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经历了数天的阴雨连绵后,天空终于放晴,洗刷一过的城市显得格外清爽。古老的城墙与远处拔地而起的新式高楼交相辉映,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旧交替、充满活力的独特气息。
一辆挂着“粤b”牌照的黑色丰田佳美轿车,平稳地行驶在宽阔的长安街上,最终拐进了中关村电子城附近的一条略显拥挤的辅路,停在了一栋看起来有些年头、但门口挂着“万燕电子集团”醒目招牌的大楼前。
车门打开,走下来三个人。为首的是启明芯市场与销售总监黄耀龙,他今天特意换上了一套深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符合“国际大公司高管”的形象,但眉宇间还是透着一股香港商人特有的精明和干练。紧随其后的是“龙芯一号”项目的总负责人顾维钧,他依旧是那副不修边幅的工程师打扮,鼻梁上架着厚厚的眼镜,手里却提着一个沉重的、里面装着“龙芯一号”演示板和各种线缆的金属手提箱。最后下来的是一位年轻干练的女助理,负责处理行程安排和文件资料。
这是启明芯团队针对“龙芯一号”dVd Soc芯片,在中国大陆市场进行的第一次正式客户拜访。他们的首选目标,正是这家被誉为中国“Vcd之父”的传奇企业——万燕。
选择万燕作为首访对象,是林轩、赵晴鸢和黄耀龙反复商议后的决定。虽然万燕近年来在Vcd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有些后劲不足,甚至传出了经营困难的消息,但它毕竟是开创者,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相对而言)和品牌影响力,尤其是在政府关系和行业标准制定方面,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能率先拿下万燕这个标杆客户,对于后续开拓其他厂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为了这次拜访,黄耀龙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做准备。他通过香港贸易发展局和一些在北京的商业伙伴牵线搭桥,几经周折,才终于联系上了万燕集团主管技术的副总裁,约定了今天的会面。他还特意了解了万燕近期的困境——Vcd利润微薄,急于向技术门槛更高、利润空间更大的dVd转型,但苦于缺乏核心的解码芯片技术,严重依赖国外(主要是c-cube和ESS)的高价方案,导致其dVd整机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不足。这恰恰是启明芯的机会所在。
三人走进万燕集团的大楼。里面的装修风格还停留在九十年代初,略显陈旧,但来来往往的工作人员脸上,却带着一种国企特有的、略显按部就班但又似乎蕴藏着某种自豪感的神情。
在略显简陋但还算宽敞的会议室里,黄耀龙和顾维钧见到了万燕集团主管技术的王副总裁,以及几位看起来像是总工程师和研发部门负责人的中年技术干部。
王副总裁大约五十多岁,身材微胖,穿着一件白色的确良短袖衬衫,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和…或许还有些许对来自香港的“资本主义”公司的天然警惕。
“黄总监,顾博士,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王副总裁热情地与两人握手,操着一口带有浓重京腔的普通话,“早就听说香港启明芯公司在mp3领域搞得风生水起,没想到你们在dVd芯片上也有这么深的造诣啊!”
“王总您过奖了,我们启明芯只是在技术领域做了一些微小的探索。”黄耀龙用他那略带港味的普通话谦虚地回应,同时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引向正轨,“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向万燕这样的行业前辈学习交流,同时也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最新研发的‘龙芯一号’dVd解码芯片的一些情况,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点。”
一番客套寒暄之后,会议正式开始。
黄耀龙首先从市场角度切入,他播放了一段精心制作的ppt(简体中文版),分析了全球及中国dVd市场的巨大潜力,指出了目前制约市场爆发的核心瓶颈——高昂的整机价格,其根源就在于核心解码芯片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
“王总,各位领导,”黄耀龙的语气诚恳而富有煽动性,“启明芯的‘龙芯一号’,正是为了打破这种垄断而生!我们的目标,就是提供一颗性能卓越、功能强大、但成本极具竞争力的‘中国芯’,帮助像万燕这样优秀的民族企业,在即将到来的dVd普及浪潮中,抢占先机,赢得市场!”
接下来,轮到顾维钧进行技术讲解和演示。他打开那个沉重的金属手提箱,熟练地将里面的“龙芯一号”演示板连接到会议室的投影仪和电视机上。这块演示板虽然看起来有些简陋(毕竟是工程样品),但上面集成了“龙芯一号”芯片、必要的存储器、电源以及各种音视频输出接口。
“各位领导,请看,”顾维钧的声音不高,但异常清晰,带着技术专家特有的严谨和自信,“这就是基于我们‘龙芯一号’芯片搭建的演示平台。下面,我将向大家展示一下它的实际性能表现。”
他首先播放了一段标准的dVd测试碟片段,画面清晰流畅,色彩饱满,与万燕自己采用c-cube方案的高端样机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细节(如暗部层次)上更胜一筹。
这已经让在场的几位万燕技术负责人微微点头,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然后,顾维钧拿出了几张“特殊”的碟片——一张盘面有多处明显划痕的进口大片、一张印刷模糊的国产电视剧盗版碟、还有一张用电脑刻录的、质量堪忧的dVd-R。
“接下来,我们看看‘龙芯一号’在兼容性和纠错能力方面的表现。”顾维钧的嘴角勾起一丝自信的弧度。
他先将那张划痕碟放入光驱。只听光驱发出轻微的寻道声,片刻之后,电视屏幕上竟然奇迹般地开始流畅播放!即使画面经过划痕最严重的区域,也只是出现了极其短暂、几乎难以察觉的轻微停顿,完全没有出现卡顿或马赛克!
