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晴鸢从战略和财务层面,为林轩勾画的“北辰”蓝图注入了强大的可行性论证。然而,横亘在众人面前的,还有一个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启明芯,这家以硬核芯片设计能力闻名于世的公司,真的具备驾驭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这种“软实力”的“基因”吗?
这个问题,如同房间里的大象,虽然暂时被宏伟的愿景和潜在的巨额回报所掩盖,但它始终存在于许多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拥有深厚软件背景的工程师心中。
在后续的一次专门讨论新战略技术细节的闭门会议上,曾经在微软总部参与过windows cE内核开发、后来被启明芯重金挖来的资深软件架构师刘建明(老刘),终于忍不住将这个疑问摆在了桌面上。
“林总,赵总,各位,”老刘的表情很严肃,语气也十分直接,“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启明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成功都建立在强大的硬件设计能力之上。无论是mp3芯片、dVd芯片,还是即将惊艳世界的‘蜂鸟’Soc,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半导体底层技术、对芯片架构、对物理实现的深刻理解。”
“但是,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是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他环视着在场的众多硬件专家,“它需要的不仅仅是逻辑严谨的工程师思维,更需要对用户交互、对开发者心理、对社区运营、对商业模式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把控力。”
“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全不同于芯片设计的、高效的、能够支撑亿万行代码开发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我们需要招募、培养、并留住成千上万的顶尖软件工程师、架构师、测试工程师、产品经理、UI\/Ux设计师、开发者关系经理……”
“我们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与数以百万计的第三方开发者建立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说服他们放弃成熟的平台,来为一个前途未卜的新系统投入时间和精力……”
“最关键的是,操作系统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持续迭代、不断修复bug、提供安全更新的‘生命体’。它不像芯片流片成功就基本定型,它需要一个庞大而专业的团队,进行长达十年甚至更久的维护和演进……”
老刘深吸一口气,总结道:“恕我直言,目前我们公司从组织架构、人才储备、到企业文化,都还严重偏向于硬件思维。我们真的准备好迎接这样一场彻底的、深入到‘基因’层面的转型了吗?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智慧、足够的‘软实力’去赢得这场软件和生态的战争?”
老刘的话,如同尖锐的探针,刺破了笼罩在众人心头的乐观情绪,直指启明芯目前最核心的软肋。
会议室里,气氛再次变得有些沉寂。不少有软件背景的工程师,都默默地点头表示认同。即使是对新战略充满信心的陈家俊和张建华,此刻也露出了思索的神色。他们知道,老刘提出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新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时刻,负责整个公司软件平台研发工作的负责人小张(张明),站了出来。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退缩,反而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刘工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非常现实。”小张的声音洪亮而坚定,“我承认,我们启明芯目前的‘软件基因’,相比微软、诺基亚这些老牌软件或平台巨头,确实还不够强大,经验积累也相对欠缺。”
“但是,”他语气一转,充满了自信,“要说我们完全没有软件基因,或者说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进化出强大的软件基因,我绝不同意!”
“第一,我们并非从零开始!”小张提高了音量,“大家是否还记得pioneer V1发布时,我们那套完全自主开发的、基于嵌入式Linux深度定制的操作系统和UI界面?它的流畅度、稳定性和资源占用优化,在当时是不是秒杀了市面上所有的mp3播放器?为了那套系统,我的团队攻克了多少底层驱动、内存管理、图形渲染的难题?积累了多少嵌入式软件工程的宝贵经验?”
“再看我们正在进行的‘蜂鸟’项目,”他看向张建华,“老张团队开发的GSm\/GpRS协议栈,其复杂度和实时性要求,难道不比很多桌面操作系统模块更高吗?我们能在资源极其受限的ARm9平台上,将其稳定高效地运行起来,这本身就是世界级的软件能力体现!”
“还有我们正在打磨的SdK,”他继续说道,“我们对开发者工具链的重视程度,对文档规范和易用性的追求,难道不体现了我们对‘开发者体验’这个软件生态核心要素的深刻理解吗?”
“所以,我们并非‘一穷二白’!我们已经在实践中证明了,我们具备开发高质量、高性能复杂嵌入式软件的能力!我们缺乏的,可能更多是超大规模软件项目管理、跨平台兼容性处理、以及大规模生态运营方面的经验。”
“而这些经验,是可以通过学习、引进和实践来快速弥补的!”小张的语气愈发激昂。
“第二,我们拥有最强的‘领路人’!”他的目光充满崇敬地望向林轩,“林总对软件架构、人机交互和未来趋势的理解,早已超越了这个时代!有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把控,我们‘北辰’oS的起点,就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不需要像微软或诺基Ax那样在错误的道路上反复试错!”
“第三,我们可以‘买’来基因!”他看向赵晴鸢,“我们即将拥有巨额的资金!我们可以用最优厚的待遇,从硅谷、从西雅图、从全球各地,招募最顶尖的操作系统内核专家、编译器大神、图形渲染大牛、人机交互大师、以及经验丰富的生态运营操盘手!我们甚至可以通过战略并购,直接将拥有成熟技术和团队的‘软件基因库’纳入麾下!”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我们拥有独特的‘软硬结合’优势!”小张再次强调了林轩之前的观点,“‘盘古’和‘女娲’让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进行软硬件协同开发和优化!这使得我们可以用更少的人、更短的时间,达到甚至超越那些纯软件公司需要巨大投入才能实现的目标!这是我们进化出强大‘软件基因’的最大依仗!”
“所以,”小张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看着老刘和其他所有抱有疑虑的人,“我认为,‘软件基因’的拷问,不应该成为我们退缩的理由,而应该成为我们加倍努力、加速进化的动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正视差距,找对方法,全力以赴,启明芯不仅能够孕育出强大的‘软件基因’,更能进化成一个真正伟大的、‘软硬兼备’的科技领袖!”
小张的这番话,充满了逻辑、激情和担当。他既承认了差距,又指出了优势和弥补差距的方法,极大地提振了团队的信心。
林轩微笑着带头鼓掌:“说得好!小张!‘基因’不是束缚,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进化来改变的!我完全相信,启明芯的工程师文化中,蕴藏着追求卓越、克服挑战的强大力量!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
“当然,”他补充道,“我们必须对软件工程的复杂性保持敬畏之心。我们需要立刻着手,建立起一套世界级的软件开发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我们需要引入最优秀的人才,并赋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资源。我们需要拥抱开源社区的智慧,也要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
关于“软件基因”的拷问,在这次坦诚而深入的讨论中,得到了正面的回应和阶段性的解答。虽然真正的考验还需要未来的实践来证明,但启明芯已经下定决心,要在这片全新的战场上,锻造出属于自己的、强大的“软件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