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老招数,反绞他的双手,踹他下跪,李承乾厌恶极了这招,道:“你不是说我邪祟吗?直接拿出你战场上杀人的招数,杀了我啊!”
李世民冷哼一声,手上微微发力,李承乾疼得瞬间起了一身冷汗。
“朕会杀人,可朕更喜欢诛心。”言罢,李世民将人松开,道:“再来!”
来就来,他先动手是犯上,皇帝让他动手就不是了,李承乾再次扑了过去,眼看皇帝又是老招数,李承乾一个侧身,避开皇帝的擒拿。
李世民含笑点头,十分满意李承乾的进步,兔崽子吃了这么多次的亏,总算长了点儿记性。
“那个小吏和教书先生那么好,没教你武功?也不见得把你教的多好,亏你还当个宝。”
李承乾才缓了一口气,听皇帝议论他爸妈,气血泳又扑了上去。
李世民避开的一瞬间,右手已经扣住李承乾的肩膀,李承乾急忙转身,又正中李世民下怀,右手顺势上滑,轻而易举握住了李承乾的脖子。
呼吸不畅,李承乾本能去抓皇帝的手,李世民松开李承乾,往后退了两步,双手背在身后。
李承乾又一次扑上去,李世民故技重施避开,扣住李承乾的肩膀。有了上一次被锁喉的教训,李承乾微屈,绕皇帝右臂下一个翻转,成功从皇帝辖制下脱身。
看李承乾又扑了上来,李世民实在没眼看,这种横冲直撞式的打架,怪不得在战场上次次没命,本想一个扫堂腿结束战斗,又怕控制不好伤了李承乾,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老招数擒拿,李承乾紧急闪避,没避开。
李承乾后知后觉,刚才皇帝陪他玩儿,认真动手,他根本没机会避开皇帝的攻击。
李世民道:“逆子,就你这两下子还敢跟朕打擂台,不知死活。”
李承乾死命挣扎,却是毫无反抗之力,他恨极了这种被死死压制的感觉。
“我爸妈教的不好,也比你养而不教的好。别给我说你找了老师教我,我有错他们骂我认,我没错他们罗织罪名也要骂我,他们是老师吗?他们是你的帝王鹰犬,看陛下你的眼色行事,撕咬我的血肉,踩着我的尸骨,拿陛下你的赏赐,在青史上留名。说我奢侈享乐,我修缮东宫旧居,有李泰那一坊之地的芙蓉园还要奢侈?说我挥霍无度,李泰的用度是我的数倍,到底谁挥霍无度?为何没有人敢指摘他?我在黔州不明不白的死了,你细心呵护的好儿子李治,上位之后连李泰给你奔丧的机会都没给,没过两年李泰也死在封地了。你亲手毁了我和李泰,还要惺惺作态扮演什么慈父,你根本不配为人父,你死了那条心吧!你说得对,无论我如何否认,改变不了我是李承乾的事实,可我告诉你,这辈子我永远都不会叫你父亲,永远也不会,死了那条心吧!永远,永远都别想。”
李世民把李承乾松开了,沉声道:“不想叫就不叫,那个小吏和教书先生没强求你,朕现在也不强求你,气撒够了,就回你的东宫去。”
李承乾愣在当场,李世民见状,叹道:“那个小吏和教书先生,把你教的很好,朕用《帝范》教雉奴,可现在的你不需要了,你的品德很好。你怨朕对雉奴慈爱,对你不慈,可是承乾,朕愿意做父亲,你还愿意做朕的儿子吗?”
“不,我不愿意,好不容易摆脱了你,我再也不要同你做父子了。”
说完,李承乾头也不回的离开寝殿。
李世民揉着鬓角,扶着床榻坐下,看到太子出去,张阿难赶忙进来伺候,李世民看到来人,吩咐道:“你去安排,看京中哪个获罪大臣的府邸还在,好生打理一番,作为晋王府,上元节过后,将晋王迁出甘露殿。这些孩子,真是没一个让人省心。”
一架打的李世民往后两天都没去东宫,魏叔玉、房遗直等人雷打不动到东宫打卡,各种吐槽自家老爷子。
李承乾默默在心底默默给众人点了蜡,古代家长鸡娃程度,丝毫不输后世家长。
初七开朝当日,早朝李世民将李承乾做的预算报表送到马周手上,道:“这是朕命太子做的河南县预算,你们看一下,没什么问题的话往后地方预算就按照这个标准来。”
马周大略扫了一眼,密密麻麻的表格数据,还是第一次看有人这么做预算,但确实清晰明了。
“如此庞大的计算,臣等需要回去计算一下,三省各部门要进行推敲,如果没有问题,可以下发施行。”
李世民道:“这份预算前天交上来,朕昨日专门找了十个人用算盘珠子核算了一遍,计算的数据没有任何问题,考虑的问题也很是全面,你们要是觉得有什么不当之处,下了早朝就回去看,朝议同朕说。”
房玄龄不着痕迹看了马周手上的预算册子一眼,这预算绝不是皇帝下令太子做的,皇帝这是不愿意太子树敌大族出身的官员,直接把事给揽了。
“陛下已经找人核算过了,那必然是没问题的,直接让民部下发,让各道治下县级官员照着上交预算。”
“中书令说可以,想来不会有问题。”李世民看向马周,道:“马卿,你是民部尚书,你可要再次核算?”
