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的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也称之为八字箴言。
麻:指豆腐在起锅时,要洒上适量的花椒末。
花椒最好用汉源贡椒,麻味纯正,沁人心脾。
如若别地花椒,麻味卡喉,令人气紧。
辣:选用龙潭寺大红袍油椒制作豆瓣,剁细炼熟,加以少量熟油、海椒烹脍豆腐,又辣又香。
烫:豆腐的特质保持了整道菜出锅后的温度,不容易冷却。
每下一次筷子,吃到的都是刚出炉的味道。
香:起锅立即上桌,闻不到制豆腐的石膏味,可冷浸豆腐的水锈味,也没有各色佐料原有的难闻气味,只有勾起食欲的香味。
酥:炼好的肉馅子,色泽金黄,红酥不板,一颗颗,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
嫩:豆腐下锅,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有楞有角,一捻即碎,故多用小勺舀食。
鲜:麻婆豆腐的原料,俱皆新鲜,鲜嫩翠绿,红白相宜,色味俱鲜,无可挑剔。
活:指麻婆豆腐店的一项绝技。
豆腐上桌,寸把长的蒜苗,在碗内根根直立,翠绿湛兰,油泽甚艳,仿佛刚从畦地采摘切碎,活灵活现。
但夹之入口,俱皆熟透,毫无生涩味道。
这里要注意,麻婆豆腐与麻辣豆腐是不同的,两者的区别是麻婆豆腐有肉沫。
中餐好吃,其有一大秘诀,那就是火候。
这一点林非凡早就知道,而且他对于火候的把握,却不是普通人能够相比的。
不过,既然有人好为人师,林非凡也不介意学习一下。
所以,在李长久表现自己的能力的时候,林非凡学的很认真。
他不止是记下来了刀工的要点,也在学习李长久十几年积累下来的的经验。
从他的只言片语之中,林非凡学到了很多。
比如在学徒期他都是怎么学习的,这可是基础,而林非凡步子迈得很大,根本就没有打过基础,就直接成大厨了。
所以,他现在需要补上基础的一些厨艺。
而现在成为一名学徒,学习刀工、火候控制,还是比较简单的。
有些东西,林非凡听一次就懂,也知道怎么做。
比如学徒上灶前期,就是要从火候开始学起的。
火候掌握不好,就休想说什么“色”、“香”、“味”。
火候关键,但又难学,因为这是一门心领神会的学问,
对于炒菜而言,掌握好火候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炒法,对于火候的大小变化,及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火候对一道菜的色、香、味的影响非常大。
做菜需要把控火候,而火候首重控火。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火候中的控火的大小,大致分为4类。
分别是大火、中火、小火和微火。
大火又升为旺火,急火或者武火,火焰高而安定,呈蓝白色,热量逼人,火苗会伸出锅边。
大火适合快速的爆炒、生炒、滑炒等烹调方式,可以保留住材料的新鲜感。
中火又称为文武火或者慢火,火力大小介于大火和小火之间。
这种火焰较低,呈蓝红色,火苗会稍微伸出锅边,且不安定。
中火一般适用于烹煮酱汁较多的菜,容易使食物入胃味,也适合用来熟炒食物。
炒绿色蔬菜的时候,适合用大火快炒,以免减少蔬菜中营养流失。
小火又称为文火或者温火,火焰小,呈蓝橘色,发光度小,热度较低。
火苗不仅不会伸出锅边,而且还时高时低。
一般适用于不容易煮烂或者慢热熟的菜,适合变煮的烹调方式。
微火又称为烟火,火焰微弱,呈蓝色,颜色暗。
一般只适合用来长时间的炖煮,以获得食物入口即化的效果。
除了把握火焰和温度,把握油温也很重要。
油温是将火猴落实到炒菜中的关键步骤,已食物烹炒猴的味道,口感密切相关,一般而言需要把握一下3,种热度的油。
温油食指三四成的油,温度在70一100度之间,油面平静,无油烟。
放入葱段测试时候葱段会沉入锅底,且无油泡和爆裂声。
适合熘以及食材加工后的煎、炸等烹调方式。
热油是指五六成熟的油,温度在110~170之间,会出现一些油烟,而且油会由锅边像中心沸滚。
放入葱段测试时,葱段会稍微浮起,葱段周围会有一些油泡和爆裂声。
热油适合煸炒,炸等烹调方式。
旺油是指七八成热的油,温度在180~220度之间,会出现较大的油烟,但油面平静。
