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齐布琛来到敬亲王府时,发现正如他猜想的那样,敬亲王并没有入睡,而是在等着他。
“人送走了?老齐?”敬亲王坐在桌前,一只手摆弄着一柄寒光闪闪的宝剑。
“回王爷的话,送走了。”齐布琛认出了这柄剑是当年仁曦皇太后赠给林逸青的兄长林义哲的,由敬亲王代为收管的“沧海”剑,此剑是宫廷御制,极是名贵。
“林逸青那边的情形,你也知道了吧?”
“知道了,林逸青现下已然神智不清,皇太后命太医院全力救治,然并无好转迹象。”
敬亲王将手中剑收入鞘中,长叹了一声:“良将难得,惜乎不能为我所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只要王爷主政,我大乾人才众多,似此良将,总是会再有的。”齐布琛垂首恭声道。
敬亲王点了点头,起身将剑悬于柱上,转过身时,眼中已满是激奋之色。
翌日,清绮园,永庆长春,大雅斋。
仁曦太后看到李锦泰回来,挣扎着从病床上起身,李锦泰大惊,赶紧上前扶住了她。
“林瀚鹏的情形如何?”仁曦太后紧紧抓住了李锦泰的手,颤声问道。
李锦泰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
他是没法告诉仁曦太后,林逸青的病情,已经到了“女国手”林月瑶和俄国女医生娜塔莉雅束手垂泪乃至大吵起来的地步了。
仁曦太后忍不住流下泪来,看到皇太后流泪,一直强忍着悲伤的李锦泰终于控制不住,一时间泪如泉涌。
“他这病和我一样,来得太过蹊跷。”仁曦太后的头脑比李锦泰要清醒得多,她向李锦泰问明了林逸青的病情之后,立刻意识到了什么,“这里头只怕是……”
听了仁曦太后的话,李锦泰吃了一惊,立时止住了悲泣。
“皇太后说的是,其实……”
“怎么?”仁曦太后转头看着他问道。
“七爷病的,也是很蹊跷的……”李锦泰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心里隐藏已久的想法。
“怎么个蹊跷法儿?”
“回皇太后的话,七爷的身子素来强健,只不过偶感风寒,本来经府里的大夫调治,已经好了,但没想到几天之后,突又犯了,一病不起,眼看着就要不行了,是林瀚鹏差林太医父女前来,给七爷下了剂猛药,方才把七爷从鬼门关救了回来,当时林太医便怀疑有人给七爷服食的药中下了毒,告诉了林瀚鹏,林瀚鹏大怒,请大理寺和刑部暗中详查,但没几日,七爷府中的侍役张翼便悬梁自尽了,疑是畏罪自杀,人皆谓是张翼给七爷下了毒,但据大理寺的人称,张翼非是自尽,乃是被人勒死后吊起来的,伪为自尽而亡。张翼一死,这案子便成了无头案,于是便不了了之。”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他们急着要安排人接手海部……”
“皇太后说的是,七爷病后,不能理事,本是林瀚鹏这个兵部尚书代为署理,现在林瀚鹏也病了……”
“我知道,下一个病的,只怕得是姐姐了。”仁曦太后冷笑了一声,“我们都病了,他就可以上来了。”
听了仁曦太后的话,李锦泰忽然想明白了,一时间如堕冰窖,手足冰冷。
“你知道他们给皇上推荐的代理海部的人选都是哪些个吗?”仁曦太后又问道。
“回皇太后的话,据奴才所知,军机处拟的名单,是礼亲王和敦亲王两位王爷,再就是李高阳和翁叔平。”李锦泰答道。
“你拿我的手谕,马上去皇上那里,要皇上以庆郡王宜邝代理海部!”
“遵旨!”
