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秋阳把灰砖楼的影子拉得老长。
叶鹏程蹲在王斌楼下的槐树荫里,鼻尖萦绕着从供销社买来的酱肘子、酱牛肉的香味。
包里还装着两瓶二锅头。
楼道里飘来煤球炉的烟火气,混着炒白菜的香味,恍惚间竟有了几分金水一村的亲切感。
这个年代,农村和乡村,差距并不大。
六点整,王斌的自行车铃声从胡同口传来。
车后座坐着一位白发老人,中山装洗得泛白,却浆洗得笔挺,鼻梁上架着的圆框眼镜滑到鼻尖。
叶鹏程立刻上前打招呼:“王哥。”
王斌笑道:“鹏程,来了怎么不上楼,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周国维周老,咱们大夏太阳能发电领域的专家,虽然退休了,但一直关注大夏的太阳能发展。”
叶鹏程紧紧握住周国维的手,“周老先生好,我是叶鹏程,”
周国维扶着眼镜打量叶鹏程,笑出满脸核桃纹,“早就听说小斌插队时交了个能干的朋友,你承包工厂的事情,小斌也跟我说了,真是年轻有为,后生可畏。”
楼道里飘着煤球炉的硫磺味,于彩华正蹲在蜂窝煤前扇风,铁锅里的白菜豆腐汤咕嘟作响。
见三人上楼,她忙用围裙擦手,“这位就是鹏程吧,王斌总说以前在村里没少受你们照顾,快进屋坐。”
不足二十平的屋子被两张书桌挤得只剩过道。
于彩华打开碗柜,捧出套蓝边粗瓷碗。
叶鹏程拿出酱肉。
周国维夹起一筷子酱牛肉,半开玩笑道:“听说叶厂长要在农机厂造光伏板?农机和太阳能板完全是不同的领域,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啊。”
叶鹏程打开二锅头瓶盖,透明的酒液撞在粗瓷碗里。
“周老,兰博基尼最初也是造拖拉机的。我们农机厂有现成的车床、焊工,缺的就是您这样能把‘天方夜谭’变成现实的人。”
“而且,农机厂作为老牌国营企业,拥有一套完整的机械加工体系,车床、铣床、焊机等设备齐全,技术工人掌握金属切割、模具加工、部件组装等技能。”
说着,他从包里掏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简易的光伏板结构。
“周老请看,这是我自己设想的光伏板形状,而且我还从大毛弄来了镀膜机,他们用硅酸钠做储热材料,咱们农村有的是造纸黑液,正好能提纯。”
“镀膜机和农机厂现有的机床、热处理车间配合,可实现光伏板基板的切割、镀膜等基础工序。”
周国维的筷子停在半空,镜片后的眼睛忽然亮起来,“你连储热材料都想到了?”
他接过图纸,指尖划过上面的标注,眼前一亮。
“大毛的技术路线是不错,但他们的真空镀膜机能耗太高,咱们可以把大毛的不锈钢,换成大夏高锰钢,既降低成本,又适应北方严寒环境。”
“其实,大毛的技术路线是死胡同,咱们完全可以改良磁控溅射工艺,再配上国产的稀土永磁体,一定行。”
叶鹏程心中一喜,不愧是专家。
“还需要配套的储能技术,不能白天发电晚上歇火,周老,大夏的电池储能基础发展到哪一步了?”
“蓄电池耦合技术已经在研发,铅酸电池的改良配方也已经进入中试阶段,白天发的电存进蓄电池,晚上能供五口之家亮灯、看电视。”
周国维的话,又给叶鹏程一个大大的惊喜。
“太好了,那我们的光伏产业又能早一天上马了。”
这时,于彩华端着玉米碴粥进来,见状,笑道:“周老,您可算遇到知音了,小斌在家总念叨如果你的理念能成为现实,那大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甚至开玩笑说,如果大夏成为世界上发电量最多的国家,说不定汽车都会用电能驱动。”
叶鹏程一拍大腿,“嫂子说得对,我们要让大夏成为世界上发电量最多的国家。”
酒过三巡,周国维握住叶鹏程的手,掌心的老茧擦过他的手背,“叶厂长,实不相瞒,我退休前曾有一个心愿,就是让西北的沙窝窝里也能亮起电灯。你敢把农机厂改成光伏厂,我就敢把这辈子的学问全搭进去!”
叶鹏程也是情绪高涨,“既然周老都这样说了,我还有什么不敢的,咱们大干一场,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光明计划’。”
酱肉的香气混着二锅头的浓烈,在狭小的房间里流转,气氛越来越热烈
“周老,您说咱多久能让第一块光伏板落地?”叶鹏程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周国维沉吟片刻,“三个月出样品,半年试投产。但是我有个条件,得给我在农机厂留间实验室,我要带三个研究生过去,吃住都在厂里,费用你负责。”
叶鹏程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工资您开口,我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事儿办成!”
随着时间的流逝,窗外的夜色漫进屋子,于彩华给每人添了碗热粥。
叶鹏程说起当年自己跟着王斌学习的场景,并且表示,自己受益匪浅,没有那几年的学习,就不会有今天的叶鹏程。
周国维捧着碗,开口道:“小斌,当年你在村里插队,没想到还播下了一粒种子,现在看来,马上要长成参天大树了。”
夜深时,叶鹏程告辞下楼,胡同里的风带着秋霜的凉意。
回头望去,王斌家的窗户还亮着,两个身影在窗帘上晃成剪影。
王斌和妻子还在忙碌着。
正因为一代又一代他们这样的科学家,夜以继日,埋头苦干,废寝忘食,才有了大夏科技的飞速发展。
叶鹏程路过街角的黑板报,上面用粉笔写着“四个现代化”,非常醒目。
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就是在践行“四个现代化”的号召吗。
宾馆里,王敏房间里的灯还亮着。
王敏趴在桌上打盹,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
当隔壁叶鹏程房间的门被推开时,她猛地抬头,起身走出去。
“厂长,谈得怎么样?”
叶鹏程灌下一大杯水,水珠顺着喉结滚进衣领。
“周国维答应带着研究生入驻农机厂,连储能技术的突破口都找到了,用咱们造纸厂的烧碱改良铅酸电池,白天存的电够五口之家亮灯看电视。”
说到这里,他面露微笑,“最关键的是,他说三个月能出样品,半年就能试投产。”
王敏的眼睛亮起来,“这么快?可这是跨行业的大工程,要不要跟我爸说一声?”
叶鹏程靠在吱呀作响的木椅上,望着天花板上的霉斑,说道:“现在说还早。等首块样品落地,再带着成果去汇报更有底气。”
“再说了,王县长现在最头疼农机厂的80万债务,要是知道我要拿厂子改光伏,指不定以为我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