放入葱段测试时,葱段会付出油面,且有较多油泡和较大的爆裂声,旺油适合爆炒,油炸等烹调方式。
如果对于火焰、温度、油温把控精准,那么接下来就是调味。
调味也是把控火候的一个关键,而想要做好,那就需要看准调味时机。
放盐是终极调味技巧,炒菜时,放盐的时机有很大的学问。
如果是用豆油、菜籽油炒菜,一般应该在出锅前放盐,以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流失。
如果是用花生油炒菜,那应该先放盐炸锅,然后再放菜。
因为花生油中可能含有黄曲霉菌,盐中的碘化物能除掉这种有害物质。
这些如果都能做好,还能把勾芡做到完美,那么做任何一道菜,对于火候的把控,都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这样做出来的菜,肯定就很好吃。
在厨师做菜的过程当中,火候这个词,表现的很模糊,再说,火候之中也没有一定的标准。
而就算有,也没法用语言描述出来,更是没法用数字标准化。
所以,想要把握好火候,还真就需要经验的积累。
当然,对于林非凡来说,积累经验反而最容易,因为他有作弊器。
在虚拟学习空间之内,不用耗费时间,只是耗费大量精神,就可以积累无数经验,这样可就给他节省下大量资金和时间。
这也是在外人看来,林非凡学什么都很快的原因。
“好了,今天该表现的都表现了,该说的也都说了,现在清理锅灶,这个可是很重要的,清理干净之后,我们就可以吃饭。”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炒出一道好菜,首先要有一口干净的锅。
然而,很多人却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锅的中心,却略了锅的边沿。
因为很容易给别人造成这样一种错觉,锅底是炒菜的集中地,所以锅底会比较脏。
事实上,锅的边沿要比锅的中心脏,因为锅沿翘起,火苗上串很容易将锅沿炒黑。
因此在洗锅的时候,一定要将锅的边沿洗干净,这样才能保证菜的卫生,营养和美观。
吃过了饭,厨具都洗刷干净,今天的试营业也就结束了。
在跟张太平吩咐了一下,让他跟采购协商好明天的用料之后,林非凡托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
今天看了李长久的表演,林非凡可以说是收获良多。
特别是对于刀工,他有了一个系统的认知,也有了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
原来他做厨师,就是为了赚钱,而现在,他却想着可以做的更好。
既然要想做的更好,那么一些基础自然要打牢。
对于火候的把控,林非凡从来不担心。
但是刀工,却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技艺,你不多练习,不会就是不会。
而刀工在厨艺当中必不可少,现在有机会学习,自然不能放过。
想到这里,林非凡心念一动,立即来到了虚拟学习空间。
今天试营业累的是身体,他的精神可没有多少消耗。
毕竟外面招待客人有父母,还有他的大堂经理张太平。
后厨还有李长久,所以林非凡今天倒是不会心累。
只要有精神,他就可以继续在虚拟学习空间之内好好学习一下。
不过,这一次林非凡没有按照李长久的说法,直接使用日料的方法练习刀工,而是按照中华传统来学习。
刀具和案板做中餐,基本上3把刀就够了。
砍刀是多大块的骨头,火腿啊、排骨啊之类的。
剁刀一般用来剁鸡、鸭、兔子之类骨头小的禽类。
还有就是剁肉馅、剁姜蒜的时候用。
切刀用的最多,素菜和没有骨头的肉一般都用切刀。
案板要大一点的好,因为大案板更稳。
只不过在厨房里一般不用案板,用墩子。
二十多厘米高,就像是一树墩子,多形象。
所以一些专业切菜的又叫切墩,是不是更加形象了?
如果觉得自家的案板不稳,总是晃动,可以在案板下面垫一块帕子,就稳多了。
准备好了这些,还不能开始练习。
也是在开始学习之后,林非凡才发现,不管学生们技能,都需要认真。
如果深入学习了,才知道任何一件技能,要想学习的专业了,都不太容易,也十分琐碎。
就比如刀工,难道拿起一把刀,就可以练习了?
在这之前,你得有把好用的刀吧?
所以,什么样的刀,才会好用?最起码你得会磨刀吧?