陆奥宗光《回忆录》:
“当朝鲜事件的初期,英国的举动,总似对乾国表示同情,因此自不免为我国人民所厌恶。然而,如果详细观察其内情,实因英国看到远东两大国即将发生战争,其结果对于本国在政略上和贸易上的利害关系,必将发生巨大影响;且因从来的历史关系,不能不产生重视乾国的倾向,这也是很自然的。加之英国也自始和其他采取旁观态度的国家一样,推测最后胜利必属乾国。因此,在乾日开战的前后,英国远东舰队司令弗利曼特的举动,往往有很多地方令人感到奇怪,即在今日也难辨明当时他的行动是否出于有意。不过仅仅以此即断定英国对我国抱有恶感敌意,又不免过虑。总之,不问其原因如何,英国始终总是希望东亚和平不致破坏。”
“英国驻北京特命全权公使欧格纳是一个精明的外交家,当他探知李绍泉与喀西尼伯爵目前在天津的会晤后,自不能视为过眼云烟,于是他马上向总理衙门王大臣提出乾日两国应急速谋求和平谈判以避免最后冲突的劝告。然而,当时的总理衙门,对李绍泉和俄国公使间所进行的会谈,深信必能成功,所以对英国公使的劝告,似乎未加重视。但乾国政府内部恰在这时产生了主和论,群起责难李绍泉,总理衙门才姑且接受英国公使的劝告,暂不采纳李绍泉请求继续向朝鲜派遣大军的建议,表示愿意通过英国公使与日本重新进行和平协商。英国公使不失时宜,和英国驻日临时代办巴柴特反复电商后,巴柴特临时代办便向我国政府提出如下提议:‘乾国政府对于日本政府曾经提过的提案,有附某种条件再行协商之意,对此愿知日本政府同意与否。’因此,我和巴柴特经过数次会谈后回答说:‘乾国政府提议,是否出于诚意虽不无可疑,然日本政府决不愿破坏和平。倘乾国政府同意为改革朝鲜内政,且根据此精神,由乾国先行提议时,我国政府决不拒绝再开会谈。’巴柴特立即将我的答复电告欧格纳。”
“欧格纳接电后,一面力劝总理衙门王大臣,一面与小村临时代办商洽,尽力居中斡旋,总理衙门王大臣终于和欧格纳公使约定某日在总理衙门与日本公使会商乾国提议的条件。欧格纳公使立将此事通知小村临时代办。小村如期前往总理衙门,准备听取乾国方面的意见,但是乾国政府不仅未提出任何新提案,反而说日本若不从朝鲜撤兵,乾国政府不能提出任何提议,使会谈毫无结果而散。小村感到事出意外,但又觉得与乾国辩论亦属无益,因而在归途中曾往访欧格纳公使质问总理衙门的背信行为。英国公使也甚为诧异,只说:‘既然如此,除待他日寻找机会再谈外别无他法。’小村立将此事电告政府。我对此事原来就怀疑乾国的诚意,只因没有相当理由不便立即拒绝英国公使的调停,所以采取了暂观其演变的态度。我认为乾国使英国公使的调停归于失败,反而可使我国在将来的行动上渐得自由,值得可喜;而且朝鲜近来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不容因乾日两国之会商而拖延时日,莫如乘此机会与乾国断绝关系为上策。经与内阁阁员协议后,立即电示小村令其向乾国政府声明:‘查朝鲜屡起变乱,实因其内政紊乱之故。我政府认为对于该国具有密切利害关系之乾日两国,有帮助其改革内政之必要;因此曾向乾国政府提出此项建议,不料乾国政府断然予以拒绝;近日驻贵国的英国公使顾念睦谊,善意居中周旋,努力调停乾日两国之间的纠纷,但乾国政府除依然主张我国应由朝鲜撤兵外,并未提出任何新提案;似此情形,非乾国政府有意滋事而何?事局至此,将来如果发生意外事件,日本政府不负其责。’这个声明可以说是日本政府对乾国政府的第二次绝交书。我在当日给大鸟公使发出如下的电令:‘英国调停已告失败,现在必须断然处置。’”
“总理衙门王大臣等虽然表里不一,反复无常,但现在竟将自己与英国公使约定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令人难以理解。原来乾国政府从来就不知遵守外交上必需的信义,只是为了解救燃眉之急,而采取拙劣外交手段,以致自陷于孑然孤立的境地而不悟。这如果出于一般碌碌凡庸之辈还说得过去,但对于素称具有经验和胆识的李绍泉尚不能免,的确令人不胜惋惜。”
“李绍泉接到我于6月22日交给汪凤藻的照会后,方才知道我国政府的决心,感到以恫吓手段威胁日朝两国已经无效,因此稍稍改变了一下策略,即一方面在外交上继续依赖欧美列强居中调停;另一方面在军事上将向朝鲜增派更优势的军队。李绍泉所采取的这种军事上的策略,究竟是否真正改变了他的虚声恫吓的手段,而抱着决心断然决一最后胜负的意思呢?或者还像最初的计划,为了以虚张声势威吓我国而故意在外表上加以扩大呢?虽然尚难推测,但在去年李绍泉曾向北京政府建议向朝鲜增派大军,却是事实。”
“李绍泉在乾国,实为将此次朝鲜事件引起乾日纷争的祸首、主谋者。不消说,其功罪均应由他一人承担。然而,在局势发展中,特别是在国家兴亡迫于眉睫之际,北京政府竟徒逞党争,对李加以此种如儿戏般的谴责,不仅使他不能充分发挥才智,而且还免除他的职务,在李绍泉方面固属不幸,乾国政府也可说是自杀政策。在北京政府和李绍泉继续这种明争暗斗期间,朝鲜局势已经紧张到万分,接着牙山、丰岛的陆海战争已经发生了,乾日两国发布宣战诏敕,和平破裂,战争正式开始。这时,冥顽不灵的北京政府,可能也感觉到此时已不是揭发李绍泉的过错而图自快的时机,或者由于没有人能代李担负这个重任才算作罢。总之,李绍泉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之下,竟能支撑乾日交战的局面于一时,日夜孜孜从事于外交和军事上的活动,其处境亦甚可悯了。”