马周道:“太子殿下辖制尚书省,预算是陛下让太子殿下亲自做的,中书令所在的中书省审核通过,臣必定与魏侍中协同门下省各部有司,将此事落实。”
李世民满意点头,道:“自隋末以来,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大唐立国以来,与民休息,而今百废俱兴,海外贸易往来频繁。其中以广州、泉州、扬州尤甚,可是朝廷在有关海外贸易管理上,还没有一个全面的方案。”
李承乾愣住,他之前上疏设立皇商,由朝廷接管海外贸易,皇帝始终压着他的奏疏,后来同意了,却也是要他去得罪这个人,现下皇帝亲自下场办理此事,他自然知皇帝对他的维护之意。
扬州海外贸易的贸易据点之一,直接关联江东士族的利益,作为江东士族朝堂话事人的萧瑀第一个站出来,问道:“不知陛下要如何进行管理?”
李世民道:“朝廷此前没有管理的先例,同外商进行贸易往来的一直是民间的商户,朝廷只向商人收税,这样下去不好。朕的意思在广州、泉州设立市舶司,扬州海口主要以丝绸贸易为主,设织造局。册封市舶使,织造使,官阶四品,总管对外贸易。”
萧瑀道:“陛下,官不与民争利,何况是朝廷,陛下设立市舶司、织造局,收民财于官中,实在是有悖圣王之德。”
李世民道:“汉朝的武帝将盐铁官营,当年也是掀起了一阵议论,可于国有利,被沿用至今。朕今设市舶司、织造局同理。”
张亮也出面劝阻道:“汉武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险些造成亡秦之祸,陛下岂能效仿汉武帝?”
杨师道紧随其后,道:“臣也以为不妥,这同盐铁不可同一而论,朝廷直接从商人手里抢生意,传出去百姓会说朝廷吃相难看。”
李世民紧了紧拳头,就差没说他吃相难看了!
高士廉也出列反对,道:“盐铁和商贸怎么可以扯到一块,自古以来没有这个道理。哪有朝廷大行商贾之道的?这是本末倒置!”
经营海外商贸的商人,背后都有世家大族站台,此举无异于同整个大族为敌,大族之下又依附有寒族,堪称虎口夺食。
李世民道:“朕此番做法,只是规范对外商贸,不是要朝廷行商贾之道,更非与民争利?”
侯君集道:“要规范对外贸易可以立法,派遣官员亲自管理,杀鸡焉用牛刀?”
李承乾看向侯君集,代北士族的朝堂话事人。此人当年支持他,一来被皇帝冷落心存怨恨,二来提升代北士族在朝堂的影响力,三来觉得懦弱他好控制。
细数刚才发言的官员,关陇、江东、山东、代北,四大世族聚齐了,一个都没少,真团结。李承乾看向皇帝,皇帝爱名声,愿意拉下名声,将他剥离出是非
不表态本身就是一种站队,他从来都在是非中,李承乾起身向皇帝拜了一拜,道:“陛下,臣有一言,请诸公静听。”
李世民耐心已经耗尽,正欲单方面结束争论,直接武力威慑,下诏施行此事,就见李承乾起身,他不愿李承乾掺和此事,是不愿太子树敌太多。
皇帝正要开口驳回,就听李承乾道:“陛下的意思是要对外商进行管理,以规范唐人对外商贸,规范外商在唐行为,这本就是朝廷治理的责任。诸公认为不该,那么请问诸公,若无朝廷统一管制,安知这些外商得势之后,不会在中原大地胡作非为,威胁地方安定,引起不必要的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