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轮的五百万港币到账,对于芯启科技这艘刚刚驶离滩涂的小舢板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黄耀龙兴奋地看着银行账户上多出来的一长串零,感觉腰杆都挺直了不少;陈家俊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至少未来几个月,不必再为了一两块钱的元器件差价和供应商磨破嘴皮。办公室里甚至短暂地洋溢起一种“财大气粗”的氛围,有人提议是不是该换个像样点的办公室,或者至少把那台吱呀作响的二手空调给修一修。
然而,林轩却并未被这短暂的喜悦冲昏头脑。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五百万港币,对于芯片研发这个吞金巨兽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尤其是在他们选择了一条技术上极具野心,但也意味着更高投入的道路——不仅要做mp3解码芯片,还要同步开发EdA点工具。
很快,现实的骨感就驱散了虚幻的丰满。
一份来自台积电(tSmc)的初步报价单摆在了林轩的办公桌上,这是关于“麻雀”芯片采用0.5微米cmoS工艺进行mpN(multi-project wafer,多项目晶圆,一种相对经济的流片方式)的预估费用。仅仅是mask(光罩)制作费用和基础的晶圆流片费用,就足以吞噬掉天使轮融资近三分之一!这还不包括后续的封装、测试以及可能需要的工程批(Engineering Sample)和量产批(mass production)费用。
与此同时,EdA工具的开发也亟需“弹药”。虽然林轩凭借前世的积累,可以规避掉很多弯路,并计划从特定功能的点工具切入,但开发高质量的EdA软件,依然需要购买昂贵的开发平台授权(比如当时主流的cadence或mentor Graphics的部分基础模块授权,哪怕是教育版或短期授权,也价格不菲)、高性能的工作站(价格高昂),以及最重要的——需要足够多的、顶尖的算法和软件工程师,而人力成本,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从来不是小数目。
这天下午,林轩召集黄耀龙和陈家俊,在那个依然简陋,只是添置了几台新电脑和测试设备的办公室里,召开了一次核心团队的财务与战略会议。气氛,从一开始就带着几分凝重。
黄耀龙先是汇报了近期的开销情况和未来的预算预估。他将各项支出——人员工资、办公室租金、水电、物料采购、设备折旧、差旅应酬等——清晰地列在白板上。然后,他将台积电的流片报价、EdA软件授权的询价结果、以及未来三个月预估的研发和运营费用加总,最后得出了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
“大佬,家俊哥,”黄耀龙放下白板笔,脸色有些发白,“按照目前的烧钱速度,就算郑先生的五百万全部到位,如果我们下个月启动‘麻雀’的mpN流片,同时维持EdA那边两个小团队的研发进度……乐观估计,我们的现金流最多只能撑到年底。这还是建立在流片一次成功,并且期间没有任何大的意外开销的基础上。”
“年底?”陈家俊倒吸一口凉气,“那‘麻雀’就算流片成功,回来测试、封装、再到能给客户提供样品,怎么也得几个月吧?万一中间再出点什么问题……”他不敢再说下去。作为硬件工程师,他深知芯片研发从设计到量产之间,充满了多少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意外。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建议道:“大佬,0.5微米工艺是不是太激进了点?我知道你想一步到位,性能、功耗都做到最好。但目前市场上,0.8微米甚至1微米工艺的芯片也还在用。如果我们用成熟一点的工艺,mask费用和流片费用能省下不少,风险也小一些。而且,测试方面,有些可靠性测试、极限环境测试,能不能先简化或者推后?先把功能跑通,拿到订单再说?”
陈家俊的建议代表了典型的工程实用主义,也是很多初创公司在资源有限时的无奈选择。先活下来,再图发展。
林轩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发出嗒、嗒、嗒的轻响。办公室里只剩下空调低沉的嗡鸣,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他理解陈家俊的顾虑,也清楚黄耀龙肩上的财务压力。但他更明白,在技术迭代如同奔马的半导体行业,尤其是他们选择的消费电子领域,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麻雀”作为芯启科技的开山之作,如果从一开始就在性能、功耗上妥协,选择了“够用就好”的路线,那么后续想要追赶、想要树立技术领先的形象,将难上加难。
更何况,他脑海里装着未来几十年的技术发展蓝图。他知道0.5微米工艺在未来几年将迅速成为主流,其带来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单位面积集成度更高)将是0.8微米无法比拟的。现在选择落后工艺,看似省钱,实则是牺牲了未来。
“不行。”林轩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斩断了所有的犹豫和妥协。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
“家俊哥,你的顾虑我明白。但你想想,我们做mp3芯片,面对的是什么市场?是追求新潮、注重体验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要的是什么?是比walkman更长的播放时间(低功耗),是更小的播放器体积(高集成度),是更好的音质(高性能)!如果我们第一款产品就因为工艺落后,导致续航尿崩、发热严重,我们怎么和索尼、松下这些巨头竞争?怎么让消费者相信我们?我们是在开创一个全新的市场,不是在修修补补旧产品!”