9097年(大乾光旭二十三年,日本明治三十年)3月1日,丰岛海面。
一支龙旗飞扬的舰队在蔚蓝色的海面上破浪行驶,这支舰队由5艘战舰和4艘运输船组成,由威海前往牙山。
在护航舰队旗舰“宁远”号铁甲舰的飞桥上,贝蒂正举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海面。
“你在担心日本人会来拦截我们?大卫?”舰长沈寿昌看到贝蒂面色凝重的样子,笑着用流利的英语问道。
“沈,我不是担心,而是认为,日本人一定会来拦截我们,而且会出动一支力量比我们强大得多的舰队来拦截我们。”贝蒂放下了望远镜,转头看着沈寿昌,“我现在仍然这么认为,贵国议政王殿下命令增援牙山的军队,却只派了这么少的军舰护航,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沈寿昌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四艘战舰,又看了看护航舰队统领(司令)吕文经,没有说什么。
这一次的护航舰队由5艘战舰组成,分别是铁甲舰“宁远”、鱼雷巡洋舰“建靖”、“建翼”和猎雷舰(驱逐舰)“海龙”、“海骅”,在见惯了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的贝蒂看来,的确有些单薄,但在留**童出身的沈寿昌看来,面对日本海军,这支舰队的实力其实还是可以的。
尽管乾国和日本还没有正式宣战,但沈寿昌渴望同日本人大战一场。
他指挥的这艘“宁远”号铁甲舰是德国建造的“齐格弗里德”级岸防铁甲舰,和德国姊妹不同的是,她经过陈伟的强化设计,排水量达到了4753吨,舰体长度为85米,宽16米,吃水5米,全船船体的主结构由纵横排列的钢架组成,全船被分为了9个水密舱,相邻两个舱进水仍能保持60%的储备浮力。在一次改装之后,又多了一个水密隔舱。“宁远”舰的航海性能相当不错,舵效也较容易控制。不过,在高海况下“宁远”号一般达不到最高航速。全船按照编制,一般有20名军官和256名士兵来操作军舰。当战舰成为旗舰时,一般会增加6名军官和22名士兵。
“宁远”在推进系统上采用了两套三胀往复式蒸汽机,每台蒸汽机独立布置,并单独拥有一套主轴,通过主轴上的三叶螺旋桨推动舰船航行。每艘船都配备了8台军用水管锅炉,最高航速可达16节,配备的3台发电机能提供29-26万千瓦的电力。“宁远”舰的巡航能力为每14节2086海里。
“宁远”舰的主要武器为3门240毫米35倍口径加纳炮。该舰的火炮布置非常奇特,三门火炮分别被安装在三个炮塔中,其中两个被并列安装在了舰首,另一个炮塔则在船尾。在本世纪末期,舰首并联安装炮塔多用于巡洋舰,被用在主力舰上并不常见。这样的布置使得“宁远”舰的两个流线型的炮塔犹如鱼的两个大眼睛一般,这也是“齐格弗里德”级岸防铁甲舰的一大特征。这种火炮的布置模式虽然奇特,但效果还不错,每门炮在船的一侧都有着150度的射界,俯角为-4度,仰角25度,最大射程为米。每门炮备弹68发,射速约为每分钟2发,火炮使用的穿甲弹重量重140公斤(310磅)。
除了主炮外,“宁远”舰使用了75毫米口径的火炮作为对付中小舰船的副炮。8门75毫米副炮被安装在左右两舷,总备弹3000发。75毫米炮能以590米每秒的初速发射重量为10公斤的炮弹,火炮的射速大约为每分钟15发。除了75毫米火炮之外,“宁远”级也与当时的乾*舰一样,采用了47毫米哈乞开斯机关炮作为近战的手段之一。和德国同级舰不一样的是,“宁远”舰去掉了鱼雷发射管,没有装备鱼雷武器。
作为典型的本世纪末期的军舰,“宁远”舰的舰首采用了冲角,上层建筑采用了长桥楼式布局。3门主炮被布置在了第一层甲板上,第二层甲板紧挨着前主炮之后,分别布置着前舰桥、司令塔,以及最上层的操舵室和罗经舰桥。紧随其后的是主桅杆、烟囱和数个沿着中线排列的通风管,通风管后是后舰桥,布置着另一套磁罗经和操舵装置。在二层甲板的四周环绕布置着6艘救生艇和75毫米副炮。
“宁远”舰采用了克虏伯渗碳钢。作为一艘铁甲舰,“宁远”舰虽然体积较小,但仍拥有着一条厚度不等的主装甲带。主装甲带最厚的部分在船的中间部分,越靠近船首、船尾装甲带的厚度就越薄。在主装甲带的中间上部装甲厚度为240毫米,到了船首船尾只剩下140毫米。装甲带下部中央的装甲厚度为140毫米,延伸到舰首、舰尾后装甲厚度减至100毫米。在水平方向上,“宁远”舰布置了一块厚度为50毫米的装甲甲板,装甲指挥塔的顶部装甲厚度为30毫米,四周是厚度为160毫米的装甲,除装甲外,“宁远”舰还配备了防鱼雷网。银刀驸马说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