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平十三年六月十四,接连几天,天降异相,西南方天空上,大朵稀奇古怪的云朵,有的如扇骨,有的如鱼鳞,有时又如开屏的雀尾,有时又在夕阳的映照下,如同染上了七彩的晚霞,更加明媚。
旁人也就罢了,钦天监几位大人们给这云吓的面无人色,依书上记载,这云彩绝不是什么祥瑞之兆,书中有云:天际浮云现异状,边缘清晰,若如扇骨,扇骨交叉处,即为原点,十九地动。然或为鱼鳞铺满天空,鱼鳞根部所向,即为地动之所在。
如此诸多的记载,在这种异相下,各地发生地龙翻身的事情。于文福等人低头立在大殿中央,向惠文帝陈述此事,更说虽然东宫已立,但紫薇宫依然乌云密布,太薇摇动,山河动荡之势未减。
惠文帝眉头紧皱,这些异相直指西南,难道西南有地龙翻身,西梁要与魏锦辰勾结,借机助他们成事?
群臣也一筹莫展,天象的事谁说的清楚。
不几日,蜀地八百里加急文书送到京城,六月十七这天,地龙翻身,此次地震剧烈,房屋倒塌无数,蜀中梓州府损失最大,即为震中,房屋倒塌十之八九,几处河堤受损,引发溃堤,冲毁了河岸两边的农田村庄,有的村子被全部冲走,百姓死伤无数;地震还引发山体滑坡,一些依山而居的村子也被山石湮灭,目前已知离府城最近的村落已经有全村被埋,没有一个人生还的事情。
急报放在御桌上,惊坏了君臣,川蜀向来地动频繁,但是这样大的地震,有史以来,最近一次发生还是在一百多年前,当时正是晋朝夺天下的时候,前朝腐败,民不聊生,太祖皇帝本是朝中武将,被奸佞迫害,见疑于皇帝,被栽赃陷害,诬其谋反,不仅要满门抄斩,诛杀九族,牵连到了军中,又扯出一干将领,祸及其三族,若按当时那个旨意,这一场屠杀,将有上万人被牵连,令旨一出,朝野哗然,接着就传来川蜀发生剧烈地动的消息。
民间都说这是地龙翻身,要有真龙天子出世了。于是,太祖皇帝在部下的推举下,揭杆而起,直接起兵造反,太祖当年是名声显赫的忠臣良将,民间极受爱戴,加上当朝皇帝昏庸无能,至奸佞当道,小人横行,民间早就怨声在道,此举立刻得到百姓的响应。很快,太祖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加上当时东燕、西梁、西楚、南越等等诸地义军起事,迅速瓜分了前朝的天下;太祖骁勇善战,带领部下横扫天下,最后,不仅灭了前朝皇族,还将西楚收服,将东燕、西梁、南越打到偏安一隅,又将趁乱想进攻中原的北方游牧打蒙那湖,然后就在旧都称帝登基,开创了大晋朝的盛世基业。
当年那场大地震就是史书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当地县志上说地动发生时,更有两山崩塌,发生倾斜,坍塌导致两山连成一体,可想而知,当时现场会是怎样的惨烈。
惠文帝只觉眼前发黑,这次又是什么征兆!!魏锦辰造反,难道他要成事了?还是林亿反应快,出列道:“皇上,蜀地是太子的封地,如此大的地动,许是预兆着太子是天定,将来必会大有作为。”
群臣中立刻有人附和,天下太平,才能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这些人做官也做的顺畅,没谁是希望天下大乱的,宁王除外,他现在正忙着搅乱天下的水,然后趁机上位。哎,想想这位王爷也真是想不开,皇帝对他也算宽厚,有宣王挡在这,就算惠文帝的子孙死绝了,先上位的也是宣王吧,就算按长幼来,也应该是德王和盈王,他夹在中间的,居然这么着急。
于文福又进言道:“皇上,臣以为,眼下天相异常,逆王造反作乱,搅动天下,又有地龙翻身,至百姓死亡流离,皇上何不请高僧做场法事,为亡者超度,也祈求上苍庇佑,保大晋国泰民安。”
陈叶敏躬身道:“皇上,眼下当务之急是派官员前往赈灾,还要防备逆王趁机作乱,在川蜀一带生事,依臣拙见,还当集结川蜀、滇北、赣州一带兵力,以确保无虞。”
惠文帝深以为然,这次地动的时候不好,若给魏锦辰钻了空子,自己再把皇位丢了,那真的可以一头撞死了。
宣王这些日子经常早朝,看到这急报,心里也打翻了五味瓶,林亿和于文福说的这个是做给世人看的,但也不能免,加上眼下这局面,皇帝大哥也真需要好好祈祷祈祷,求佛祖保佑,求先祖保佑。
但川蜀地动救灾却刻不容缓,吏部调派官员,户部拿出赈灾的方案,各地还要调集粮草,赈灾、灾民安置,这当中还有军粮;工部还要拿出灾后重建的方案,兵部要调配兵马,这一来,又有的忙了。
吏部和户部反应最快,当天就指派官员前往赈灾,吏部侍郎李绘析,带着一名郎中,一名员外郎,户部侍郎禇时迁并两名郎中,一名员外郎,几个一同前往蜀地,户部拟了折子,调配蜀中、滇、赣、陕一带的粮食,调拨银钱等事务,兵部派了宋正泉带兵押运。
惠文帝一边指导着魏翃,一边做了批复,魏翃也算有心,仔细听着父亲的教导,努力做个好太子。看到奏折中不解的地方,还会主动询问,偏惠文帝被罂粟所扰,精神时好时坏,加上这一阵子的打击太大,还添了咳血的症状,魏翃不敢让他太过劳心,有时就只能拿着奏折跑去问宣王,宣王也尽心,一一给他解答指点,让魏翃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礼部和钦天监拟定了祭天祈福的日子,就定在宝定寺,慧慈大师亲自做法事超度亡灵,惠文帝在寺中斋戒祈福,到时一应王公官员随行,宣王与太子留守京城,贺兰雪怀孕,不宜太劳累,也留在京城,这样宣王一家在京城陪着太子,惠文帝、德王、盈王及一众大臣去了宝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