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的日头毒辣辣地晒在青岩镇东沟村的梯田上,陈凡卷着沾满泥浆的裤腿蹲在引水渠边,指尖捻着干裂的渠壁泥土。省水利厅跟班学习时记的笔记本摊在膝头,泛黄的纸页上“U型槽衬砌技术”几个字被汗水洇湿。
“陈镇长,这新修的防渗渠比老土沟漏得还凶!”村民小组长老吴把锄头往地上一顿,开裂的水泥块溅到写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蓝铁牌上,“说是能省水四成,结果浇一亩地得多抽两小时水!”
陈凡的登山杖戳进渠底松动的预制板,杖尖挑起几根细如牙签的钢筋。他掏出手机调出全省农水项目台账,系统显示东沟村渠道“2023年完成节水改造”,可眼前的U型槽接缝处能塞进小拇指。手指划过屏幕上的施工监理日志,混凝土养护记录连续三十天都是“湿度达标”,但梅雨季的签到日期竟全是晴天。
“县农业农村局拨的六百万专项资金呢?”陈凡翻开镇水利站的验收报告,抗压强度检测栏清一色打印着“c25”,但现场的水泥一捏就碎成渣。
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周振国扶了扶草帽:“山区施工条件差,有些工艺误差难免……”
“误差到让老百姓浇不上地?”陈凡撬开垮塌的渡槽支柱,里面露出蜂窝状的混凝土,“周镇长堂弟承包的建材供应,是不是用粉煤灰替代了30%水泥?”
镇农业工作推进会上,周振国将“全省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镇”奖牌拍在投影幕布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考项目,现在挑刺要影响全县粮食安全考核!”
陈凡将混凝土碎块推过去:“省建筑材料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水泥含量不足配比50%,钢筋抗拉强度低于国标三级!”他点开手机里的搅拌站监控截图,“出料记录显示每天生产80方混凝土,可运输车过磅单显示每天送出120方!”
水利站长擦着脖子上的汗:“可能是计量设备存在误差……”
“误差能差出四十方?”李婷抱着档案袋推门而入,马尾辫梢还沾着渠道边的苍耳,“上周在渠首放水,三处闸门同时失灵——周镇长在竣工仪式上剪彩的照片,需要我投到大屏幕上吗?”
周振国的外甥突然踹翻凳子:“你们懂个屁的水利工程!”
“那就请懂行的来说。”陈凡拨通视频电话,省水利厅导师的脸出现在大屏幕上,“张高工正在评审全国农水项目,让他看看咱们的‘高标准’渠系?”
暴雨突降的深夜,陈凡带着抢险队封堵决口的渠道。李婷举着强光手电照向扭曲的闸门,突然高喊:“启闭机螺杆用的是再生钢材,根本扛不住水压!”
“通知县防汛仓库调二十套铸铁闸门过来!”陈凡抓起对讲机,“让省水利设计院驻村规划师带学生计算受力参数!”
技术员急得跺脚:“新闸门和旧槽体不匹配啊!”
“用环氧树脂做临时密封,加装角钢支撑!”陈凡在闸槽上画出加固图,“《水工建筑物抢险技术规程》第4.3.2条有规定——联系市检测站启用探伤仪做结构评估!”
周振国的连襟开着拖拉机堵在路口:“抢险要县防指批准,你们这是违规操作!”
李婷亮出手机短信:“省防办两分钟前将东沟渠险情升级为黄色预警——需要我联系县消防队搭建应急浮桥吗?”
四十几个村民举着“要活水不要死水”的木牌围住镇水利站时,李婷正在调试智能灌溉控制器。她将传感器埋进田埂,平板电脑立即显示土壤含水量:“这套系统能精准控制每亩用水量,比老渠道省水50%!”
几个老汉用烟袋敲打控制器铁箱:“铁疙瘩能比祖宗传的看天吃饭准?”
陈凡调出宁夏节水农业纪录片:“红寺堡灌区用这种技术三年增产三成,水肥利用率提升两倍!”
“钱从哪出?”周振国冷笑。
李婷翻开省财政厅文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有两百万结余,县人大去年就批复了使用方案——周镇长说资金要‘统筹调配’,原来是在等渠道彻底报废再腾挪?”
七天后全省高效节水农业现场会上,智能闸门自动调节着水流。当省质检站的水利系数达标时,陈凡突然切换大屏幕:“省审计厅的专项审计报告显示,追回被套取资金二百八十万元!”
观摩席上的周振国刚要起身,县纪委监委的同志已经走进会场:“请周镇长配合调查建材以次充好问题。”
田埂边,老农摸着新装的滴灌带感叹:“这细管子比大渠还会疼庄稼,玉米秆子蹿得比娃娃高!”
散会后,省农业农村厅灌溉处长在泵站约谈陈凡。李婷正在教村民操作手机App,处长指着她笑道:“小李主任在省公务员技能大赛拿过智慧农业应用一等奖吧?这个控制器UI界面是不是你参与设计的?”
陈凡的胶鞋还粘着环氧树脂:“李婷同志是镇文化振兴办副主任,这次智能灌溉系统多亏她协调高校资源……”
“跨界协作才是新农人的本事!”处长递过文件,“青岩镇列为全省数字农业试点,配套三百万升级所有灌区——你们要把这裂渠浇成沃土!”
夕阳将智能控制器镀成金色,李婷的影子斜斜映在陈凡的巡查记录本上。他想起两个月前在省城培训时,偶然看见李婷在图书馆查阅以色列节水技术,窗外的雨丝落在她翻动的书页间。
手机震动,县乡村振兴局发来通知:“东沟村智能灌溉项目入选全省‘十大微改革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