因为厨房之内的刀,如果太过锋利,那么磨损就比较厉害。
所以,一般用刀之前,还需要磨刀。
磨刀之时,又有专业问题,比如磨刀石就有两种,一种是砂石,一种是油石。
砂石粗糙,油石更光滑细腻。
刀太钝了,就先用砂石来粗磨,刀刃的角度磨好了,再用油石来磨地平滑。
刀与磨刀石夹角为30度左右,刀刃太薄了很脆,太厚了不够锋利。
饭店之中,餐厅切菜,每人有自己的专用刀。
他们几乎每天都要磨刀,最多3天要磨一次,不然自己的菜刀太钝了,要被同事们鄙视。
但在家里不必这么频繁,毕竟在饭店往往一天要切七八个小时的菜。
磨得特别棒的刀,拿一个稍微软一点的土豆,削去皮放在案板上。
把刀立上去,手握着刀把,几乎不需要用力,刀靠着自身的重力就能切下去一半。
这也是因为餐厅里的刀,本身就比家用刀更大更重。
准备好了这些,就可以练习入门刀法。
刀法有很多种,入门的刀法,会几种就够了。
直切,垂直下刀,干净利落,绝大多数蔬菜都都是直切法。
推切,比较柔软的食物,比如绝大多数肉类,直着下刀,肉的形状要走样,边向前推边下刀。
推拉切,特别硬的东西,比如冻牛肉、大头菜之类的。
还有就是特别易碎的食物,比如面包、馒头,要用推拉切,方法类似于锯。
花刀,餐厅里做的鱿鱼卷、松鼠鱼、肝腰合炒之类的。
原料要上花刀,一般来说,每一刀要切到原料的3\/4处,但一定不能切断,属于难度比较大的刀法。
剁,肉馅啊、姜蒜末啊。
在厨房里剁姜蒜,有时候一次十几斤。
两把刀左右手一起剁,剁熟练了能剁出马奔跑时马蹄发出的“哒——哒哒——哒——哒哒”的声音,节奏特别动感过瘾。
砍,主要对付大骨头,刀要举过头顶,猛地砍下去,砍下去的速度要快,还需要花些力气。
三刀都能砍到同一个位置,你就出师了。
其实,也不必讲刀法的理论,实践中自然会找到最适合的刀法。
只不过,这样系统的练习,学习的速度更快,也更省力。
比如切菜,也是需要一定姿势的,毕竟在饭店厨房之内,切菜的时间很长,如果站的不舒服,那就很累。
所以,经过长期实践,现在一些厨师切菜的姿势,都是两脚自然分开,上半身微微前倾,但不要弯腰。
案板的高度大概在腰部,身体至少离案板一拳。
右手握刀,大拇指自然弯曲,左手放在食物上,指头弯曲,用中指第一个关节顶在最前面。
刀垂直下刀,抬起刀的高度永远不要超过左手中指的高度。
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从理论上来说,你就永远也不会切到手了。
可以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想要练习刀工,需要注意的细节,还真是不少。
而这些,原来林非凡可都不知道。
原来他哪里会注意刀是样子,怎么站着才更容易切好菜,还不累。
现在好了,一个李长久,帮他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准备好了,接下来终于可以开始切菜了。
以切土豆丝为例,左手按稳土豆,也就是把土豆比较平的一面放在案板上。
这时右手垂直下刀,切下了的土豆片,上下要一样厚薄。
注意要使用腕力下刀,不要用胳膊的力气。
切一刀后,左手中指第一个关节往左退2毫米,别真拿尺子去量哈,凭感觉。
接下来再重新下刀,眼睛看着刀的右边。
关节连着退3-4次后,把整个左手向左退一小截。
土豆切掉1\/3左右,把切面平放在案板上,这样土豆就特别稳了,继续切。
土豆都切成片以后平铺码好,按照同样的方法切成丝。
这时,正练习着的林非凡,不可避免响起李长久的话。
毕竟练习切土豆丝实在是太过枯燥,所以他需要一些精神刺激。
练习刀工,从来都是枯燥的。
但是,有人陪着就不一样了。
就像李长久,当年他学徒的时候,就有一帮同事比赛切土豆丝。
只有谁都不服谁,不停的较技,才能快速进步。
他当时的技术还是不错的,平均2分钟可以切出一盘比火柴棍差不了太多的土豆丝。
再说说切肉,肉难切的原因在于比较柔软,容易跑偏。
切肉的时候,左手要按得稳一点,下刀要边向前推便下刀,利索果断一点。
切下去后刀往右边偏一下,切好的那片肉就掉下去了。
冻得不那么硬的肉,要容易切得多。
一块肉切了90%,最后一小坨,是最难切的了。
这里要引入一个名词,叫片。
可以把肉平放过来,刀也与案板平行。
这样推拉着切,叫片,技术要难一些。
刀工是一项技能,智商再高,技巧再好,不练出手感来,刀工是好不了的。
认真切,切菜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很容易跑神。
边切菜,边聊个天想个心事啥的,那是在找事。
当然,这样除了容易切到手以外,也没啥坏处。
但如果想切得好,同样要认真才行。
切菜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两只手上,很快就能找到手感。
学会正确切菜,可能是全世界最爽的事。
如果想提升厨艺,在各种基础功里只能选一个练,那么肯定就是强推刀工。
刀工绝不是只为了美观,每一个轻视刀工的小白,都要在厨艺进阶路上走很多弯路。
食材的大小粗细和是否均匀,会直接影响到成熟和入味!
当然,它也没想象中那么难,如果你不是要学小当家,切成食材漫天飞的话,只要认真练习,学习速度还是很快的。
这点林非凡就完全可以现身说法,在不需要担心原材料消耗的情况之下,练习的时间长了,很快就能出效果。
而只要有效果,接下来会让你的下厨体验,变得非常爽,你也会爱上这个过程!
所以,欲练厨房神功,先来练好刀工!
只不过,练习刀工,还需要一把趁手的菜刀。
买刀,选刀的原则是趁手!
菜刀一定要趁手,既要根据自己平时的下厨习惯,也要根据自己手的力气和大小来选择。
对于刀来说,贵不一定等于好。
对于个人来说,最贵的刀也并不一定最好用。
比如一些刀具,对于一些厨师来说偏重偏长,或者偏轻等等。
就像今天在店里李长久使用的刀,就是一把霓虹出产的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