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我来到洛阳已有月余。
凭借着谨慎行事和一点运气,我似乎在这座危机四伏的帝都初步站稳了脚跟。
尚书台度支曹令史的身份,虽然卑微,却像一件合身的蓑衣,为我遮挡了大部分不必要的注意。
每日埋首于浩如烟海的赋税简牍和枯燥的数字之中,倒也符合一个寒门出身、精通算术的小吏形象。
偶尔展露出的计算才能,也只会被上司视为“堪用”,而非“威胁”。
与蔡琰姑娘的重逢,如同在阴霾密布的天空下,偶然瞥见的一缕温暖阳光。
虽然我们碍于时局,不能时常相见,但知道彼此安好,知道在这座冰冷的城市里还有一个可以相互慰藉、彼此信任的人,便足以支撑我度过那些倍感孤独和压抑的时刻。
我们通过约定的隐秘方式,偶尔交换一些关于时局的看法和担忧,这份心照不宣的默契,弥足珍贵。
而“玄镜台”在洛阳的秘密据点,也已在石秀的勤勉经营下,初步运作起来。
虽然还只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毫不起眼的情报触角,但它已经开始为我收集那些隐藏在市井之间的、官方文书上看不到的信息碎片。
石秀也物色了几个可靠的外围信息源,一个初步的情报网络正在悄然编织。
表面上看,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似乎成功地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节奏,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然而,只有我自己清楚,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汹涌的暗流从未停歇,反而愈发湍急。
董卓的统治日益残暴,废立之谋甚嚣尘上,朝野上下的不满和恐惧与日俱增。
凉州军的骄横跋扈变本加厉,与京中百官和百姓的矛盾日益尖锐。
一场更大的风暴,显然正在酝酿之中,随时可能爆发。迁都长安的风声,也越来越紧。虽然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我知道蔡邕先生定然是其中之一),但以董卓和李儒的手段,恐怕这已是难以逆转的趋势。
一旦迁都,洛阳很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而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又将何去何从?
更让我时刻警惕的是,那些潜藏在暗处的威胁,并未消失。
那位在小石村对我恨之入骨的张将军,虽然暂时被调离或约束,但他会就此罢休吗?会不会暗中派人继续追查我的下落?
那个在颍川追杀我的神秘组织,他们的势力是否也已渗透到洛阳?
那个在客栈外惊鸿一瞥的“商贩”,是否还在暗中监视着我?
他们与“鬼面案”、“颍水沉银”以及黄巾起义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
还有那个名叫貂蝉的神秘少女,她到底是谁?
她背后的“宫中势力”又是哪一方?
她传递情报是真的出于善意,还是另有所图?
她如今又身在何方?
那枚梅花簪的秘密,何时才能解开?
以及,我在颍川“提前预警”的壮举,真的能完全掩盖过去吗?
会不会已经被某些有心人察觉?
这份“功绩”是福是祸,尚未可知。若被人利用,或引来猜忌,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无数的疑问,如同盘踞在暗处的毒蛇,时刻提醒着我,眼前的平静只是假象。
我看似安全地立足于此,实则如同行走在悬崖边缘,脚下便是万丈深渊。
我知道,我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不仅仅是智谋上的,更需要实际的力量和资源。
玄镜台必须尽快壮大,我需要更多的眼睛和耳朵。我也需要在尚书台这个平台上,寻找机会,接触更高层面的信息和人脉,为未来的变局做好准备。
或许,是时候,主动去接触那位对我似乎颇为赏识的司徒王允了?
他忧心国事,正在暗中联络反董势力,或许……我可以从他那里,找到一些答案,也能找到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
夜色渐深,我站在尚书台值房的窗前,望着远处皇宫模糊的轮廓,以及更远处那片被黑暗笼罩的、充满了未知与危险的洛阳城。
颍川的迷雾虽散,洛阳的惊雷却已在云层之中隆隆作响。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更加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