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沉闷的炮击声,如同死神的战鼓,一声紧似一声,在安贾拉北部城区上空回荡,不绝于耳。
城区内,建筑物稀少,大部分地区都是空旷的平原和田野,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在这种地形下,厚重的步兵战车,很容易成为敌军炮火的活靶子,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一般显眼。
根据叛军炮火的猛烈程度,以及地面上那些触目惊心的弹坑,哈伦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敌军的装备情况。
他判断,敌人手中最多掌握着不超过8门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
这些威力巨大的火炮,对于政府军的防御工事来说,能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面对严峻的形势,哈伦没有丝毫的慌乱,他迅速调整了部队的作战部署,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棋手,开始调兵遣将,排兵布阵。
他充分利用手中所有可以利用的武器装备,争分夺秒,临时抽调出一个精干的侦察分队班组,命令他们搭乘两辆bmp-1步兵战车,沿着敌军可能的进攻方向,进行侦察,摸清敌人的虚实。
紧接着,他又从2连中抽调出两个精锐的步兵排,补充到前沿阵地,与1连的三个排组成一道坚固的防线,共同抵御敌人的进攻,如同铜墙铁壁一般牢不可破。
随后,他将2连剩余的一个排,与之前撤退到这里的一个排的NdF侦察兵,整编成一支预备队,随时待命,准备增援主要阵地,或者在关键时刻,发起出其不意的战术反击,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至于剩下的3连,哈伦则决定将他们部署在安贾拉东北部,距离主阵地大约三百米的一处隐蔽地点,如同潜伏在草丛中的猎豹,蓄势待发。
一旦侦察分队摸清了敌人的具体进攻方向和兵力部署,哈伦就会立刻命令3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敌军的左翼迂回,直插敌军的迫击炮阵地,端掉敌人的炮兵,彻底摧毁他们的火力支援,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基础。
作战计划制定完毕,整个3营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器,在哈伦的指挥下,高效地运转起来,每一个部件都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依托着bmp-1步兵战车的强大火力和坚固的建筑物作为掩护,士兵们沉着冷静地射击,不断杀伤着那些如同潮水般涌来的叛军进攻小队,将他们阻挡在阵地之外。
然而,一旦叛军发现了步兵战车的具体位置,便会立刻呼叫后方的迫击炮进行火力覆盖,密集的炮弹如同雨点般落下,发出阵阵骇人的呼啸声,在地面上炸出一个个巨大的弹坑,腾起滚滚的硝烟。
好在bmp-1步兵战车拥有着极佳的机动性,如同灵活的猎豹,总能在关键时刻,迅速转移阵地,躲避炮击,使得叛军的炮火难以对其造成实质性的杀伤。
尽管如此,叛军的战术也并非完全无效。在步兵战车无法顾及的防御薄弱地带,叛军依靠迫击炮的火力压制,一度让政府军的防线出现了动摇。
他们甚至驱使着为数不多的几辆步兵战车作为先锋,向着政府军的阵地发起猛烈的冲击,试图撕开一道口子。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的伤亡人数,如同滚雪球一般,迅速攀升,令人触目惊心。
哈伦的指挥部里,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他不断地听取着来自各个方向的战况汇报,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灵活地调动着部队,
通讯员们一刻不停地奔走于各个阵地和指挥部之间,传递着最新的战况和命令。
然而,他们始终无法联系上驻守在南部的第1团,也始终没有收到来自阿勒颇方面师部的任何指示或增援信息,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如同沙漏中的细沙,无声无息,却又不可阻挡。
直到时间来到凌晨3点时,侦查班组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打开局面的通道已经被他们发现了!
听到这个消息,哈伦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向3连连长下达了作战命令:
由3连长亲自率领麾下的两个精锐步兵排,搭乘bmp-1步兵战车,利用其强大的机动性和火力,向敌军的迫击炮阵地发起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袭!
同时,他命令3连留下一个排的兵力,作为预备队,负责掩护突击部队的撤退,确保他们撤离路线的安全。
接到命令的3连连长,如同下山的猛虎,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亲自登上了一辆bmp-1步兵战车的车长位置,指挥着部队向敌军的左翼阵地猛扑过去。
bmp-1步兵战车,如同钢铁巨兽,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在夜色的掩护下,风驰电掣般地冲向敌阵。
凭借着出色的机动性能,叛军们还没来得及调动部队进行有效的防御,突击部队就已经如同尖刀一般,狠狠地插入了敌军的心脏——迫击炮阵地。
叛军在迫击炮阵地周围部署了两个步兵排进行防御。
然而,由于夜色的掩护,再加上3连的突袭来得太过突然、太过迅猛。
守卫阵地的叛军们甚至还没来得及取出反坦克导弹等重型武器,便被bmp-1步兵战车那如同雨点般密集的炮火所吞噬,葬身于他们自己挖掘的防御工事之中,化为一堆堆血肉模糊的尸体。
3连连长原本打算缴获这些迫击炮,但哈伦下达的命令是摧毁敌人的武器弹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完成任务后,必须迅速撤离、不得恋战!
作为一名对哈伦无比敬佩和信服的军官,3连连长丝毫没有犹豫,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敌人的迫击炮被彻底摧毁,化为一堆堆废铁。
在完成任务后,3连连长立刻下令部队撤退,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不出所料,在撤退的路上,他们遭遇了一小股前来增援的叛军装甲部队,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迅速围了上来。
尽管这股叛军在人数和步兵战车的数量上,都处于劣势,但如果被他们缠住,3连就很有可能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哈伦之前精心布置的那一个排的预备队,如同神兵天降,及时出现在了战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支生力军,从敌军的后方突然杀出,打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腹背受敌,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
原本就士气低落的叛军,在遭到两面夹击之后,更是彻底丧失了斗志,战意全无,如同无头苍蝇一般,慌不择路地向西面溃逃而去。
成功解围的3连连长,没有丝毫的恋战,他谨记哈伦的命令,立刻率领部队,迅速撤回到了安贾拉的防线之内,与友军会合。
整个突袭行动,如同教科书般精准高效,3连仅仅在与敌军的增援部队交火时,出现了几名士兵的轻微伤亡,可谓是大获全胜。
失去了迫击炮的火力支援,叛军的攻势顿时如同泄了气的皮球,再也无法对政府军的阵地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那些刚刚占领了北部城区几栋楼房的叛军们,屁股还没坐热,便被政府军如同潮水般的反击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狼狈不堪地逃离了阵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夜色逐渐褪去,黎明的曙光开始出现在东方的天际。
直到凌晨4点半的时候,叛军的进攻依旧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突破,始终无法撼动政府军的防线。
可以说,安贾拉北部的城区,依旧牢牢地掌控在哈伦所指挥的第30师第2团第3营的手中,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