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张晚晴如约来到了芯启科技位于深水埗那间略显拥挤的办公室。
没有了中环律师事务所的光鲜亮丽,这里的环境显得有些“原生态”——空气中依旧残留着咖啡和泡面的味道,工程师们埋头在电脑前,桌面上堆满了各种技术文档和电路板,墙角的白板上画满了复杂的逻辑图和公式。
张晚晴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她换上了一身更便于活动的裤装,仔细观察着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以及员工们的工作状态。她并没有惊动大家,只是在林轩的陪同下,静静地看,偶尔低声询问。
随后,她分别与顾维钧、陈家俊、黄耀龙进行了单独的谈话。
与顾维钧,她详细了解了“启明一号”的技术细节、开发进度、潜在风险,以及对“盘古”EdA项目的看法和信心。顾维钧虽然不善言辞,但谈及技术却条理清晰,他对林轩的技术眼光表达了充分的信任,也坦诚了项目面临的挑战。
与陈家俊,她重点询问了“启明一号”的测试流程、良率提升过程、与台积电的合作细节,以及公司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措施。陈家俊的回答严谨细致,展现了他在测试和制造环节的专业性。
与黄耀龙,她仔细审阅了公司的财务报表、与远大电子的合同、以及未来的市场推广计划和销售预测。黄耀龙虽然对技术不太懂,但在商务和财务方面尽力做到清晰透明,也表达了对公司前景的担忧和对融资的迫切渴望。
最后,张晚晴再次坐到了林轩的面前。
“林先生,你的团队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张晚晴的表情依旧平静,但语气缓和了一些,“他们很年轻,有激情,技术基础扎实,对你非常信服。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很有凝聚力的领导者。”
“谢谢。” 林轩点点头。
“但是,” 张晚晴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风险依然巨大。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点:”
“第一,市场风险。你对mp3市场的判断很大胆,但目前全球还没有成熟的mp3播放器产品和市场。你们是在赌一个未来,赌注不小。” “第二,技术风险。‘启明二号’的设计复杂度远超‘启明一号’,低功耗设计和高集成度能否顺利实现,流片能否一次成功,都是未知数。至于EdA项目,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期内无法产生收益,却需要持续投入。” “第三,财务风险。你们的现金流非常紧张,几乎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三百万美元的融资额,对于支撑两个高风险项目来说,也并不算充裕。” “第四,竞争风险。即使mp3市场爆发,你们也要面对可能的国际巨头(比如飞利浦、德州仪器)的竞争。你们的优势在哪里?仅仅是成本吗?” “第五,知识产权风险。你们的核心技术,特别是EdA项目的算法,是否有完善的保护措施?如何避免侵权纠纷?”
张晚晴条理清晰地列出了五大风险,每一个都切中要害。
林轩认真听着,没有反驳。他知道,这正是专业投资者和法律顾问的价值所在——冷静地评估风险,而不是被创业者的热情冲昏头脑。
“张小姐,您说的风险都客观存在。” 林轩坦诚道,“但风险与机遇并存。mp3市场的爆发是历史必然,我们提前布局就是最大的优势。技术上,我有信心带领团队克服困难。至于竞争,我们的优势在于专注和效率,以及未来自主EdA带来的设计优化能力和成本优势。知识产权方面,我们正在申请相关专利,EdA的核心算法也将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严格保护。”
他看着张晚晴的眼睛,补充道:“最大的砝码,其实是我。是我对未来技术方向的把握,是我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能力。这一点,‘启明一号’的良率提升过程已经有所证明。”
张晚晴迎着林轩自信的目光,沉默了片刻。她从业多年,见过太多夸夸其谈的创业者,但林轩不同。他年轻,却异常沉稳;他谈论着超前的技术,却逻辑清晰,对风险也有清醒的认识。最重要的是,他在极短时间内带领团队从无到有,闯过了第一道难关,展现了惊人的执行力。
“林先生,你的自信很有说服力。” 张晚晴微微点头,“但我需要更具体的商业计划书,包括详细的财务预测、市场推广策略、风险应对预案,以及明确的股权结构和退出机制。如果你能提供一份足够专业的计划书,并且愿意接受一些相对严格的投资条款(比如对赌协议、董事会席位等),我想,我或许可以帮你对接几家对早期高科技项目感兴趣的投资基金,甚至……我个人也可以考虑参与一小部分天使投资。”
“天使投资?” 林轩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张晚晴不仅愿意帮忙对接Vc,甚至考虑自己投钱,这无疑是对芯启科技潜力的一种认可!
“只是可能性。” 张晚晴强调道,“最终决定取决于你的商业计划质量,以及我们后续谈判的结果。”
“我明白!张小姐,请给我一周时间,我一定会给您一份满意的商业计划书!” 林轩立刻应道,心中充满了希望。
张晚晴的审视,像一把尺子,量出了芯启科技的价值,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虽然融资之路才刚刚开始,谈判桌上的博弈尚未展开,但林轩知道,他们已经为自己赢得了最重要的砝码——一个被专业人士看到并认可的机会。接下来,他需要将这份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去敲开资本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