他顿了顿,看向陈家俊:“用0.5微米,是经过我反复计算和权衡的。这个节点在未来2-3年内会是性能和成本的最佳平衡点。我们现在投入,看似激进,实则是抢占先机。至于风险,任何技术创新都有风险,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风险,而是管控风险!”
接着,他又转向黄耀龙:“钱的问题,我知道压力很大。但有些钱,是不能省的。工艺是核心,流片是关键,测试是保障。这些环节如果省钱,省下来的可能是未来的市场,甚至是公司的性命!”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更加果决:“我的决定是:”
“第一,‘麻雀’ASIc设计,必须基于0.5微米cmoS工艺进行,目标是在功耗和性能上做到同类最优。设计团队要立刻根据这个目标,最终优化电路设计和版图布局。”
“第二,流片!下个月,准时启动mpN流片!耀龙哥,你立刻去和台积电那边敲定最终合同,争取最快的速度。这笔钱,砸锅卖铁也要凑出来!”
“第三,测试!基础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设备必须到位。家俊哥,你列个清单,哪些是核心必须的,我们优先采购。二手的、租用的都可以考虑,但精度和可靠性不能打折扣。至于一些非紧急的、比如极端环境下的老化测试,可以等拿到工程样品后再补充进行。”
“第四,EdA工具!授权费用太高,我们就先买最核心的模块授权,比如逻辑综合、布局布线的基础功能。其他的,暂时用开源工具替代,或者我们自己加紧开发!工作站不够,就先用高性能pc顶着,优化算法,提升效率!软件团队那边,也要有清醒认识,我们没有无限资源,每一行代码都要精打细磨!”
“第五,节流!除了核心研发投入,其他一切非必要开支,全部暂停!办公室装修?缓!招聘非核心岗位?停!出差标准?降!咖啡……算了,这个先不降,大家加班辛苦。” 他难得地开了个小玩笑,稍微缓和了一下气氛。
“第六,开源!耀龙哥,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启动A轮融资的准备工作!立刻!马上!我们需要在年底前,至少是明年年初,拿到新的融资,否则不等‘麻雀’量产,我们就得关门!我会尽快整理出更详细的技术资料和商业计划书,你负责联系潜在的投资机构,特别是那些对硬科技有兴趣的Vc。”
林轩一口气将他的决定和盘托出,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既有对技术的坚持,也有对现实的考量,更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黄耀龙和陈家俊听完,久久没有说话。他们感受到了林轩身上那股巨大的压力,以及那份不容置疑的决断力。虽然前路依旧艰险,资金的压力如同悬顶之剑,但林轩的这番话,至少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也注入了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气概。
“明白了,大佬!”黄耀龙率先表态,眼神凝重,“融资的事,我马上去办!就算是跑断腿,磨破嘴,我也要把钱拉回来!”
“技术这边,大佬你放心!”陈家俊也用力点头,“我们一定把‘麻雀’做得漂漂亮亮的!0.5微米,没问题!”
会议结束,但办公室里紧绷的空气并没有完全散去。每个人都知道,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芯启科技成立以来最关键,也最艰难的时期。他们正走在一条用金钱和技术铺就的钢丝绳上,脚下是万丈深渊,前方是看似光明却又充满未知的未来。
林轩独自留在会议室,看着白板上那刺眼的预算赤字和密密麻麻的行动计划,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但他揉了揉太阳穴,眼神很快重新变得锐利。
前世,他经历过更惨烈的技术竞争,更庞大的资金困局。这点困难,还打不倒他。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郑家诚秘书的号码,他需要尽快和这位天使投资人沟通一下公司目前的进展和下一步的资金需求,争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他的脑海里,也开始快速筛选着那些可能对芯启科技感兴趣的风险投资机构的名字……A轮融资,必须争分夺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