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府西南六十里出的唐王顶,山脚处靠近官道的鹤柱馆和鹤野县,如今已是人声鼎沸,伴随着中军掌号喇叭声响起,刚梳洗用饭完毕后的战兵,辅兵和炮灰们忙着穿戴甲胄,整理行装,给战马调整好鞍辔,为车辆套上骡马……
驿馆后院的一间厢房中,早已披挂上甲胄的朱云放下喝的干干净净的海碗,打了个饱隔,用丝绢抹了抹嘴。
“又要发财了”
伸了个懒腰,扭动着脖颈,朱云想起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脸上泛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但是一想到各种情报反馈的关于辽东大地的现状,朱云忽然又皱了下眉头,眸中的色彩黯淡了几分
辽末金初,塞外之地大都经历战火的“洗礼”,不少地方城池被毁,民多逃离。
宣和五年,出使金国的宋使许亢宗目睹东北大地的风土人情,回国后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成书,提及榆关以东的许多州县“经兵火之后,愈更萧然”。
哪怕是辽河以南最为富饶的辽阳府,方圆百里之内的各处县城,也早已不复当日大辽治下的盛况。
就拿最近的鹤野县来说吧,鼎盛时期足足有一千五百户百姓!!!
什么概念?
辽南地区号称“井邑骈列,最为冲会”的盖州,鼎盛时期的人口也才两千户!
然而等待山海军攻占鹤野县后,才发现这个昔日的人口大县,也仅有堪堪四百来户百姓,人口不足昔日的三分之一。
辽阳府的破败可见一斑,周围县城的百姓最多能有三千户就不错了。
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这些人口锐减的城池,为山海军提供了现成的落脚之地,无须在野外风餐露宿。
“管他娘的,先把辽阳府方圆百里内弄成无人区!”
摇了摇头,朱云拿起桌案上的头盔,推门而出。待到走出后院,不绝于耳的人马嘶鸣之声在耳畔响起,朱云在亲兵的护卫下走出了驿馆。
“各人都收拾利落了,身上家什,一样不能少了!”
“战兵和辅兵都上点心,若是少带了一样物事,到时候军法从事!”
“跟来发财的人也不要大意,盔甲刀枪一样都不能少,这可是关系你们性命安危的!”
……
各个大队,中队的长官都在扯着嗓门,着步向士兵们大吼着。
不论是战兵,辅兵还是炮灰,都在各自长官们的督促下,整束着各自的装备。
瞧了瞧鹤柱馆和鹤野县外喧闹的景象,朱云微微颔首,觉得不用自己操心了,便带着亲兵们来到驿馆右侧五十步处一块坡度长缓的小高地上。
屹立在小高地上,朱云双手叉腰,望着耸立在自己面前的两座山峰,半晌后又让吴大威将地图拿来,仔细端看着。
红日初升,两座山峰沐浴在晨曦之中,满山红叶,层林如染,阵阵秋风吹来,百鸟和鸣,清新之气沁人心脾。
“就是这里”
放下地图,朱云抬起头来,望着眼前这两座扼守辽阳府南部门户的山峰,眼中泛起一丝涟漪,唇边溢出四个字。
“鞍山驿堡!”
眼前的两座东西相对形似马鞍的小山,分别唤作安山和唐王顶。
前者因为其所处的险要地理位置,所以辽国时代的百姓认为谁占了此山,就有了辽南,就平安,所以又称安山。
后者则是因为昔日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相传曾曾登此山顶,故名“唐王顶”,又名“唐王山”。
在明清时期,这两座山又分别唤作东、西鞍山,后世在明穿网文中颇有存在感的“鞍山驿堡”,就坐落于此。
安山和唐王顶的海拔高度并不高,最高也不过三百来米,两座山的东西绵延二三十里。
鹤柱馆和鹤野县的位置,恰好坐落于两山之间东西鞍山之间咽喉处。
“辽阳府南面的门户呀!”
朱云叉腰望去,但见这两山的山势陡峭,怪石嶙峋,给人挺拔巍峨之感,忍不住感慨道。
这两座山与东部千山山脉成垂交,西临辽河冲击大平原,山势由东向西展布,绵延起伏,堪称辽阳府南面南部的天然屏障,扼守辽南古道要冲。
“天险之地”
朱云摩挲着下巴,脸上若有所思,明白若是金军要从辽阳府南下,前往辽南征讨山海军,就必须要经过此地。
至于东面……东西宽百余里的辽泽天险,河网沼泽众多,人烟稀少,车马难行。
那些在鹤柱馆救出的帝姬和嫔妃,宫人就曾向朱云提及她们当日渡过“辽泽”,不仅要面对是接连不断的涉水与被溺,最难忍受的应是夏秋时节沼泽草丛中蚊虻的叮咬。为此押送他们的金兵想了个办法,用布帛做成类似褡裢的大兜子,搭在马背上,让这些女人坐进布兜里,由马驮着渡河。水泽连天,驿路慢慢。时间久了,她们还是被河水浸透了衣裳,一路走来,潮热难耐,只好等涉过“辽泽”后再晾晒湿衣。
换句话说,只要朱云能将两山口之间的这条狭窄通道牢牢握在手中,就等于切断了辽阳府同辽南的联系。
从辽阳以北赶来的金军,也会被朱云堵在安市和唐王顶以北,无法继续南下半步。
金军若是想要有所进展,要么猛攻夹在两山之间的鹤野县,与山海军在这条狭窄的河谷,正面交锋。
要么待到入冬后,辽东一带进入枯水期,降水稀少且气候干冷,辽泽不仅会明显收缩,而且河流封冻,地表干涸硬结,到那时就可以在辽泽一带畅行无阻。后世的大明,这一地区的蒙古人,就经常在这个时间突破边墙,入寇辽东。
也就在朱云思考着未来能否在此与金军进行一场野战的时候,掌号喇叭在山间回荡开来,随即又有哱啰声吹起。
看着鹤柱馆和鹤野县外集结完毕,整装待发的山海军,朱云从容的带上头盔,从容走向鹤柱馆,眼中泛起一抹杀机。
今日,就让辽东大地再度狼烟四起,遍地烽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