“这……”王副总裁和几位总工都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们太清楚这种划痕碟对于解码芯片和伺服系统的考验有多大了!他们自己的样机,别说这种划痕,就是稍微脏一点的碟片都可能读不出来!
紧接着,是那张印刷模糊的盗版碟。普通dVd机遇到这种碟片,激光头往往难以准确聚焦,导致无法识别或者播放过程中频繁卡顿。“龙芯一号”驱动的光驱在初始寻道时稍微多花了几秒钟,但随后便稳定地开始播放,画面虽然本身质量不高,但播放过程异常流畅!
最后,是那张劣质的dVd-R。这张碟片的数据错误率极高,是对芯片Ecc(纠错编码)能力的终极考验。“龙芯一号”在播放过程中,虽然也能看到画面偶尔出现极其轻微的瑕疵(毕竟原始数据质量太差),但整体播放依然保持了连贯,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马赛克或中断!
这三张“魔鬼碟片”的演示,彻底震撼了在场的万燕技术团队!
“顾博士……你们……你们这个芯片的纠错能力……是怎么做到的?!”一位白发苍苍的总工忍不住站起来,激动地问道,看向顾维钧的眼神充满了敬佩和好奇。
顾维钧推了推眼镜,不无自豪地解释道:“我们采用了一种‘软硬结合’的数字伺服控制技术,配合优化的信号处理算法和增强的Ecc解码逻辑。简单来说,就是让芯片能够更‘智能’地识别和适应不同碟片的物理特性,并在读取到错误数据时,进行更高效、更深层次的纠错处理。这是我们启明芯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才攻克的技术难点。”
演示结束后,会议室里的气氛完全变了。之前的审慎和警惕,被震惊、兴奋和强烈的兴趣所取代。
王副总裁脸上的笑容变得无比真诚,他主动给顾维钧和黄耀龙倒上茶水:“顾博士,黄总监,你们启明芯的这颗‘龙芯一号’,真是……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说实话,我们万燕在dVd转型上,一直受困于核心芯片的成本和性能问题。特别是国外芯片对国内这种盗版碟、劣质碟的兼容性很差,用户投诉很多,让我们非常头疼。你们这颗芯片,简直是……及时雨啊!”
接下来的谈话变得非常深入和务实。王副总裁详细询问了“龙芯一号”的量产时间、预期价格、供货能力、以及后续的技术支持方案。几位总工则就芯片的接口定义、外围电路设计、功耗散热等具体技术细节,与顾维钧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
黄耀龙则适时地抛出了启明芯的合作诚意:“王总,我们非常希望能与万燕这样的行业领导者达成战略合作。在价格方面,我们可以保证,‘龙芯一号’的批量采购价格,将远低于目前市场上的c-cube或ESS同类方案,至少能帮贵司将核心解码部分的成本降低30%以上!在供货方面,我们与三星和台联电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产能充足,可以保证稳定供应。技术支持方面,我们可以派驻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团队,协助贵司进行整机方案的设计和调试,确保你们的dVd新产品能够以最快速度上市!”
这番话无疑极具诱惑力。对于正处于转型阵痛期、急需一款有竞争力的dVd产品来打开局面的万燕来说,启明芯的“龙芯一号”简直是量身定做的完美解决方案。
会议一直持续到中午。最终,王副总裁虽然没有当场拍板下订单(这需要上报集团董事会决策),但他明确表示,万燕对“龙芯一号”非常感兴趣,将立刻组织技术团队对启明芯提供的样品和技术文档进行全面评估,并希望尽快进入商务谈判阶段。他还热情地邀请黄耀龙和顾维钧一行晚上参加由他做东的晚宴,表示要“好好尽地主之谊,深入交流”。
走出万燕集团的大楼,黄耀龙和顾维钧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和如释重负。
“老顾,成了!我看王总那表情,八九不离十了!”黄耀龙激动地拍了拍顾维钧的肩膀。
顾维钧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确实,他们对我们的技术,特别是纠错能力,非常认可。这说明林总当初坚持要做‘超强纠错’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是啊!林生真是神了!他对市场的判断,简直精准到可怕!”黄耀龙由衷地赞叹道。
这次对万燕的初访,无疑是成功的。它不仅验证了“龙芯一号”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契合度,更重要的是,敲开了中国大陆这个潜力无限的巨大市场的大门。
黄耀龙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们还要马不停蹄地赶往南方,去拜访步步高、新科、爱多等其他Vcd巨头。他有预感,手握“龙芯一号”这柄利器,他们将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dVd普及风暴!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香江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那个年轻得有些过分、却仿佛能洞悉未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