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的晨雾漫过青岩镇东溪村的百年木廊桥,陈凡站在桥头斑驳的功德碑前,指尖抚过碑文上被风化的捐资人姓名。省住建厅跟班学习时的笔记本摊在桥墩青石上,泛潮的纸页间夹着一张泛黄的廊桥营造图,那是上月省古建研究所来测绘时赠送的复制品。
“陈镇长,新修的桥面又裂了三道缝!”老桥工林师傅攥着半截开裂的杉木板,沾着桐油的围裙蹭在歪斜的栏杆上,“说是省里拨的修缮专款,结果这木头比我这老寒腿还脆生!”
陈凡蹲身查看桥面接缝,发现防腐处理层薄得透出木纹。他摸出手机调出全省文保工程台账,系统显示东溪廊桥“2023年完成抢救性修缮”,可眼前新换的梁柱上还贴着“样品勿用”的标签,铁件连接的榫卯处竟用玻璃胶填补。手指划过屏幕上的采购合同,古建材料中标价比市场价高出两倍。
“县文广局拨的两百万专项资金呢?”陈凡翻开镇城建办的验收报告,“传统工艺传承人验收意见”上二十个相同的朱砂指印,连纹路走向都一模一样。
分管城建的副镇长周海涛晃着保温杯踱来:“老匠人不懂现代建材,工艺差异也是情有可原……”
“差异到让百年廊桥变危桥?”陈凡撬开一根新换的横梁,内里蛀空的孔洞密如蜂巢,“周镇长妻弟供应的这批木材,是不是把防腐处理费吞了?”
镇城建工作推进会上,周海涛将“全省古建保护示范工程”铜牌拍在会议桌上:“廊桥修缮是省住建厅挂牌督办项目,现在挑刺要影响全县年度考核!”
陈凡将蛀空的木块推过去:“省林科院木材检测中心的报告显示,杉木含水率超标30%,防腐处理未达古建修缮标准!”他点开手机里的施工监控录像,“供应商自己都不敢踩新桥面——这种材料能保护文物?”
城建办主任擦着眼镜:“可能是梅雨季返潮……”
“返潮?”李婷抱着档案袋推门而入,马尾辫上别着林师傅送的鲁班锁,“上周暴雨冲垮两处桥墩,周镇长在竣工仪式上剪彩的照片,需要我投到大屏幕吗?”
周海涛的外甥突然拍桌:“你们这是破坏传统工艺振兴!”
“那就请真正的行家来。”陈凡拨通视频电话,省古建保护研究所总工程师出现在屏幕上,“吴工刚主持过泰顺廊桥大修,让他看看咱们的‘示范’工程?”
暴雨倾泻在摇摇欲坠的廊桥顶棚,陈凡带着老桥工抢修主梁。李婷举着防水探照灯照向渗水的斗拱,突然高喊:“七架梁榫头开裂,得先用千斤顶加固!”
“通知县应急管理局调三台工程车来!”陈凡抓起对讲机,“让省建筑大学古建系师生做结构评估!”
技术员急得跺脚:“雨太大没法测绘!”
“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建立桥梁模型,重点检测应力集中点!”李婷翻出应急设备清单,“省文物局上周支援的监测仪——我联系他们派技术员过来!”
周海涛的表弟开着渣土车堵在桥头:“抢修要县住建局批文,你们这是越权!”
陈凡亮出手机短信:“省安委办五分钟前将东溪廊桥列为重大安全隐患点——需要我联系《中国建设报》调查组吗?”
百余村民举着“要真桥不要纸糊”的竹匾围住镇城建办时,李婷正在调试bIm建模系统。她将扫描数据导入全息投影,破损的叠梁拱在光影中复原如初:“这套系统能模拟传统营造法式,指导精准更换构件!”
几个老木匠用墨斗敲打投影仪:“虚影子能比得过我们祖传的放样?”
陈凡调出应县木塔修缮纪录片:“千年古塔用数字孪生技术指导修复,误差不超过一毫米!”
“钱从哪出?”周海涛冷笑。
李婷翻开省财政厅文件:“古建数字化保护资金有九十万结余,县人大去年就批复了使用方案——周镇长说资金要‘统筹安排’,原来是在等廊桥塌了建商业游廊?”
十天后全省古建保护现场会上,全息投影中的廊桥营造过程震撼全场。当省检测中心的结构安全检测达标时,陈凡突然切换大屏幕:“省审计厅专项审计显示,追回被套取资金一百二十万元!”
观摩席上的周海涛刚要起身,县纪委监委的同志已走进会场:“请周镇长配合调查材料采购问题。”
桥廊内,林师傅抚摸着数控雕刻机感叹:“这铁家伙比徒弟还会打榫卯,严丝合缝得能当传家宝!”
总结会上,省住建厅古建处长在廊桥头约谈陈凡。李婷正教年轻匠人操作应力监测仪,处长指着全息模型笑道:“小李主任在省青年建筑师大赛拿过古建组金奖吧?这个斗拱受力模型是不是你参与设计的?”
陈凡的袖口还沾着桐油:“李婷同志是镇文化振兴办副主任,这次技改多亏她对接科研院所……”
“老料新工才是真传承!”处长递过文件,“青岩镇列为全省古建数字化试点,配套一百五十万修缮所有廊桥——你们要让百年虹梁跨越新时代!”
夕阳将全息投影镀成金红色,李婷的影子投在陈凡的巡查笔记上。他想起两月前在省档案馆偶遇李婷,她伏案抄录清代《营造法式》补遗,窗外的雨丝将她的侧影晕染在泛黄的书页间。
手机震动,国家文物局发来通知:“东溪廊桥修缮工程入选‘全国文物活化利用十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