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与糜贞之间的个人情感走向变得扑朔迷离,充满了潜在的风险和内心的挣扎。但在公事层面,我们之间的合作,却因为彼此能力的互补和信任的加深(至少在工作层面是如此),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尤其是在整合糜家的商业网络与玄镜台的情报体系方面,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对我来说,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也是玄镜台能够真正“织网江淮、暗控先机”的关键一步。
我深知,玄镜台要想快速、安全、且低成本地将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区域,单靠我们自己秘密发展据点和线人,速度太慢,风险也太大。
而糜家那遍布徐州、豫州、扬州甚至更远地方的庞大商队网络、以及他们在各地设立的分号、货栈、和拥有的人脉关系,简直就是一张现成的、完美的“情报基础设施”!
我必须想办法,将玄镜台的运作,巧妙地“寄生”或者说“融合”到糜家的这套成熟的商业体系之中。
当然,这绝不能是全盘托出。
我需要以一种双方都能接受、且能最大限度保证玄镜台核心机密不被泄露的方式来进行。
我与糜贞(有时也会有糜竺参与,但具体执行层面更多是与糜贞对接)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极其保密的商谈。
我提出的合作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商队进行人员和物资的安全输送:
我以“需要派遣一些可靠的人员前往各地,考察市场行情、监督盐引销售、或者传递一些重要的商业文书”为名,请求糜贞协助,将玄镜台的核心成员(经过伪装)安插到前往关键地区的商队之中。
对于一些玄镜台需要的特殊物资(比如用于制作密写药水的材料、或者少量精良的武器装备),也通过糜家的商队进行秘密夹带和运输,以避开官府的盘查。
糜贞对此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她亲自挑选可靠的商队管事进行对接,并利用糜家的内部规章和调度权限,为我们的人员和物资流动,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和掩护。
共享部分商业信息,作为情报分析的参考:
我提出,为了更好地制定盐铁专营政策和调控市场,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各地的物价、商品流通、以及竞争对手(其他豪强或走私商人)的动态。
糜贞同意,向玄镜台(名义上是向盐铁司的“市场研判部门”)定期提供一部分经过筛选的、非核心商业机密的市场信息报告。这些报告虽然未必包含最敏感的内容,但对于我们了解各地的经济状况、社会动态、甚至判断某些异常事件(如粮价异动背后是否有人操纵),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借助糜家在地方的人脉,拓展信息来源:
糜家在徐州及周边地区经营多年,与各地的官吏、士绅、甚至三教九流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些我们需要了解特定地方或特定人物信息的时候,我会请求糜贞(或糜竺)利用他们的人脉关系,为我们进行一些侧面的打探或引荐。
这往往能帮助我们接触到一些玄镜台自身难以触及的信息层面。当然,这种“借力”必须极其谨慎,不能暴露我们的真实目的。
这种“官商协作”下的情报融合模式,效果是显着的:
玄镜台的网络扩张速度大大加快: 依托糜家的现成网络,我们的情报触角得以迅速延伸到江淮大部分地区,节省了大量自行建立据点和通道的时间与成本。
情报传递的安全性和效率得到提升: 利用商队的掩护,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安全和不易被察觉。商队频繁的往来,也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情报来源更加多元化: 来自商队和糜家人脉的信息,与玄镜台自身发展的线人网络形成了互补,使得我们获取的信息更加全面和立体。
当然,这种深度融合,也并非没有隐患:
对糜家的依赖性增强: 玄镜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糜家的支持才能快速发展。一旦我们与糜家的关系出现问题,或者糜家自身遭遇变故,玄镜台的网络将受到沉重打击。
核心机密泄露的风险增加: 尽管我们采取了各种保密措施,但如此深度的合作,难免会增加玄镜台的核心机密(比如组织架构、成员身份、真实目的等)被糜家(特别是像糜贞这样极其聪明的人)察觉的风险。
公私界限的模糊: 在合作过程中,如何清晰地界定公(官府\/玄镜台)私(糜家)的利益边界,避免出现利用玄镜台为糜家牟取不正当商业利益、或者糜家干预玄镜台内部运作的情况,也是一个需要时刻警惕的问题。
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在当前这个阶段,与糜家的深度捆绑和情报融合,是玄镜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选择,也是我巩固在徐州地位、积蓄力量对抗外部威胁的必要手段。
我看着玄镜台的情报版图,因为糜家商业网络的加入而迅速扩展,心中充满了力量感。这张无形的巨网,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密。
这不仅仅是一张情报网,更是一张潜在的 资源调配网、人员输送网、甚至……未来影响和操控局势的 权力之网!
而我与糜贞,这对特殊的“伙伴”,也因为这张网的存在,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的命运,似乎已经如同这张网上的经纬线般,交织缠绕,再难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