准地为每株植物喷洒营养液。沈舒打开手机App,点击几下,种植墙立刻推出一个装满新鲜蔬菜的菜篮。“想吃什么直接‘下单’,连买菜都省了。”
此时,沈知意的视频通话打了进来。她的影像出现在客厅的全息屏幕上,身后是星宁集团的战略沙盘:“小舒,思聪,欢迎回家。晚餐准备了你们爱吃的杭帮菜,稍后机器人会送过来。”她转向王思聪,“听说你对区块链很感兴趣?明天带你们参观星宁金融的底层技术实验室。”
晚餐时分,机器人端着精致菜肴缓缓驶来。龙井虾仁、西湖醋鱼的香气弥漫在餐厅,餐桌上的智能餐盘自动保持菜品温度。王思聪夹起一筷子虾仁,惊叹道:“这比米其林餐厅还讲究。”沈舒笑着打开平板,调出当天的光伏收益数据:“看到没?光是今天,我们家的电费收益就有三千多。”
饭后,沈舒带着王思聪参观别墅的地下智能舱。这里是整个住宅的“大脑”,巨型显示屏上跳动着能源消耗、设备状态等数据。“所有系统都由AI自主管理。”沈舒指着屏幕上的动态曲线图,“比如,当检测到有人进入书房,空调会自动调高温度,灯光切换成护眼模式。”
夜色渐深,别墅区的光伏板在月光下泛着微光。沈舒站在露台上,望着不远处姐姐的别墅。那里的灯光依旧明亮,隐约能看到沈知意的身影在窗前忙碌。她拨通沈知意的电话:“姐,这次放假,我带了几个关于智能建筑的新设想,明天想和你聊聊。”
沈知意的声音带着欣慰:“正好,星宁地产准备启动‘太空人居’项目,需要你这样的尖端人才。”她顿了顿,“对了,思聪父亲的万达集团有意和我们合作智能商业综合体,明天的会议你也来参加?”
第二天上午,沈舒和王思聪走进星宁集团总部。会议室里,王健林、王石等商界大佬正在听取星宁团队关于“智能城市2.0”的汇报。全息投影中,未来城市的图景徐徐展开:飞行汽车在楼宇间穿梭,建筑外墙既是光伏板又是显示屏,地下管网由AI自主维护。
“我们计划将别墅区的智能系统升级应用到整个城市。”沈知意点击屏幕,调出数据模型,“通过区块链技术整合能源、交通、医疗等系统,实现真正的智慧城市。”她看向沈舒,“小舒在麻省理工研究的量子通信技术,或许能解决数据传输的延迟问题。”
沈舒起身走到台前,手指划过全息投影:“姐,我和实验室的教授开发了一种量子加密模块,可以确保城市大脑的数据安全。而且,我们正在测试量子传感器,精度比现有设备高千倍,能提前三天预测建筑结构隐患。”
会议室响起热烈的掌声。王健林笑着说:“知意,你这妹妹简直是个科技天才!万达的新项目,一定要让小舒参与设计。”王思聪也忍不住调侃:“早知道沈舒这么厉害,在麻省我就该多请教她。”
会议结束后,沈知意带着两人来到星宁科技的研发中心。这里聚集着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实验室里,3d打印机正在打印新型纳米建筑材料,无人机群进行着智能配送模拟。沈舒立刻投入工作,与团队讨论量子通信技术的落地应用。
而王思聪则被金融实验室的区块链模型吸引。技术人员向他展示星宁金融如何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跨境交易秒级结算,如何用AI预测市场波动。“这完全颠覆了传统金融模式。”他兴奋地说,“我得和我爸说说,万达的金融板块得和你们深度合作。”
夜幕再次降临,沈舒疲惫却满足地回到别墅。她刚躺上智能按摩床,系统便自动播放舒缓的音乐,调整至最舒适的按摩力度。手机弹出姐姐的消息:“小舒,你今天的表现太棒了!明天带你去见几个新能源领域的专家,我们一起完善‘太空人居’计划。”
沈舒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充满期待。在这个智能与科技交织的家园里,她不仅找到了归属感,更看到了无限的可能。而星宁集团这艘商业巨轮,正因为有了家族成员的智慧碰撞,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