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们徐州内部,围绕着屯田、盐铁专营、以及即将可能到来的吏治整顿而暗流涌动、矛盾激化之时,来自外部的威胁,也从未有片刻松懈。
尤其是那位已经“奉天子以令不臣”、占据中原腹地、并将目光锁定整个天下的曹操,曹孟德!
他对于我们在徐州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像盐铁专营这种直接触及国家核心经济命脉的举措,会是何种反应?
是漠视?是警惕?是试图干预?还是……在等待时机,准备发动下一次雷霆一击?
这个问题,如同悬在我头顶的另一柄利剑,时刻不敢忘记。
玄镜台虽然目前的主要精力放在徐州内部和周边江淮地区,但也并未完全放弃对许都方向的情报收集。
虽然因为距离遥远、曹操控制严密(据说其麾下有专门的校事府负责情报与监察,手段狠辣),我们能获取的信息极其有限,且大多是滞后的、间接的传闻。
但即便如此,从这些零星的碎片中,我依然能感受到那位枭雄对徐州的持续关注和潜在的敌意。
经济上的“关注”:
据一些往来于许都和徐州之间的商人(糜家的商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透露,曹操似乎对我们在徐州推行的屯田和盐铁专营颇为“感兴趣”。他曾多次向从徐州过去的官员或商人,详细询问屯田的具体方法、粮食产量、以及盐铁专营的运作模式和财政收益。
这看似是正常的了解,但我总觉得,这背后隐藏着更深的意图。他是在评估我们的实力增长速度?还是在为他自己治下推行类似政策(历史上他确实也大兴屯田)做参考?抑或是……在寻找我们经济上的弱点,以便日后进行打击?
军事上的压力未减:
尽管曹操目前的主要精力似乎放在了北方的袁绍身上,但他在兖州、豫州与徐州接壤的边境线上,始终保持着相当规模的兵力部署。这些军队虽然没有大的动作,但其存在本身,就是对徐州最直接的军事威慑!
玄镜台的情报也显示,曹军的斥候活动,从未停止过对徐州边境的渗透和侦察。显然,曹操从未真正放弃过将徐州纳入囊中的野心。
政治上的拉拢与分化?:
更有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曹操似乎在暗中与徐州某些对刘备(或对我)不满的本土士族豪强,保持着秘密联系!他可能在向他们许诺高官厚禄,试图策反他们,作为日后进攻徐州的内应!
虽然我还没有掌握确凿的证据,但结合之前本土势力对我们改革的激烈反对,这种可能性绝不能排除!这让我对徐州内部的稳定,更加担忧。
对我个人的“兴趣”?:
最让我感到不安的是,似乎有情报隐晦地指向,曹操本人,对我这个在徐州改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的“陆别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我的出身、经历、才能,甚至……我的弱点?那位曾亲自前来招揽我的毛玠先生,回去后必然会将我的情况(以及我的拒绝)详细禀报。以曹操“唯才是举”又生性多疑的性格,他会如何看待我?是将我视为一个值得招揽的人才?还是一个必须尽快除掉的潜在威胁?
曹操的窥视,如同悬在头顶的阴云,虽然暂时没有落下雷霆暴雨,但那份沉重的压力,却始终存在。
我知道,以曹操的雄才大略和政治手腕,他绝不会坐视徐州在刘备(和我)的治理下,真正变得强大起来,成为他统一北方的障碍。
他现在按兵不动,很可能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或者他的主要精力被袁绍牵制住了。
一旦他解决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或者徐州内部出现了可乘之机(比如我们与本土豪强的矛盾激化,引发内乱),他的大军,必然会再次南下!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将曹操视为最危险、也最有可能到来的外部威胁!玄镜台必须加强对许都方向的情报收集,特别是关于曹操的战略意图、兵力调动、以及他与徐州内部势力的联系。
我们必须加快自身的改革步伐,尽快充实府库,增强军备,巩固内部,提升徐州的整体实力,才能在未来可能到来的大战中,拥有一战之力。
在外交策略上,也需要更加灵活。 或许,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暂时利用袁绍来牵制曹操?或者,尝试与江东的孙策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形成南北犄角之势?
外部的窥视,如同无形的鞭策,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它提醒着我,徐州的这点“小成”,在真正的天下大局面前,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跑得更快,变得更强,才能在这场残酷的生存竞赛中,最终活下来,并实现我们的目标。
而曹操,这位注定要与我(或者说,与刘备)进行最终较量的枭雄,他的目光,已经穿越了重重阻隔,落在了这片我们正在努力耕耘的土地之上。
未来的交锋,已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