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升级带来的图像识别和推荐算法,让林风的“未来AI工作室”潜力大增。但他很快就遇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缺钱。
租用简陋车库、购买二手设备、拉网线已经花光了他那点奖学金和零花钱。想要升级设备、购买服务器(哪怕是最低端的),甚至给未来的产品做推广,都需要资金。
靠父母?他不想再增加家里的负担。 靠写小程序卖钱?周期慢,而且容易暴露。
林风将目光投向了新解锁的“图像识别技术(基础)”。尤其是其中的ocR(光学字符识别)功能,让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去“捡漏”!
2008年,信息远不如后世发达,许多有价值的古籍、手稿、旧版书,可能就静静地躺在图书馆的角落或旧书市场的尘埃里,无人识货。如果能利用AI的ocR技术快速扫描、识别、再结合系统数据库里关于未来收藏品价值的信息……岂不是一条快速积累原始资本的捷径?
说干就干!
林风首先需要一个扫描工具。他用仅剩不多的钱,去二手市场淘了一部最便宜的、带摄像头的早期智能手机(虽然功能简陋,但能拍照和运行简单程序)。然后,他熬了一个晚上,利用python和系统提供的接口,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
这个程序可以调用手机摄像头,快速连续拍照,并将图片压缩后,通过极其微弱的网络信号(或者设定为稍后连接wiFi时批量处理)上传到一个他临时租用的、极其隐蔽的最低配网络服务器(用积分在系统商城兑换的短期服务)。服务器上运行着他编写的另一个脚本,调用系统的ocR模块进行文字识别,并与系统数据库中关于珍稀书籍、手稿、作者、版本等信息进行比对。一旦发现潜在目标,系统会立刻向林风的脑海发出提示。
整个过程,在外人看来,他就像是在用手机随便拍着玩。
准备就绪。
周末,林风没有去工作室,而是直奔东海市最大的旧书市场。
这里人声鼎沸,书摊一个挨着一个,从泛黄的线装古籍到八九十年代的连环画、旧杂志,应有尽有,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特有的霉味和墨香。
林风装作随意闲逛的样子,在一个个书摊前流连。他手里看似随意地把玩着那部旧手机,实则摄像头正以极快的速度,悄无声息地“扫描”着那些堆积如山的书籍封面、扉页,甚至是摊主随意摆放的一些信札、手稿。
在他的脑海中,虚拟光屏上,无数的图片信息流如同瀑布般闪过,AI系统正在后台高速运转,进行着ocR识别和数据比对。
【扫描项目:民国旧画报……价值:低。】 【扫描项目:《读者》杂志合订本……价值:极低。】 【扫描项目:手抄本《红楼梦》……版本:普通,价值:低。】 ……
一连串的“价值低”提示,并没有让林风气馁。捡漏本就是碰运气的事情,大海捞针,需要耐心。
他在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角落书摊前停了下来。摊主是个昏昏欲睡的老大爷,摊位上堆满了各种杂乱的旧书和纸张。
林风的目光扫过一堆发黄的旧信纸,手机摄像头快速掠过。
【嘀——检测到潜在高价值目标!】 【类型:手稿。】 【初步识别关键词:“鲁迅”、“周树人”、“内山书店”、“版税”……】 【正在进行笔迹比对……与已知鲁迅先生中年时期笔迹相似度:85%!】 【综合价值评估:高!极有可能为鲁迅先生未公开信件手稿!】
林风的心脏猛地一跳!
鲁迅先生的手稿?!
他强压下激动,装作不经意地拿起那几张发黄的信纸。入手粗糙,是民国时期常用的毛边纸。上面的字迹是用毛笔书写,字迹瘦硬,锋芒毕露,确实与他印象中鲁迅先生的笔迹高度吻合!
信的内容大致是与友人(似乎是内山完造)讨论某本书的版税和翻译问题,言语间颇为随意,但信息量巨大!这要是真的,绝对是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史料!价值连城!
“大爷,这几张旧信纸……怎么卖啊?”林风故作平静地问道。
老大爷掀起眼皮看了看,似乎对这几张不起眼的纸没什么印象,随口道:“哦,那个啊……好像是以前收旧书的时候夹在里面的,你要是喜欢,随便给个十块二十块拿走吧。”
林风心中狂喜,但面上不动声色,掏出钱包,递过去二十块钱:“行,大爷,那我要了。”
“好嘞。”老大爷接过钱,又打起了瞌睡。
林风小心翼翼地将那几张薄薄的信纸收好,心脏还在砰砰直跳。
他迅速离开了旧书市场,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再次让系统进行详细分析。
【手稿确认:经与数据库内鲁迅先生各时期笔迹、常用词汇、信件格式、提及人物事件交叉比对,确认为鲁迅先生真迹的可能性高达98%!】 【市场价值预估(2008年): 保守估计 5万 - 8万人民币。若遇合适藏家或拍卖会,价值可能更高!】 【未来价值(10-20年后):数十万甚至百万级。】
五到八万!
林风激动得差点喊出来!
这笔钱,对于现在一穷二白的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足够他将工作室的设备鸟枪换炮,甚至为“考试助手”的开发和推广提供第一笔资金了!
未来科技,恐怖如斯!
仅仅是图像识别的初级应用,就能带来如此巨大的收益!
林风小心地将手稿贴身藏好,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只是一个开始!
有了钱,有了技术,他的未来AI帝国之路,将大大提速!
接下来,是时候将这笔“意外之财”,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