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供应
肖芳再一次报数:“这一次是五百三十二块五!”
不仅没有少,反而比上一回多出来了四块钱。
肖红虽然在心里琢磨过利润,知道不会少,但是钱到手了,就连她也动容。
她觉得自己先前矫情了点,就不应该嫌弃油烟味重,不愿做炸鸡生意。
要是每天能挣五百块,
那她可以无视油烟味,实在不行,忙一个月挣到的钱就能再买一栋房子住了。
赵老四笑的合不拢嘴:“真没想到炸鸡的利润这么高!明年咱们就是万元户了。”
先前肖红就和他们说好了,炸鸡的收入她也要分一半,不过卤鸡的收益,她以后就不要了。
肖红原本也在做日进斗金的白日梦,但是听到他这话却猛然清醒了过来,
万元户什么的,要求也太低了,让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那只是毛利,三十只活鸡一百九十五斤,那就是一百九十五块钱。”
“再算上番薯粉,面粉,调料这些,也得二十块钱左右。”
“幸好咱们菜籽油虽然有损耗,但是明儿还能继续用,要不然本钱更多。”
“这还都是自家人,不算上工资呢?”
“但是暑假没多久,
等我们去上学,妈妈又快到预产期,家里最起码请两个人来帮忙。”
更何况,
还是他们平分的,
算起来自己存收入也就百来块钱。
再者,她心里明白,
这边开始卖炸鸡,
肯定会有人跟风。
到时候不是独家生意了,
哪怕人家做出来的炸鸡味道差了点,
只要价格比自家便宜,肯定也会分去一部分顾客。
赵老四听了依旧是满脸喜悦,声音都有点颤抖:“这也差不多能对半赚呢,就算是咱们一人一半,那也差不多有百来块钱,咱们这一天,都快赶上人家一个月的工资了啊!”
反正在一年钱,他就算是做美梦,都不敢这么想。
吴菊兰也是眉开眼笑,却不忘叮嘱大家:“你们在外可千万不能显摆,财不露白。”
又未雨绸缪:“苏家就是眼红咱们生意好,才跟着卖卤味的,要是他们见咱们炸鸡生意好,十有八九也会卖炸鸡来抢生意啊?”
赵老四就安慰她:“咱们红的手艺好,就算是他们想跟风,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会,再说这生意就只有年前年后好卖,等出了正月,谁家舍得天天买这么贵的鸡肉?”
反正换成他,
是绝对舍不得买炸鸡吃的,
三块五一斤,他都能买两斤猪肉了。
再加点,他都能买一只鸡了。
“叔,等人家学会了,咱们又可以换新花样啊?”肖红说完就后悔了,她是真的不想做吃食生意,烟烧火燎的油烟味重。
因此自己先打退堂鼓:“你们别急,容我慢慢想。”
反正绝不把烤肉串,烤鸡腿什么的说出来。
这还是等自己上大学后,在外面品尝到这些烧烤,再提点他们吧?
先前她去市里买了录音机,新衣服这些,花了不少钱,现在存折里也就只有一千二百块了。
希望明年上半年,自己能凑够一万块钱,这样估摸着能在省城买套房子了。
这个时候的肖红,心里就想着混上大学,再在省城开家店,绝对没想过以后还会回到后宅镇。
毕竟服装这行业,还是省城那样繁华的地方更容易立足。
肖芳在边上开口:“要是店里招人,我看菲菲就合适,正好她不去厂里了,我今天见她面对客人也不拘谨,眼里也有活,你们觉得呢?”
招人也不是好招的。
特别是他们家新弄出来了炸鸡,贸然请人来,就怕人家暗地里盯着他们的配方。
而且不熟悉的人,相处起来也要顾忌。
但是大伯母家不愿做生意,他们还想要养鸡,那就不用怕他们会跟风卖炸鸡,和自家打擂台。
至于赵菲菲,以前性子有点争强好胜,不过她性子活泼不内向。
昨儿下午大伯母想带她回家去,不过赵菲菲却说肖红救了她,她也没别的本事,愿意留下来帮着干活,也好让她们安心学习。
不管这是不是她的真心话,但是肖家姐妹都领情了。
肖红也没意见:“那等下问问她,要是她愿意,咱们就丑话说在前头,先和她说店里的规矩,要是她愿意留下来,那就给她开一百二一个月的工资。”
吴菊兰就心疼的嘀咕:“给这么多啊?她在厂里才百来块钱一个月呢?”
“咱们这的活也不轻松,油烟重,等夏天更热。”肖红劝她:“再说她是小辈,妈你也喊的出口。”
要是请找奶奶来,那妈好意思叫婆婆帮着端茶递水,甚至于洗换洗衣服吗?
赵老四心里当然愿意照顾自家侄女,但是他也不好意思开口,现在自己两个女儿都愿意,他也就顺水推舟:“你们想的周到,我听你们的。”
他们就下楼去和赵菲菲商量这事。
赵菲菲听了很高兴的点头:“我愿意,我保证自己会守口如瓶,就算是我妈问我炸鸡的配方,我也不会说。”
吴菊兰就算是心里觉得请她有点亏,面上依旧是笑盈盈:“那先给你一百二一个月的工资,一天三餐和我们一起吃,每个月可以休息两天,以后要是生意好,再给你涨工资。”
说完,都忍不住肉疼了一下。
“真给我这么多啊?”赵菲菲兴奋的快蹦起来了:“比我厂里上班的工资还高呢,这下我妈不能逮着我去养鸡了。”
赵老四乐呵呵的笑:“那你们在家,我去找老李让他帮着送鸡过来。”
亏他原本还担心这三十只鸡要卖好些天,现在却已经开始发愁,就两家养鸡场加起来也不过是五百来只鸡,怕是供应不上啊。
他还得去多打听一下,再找个大点的养殖场。
他们这边生意好,苏家卤味就受到了影响。
现在很少有人家会奢侈的买了炸鸡后,还来买卤鸡。
因此他们准备的卤味,才卖了三分之一。
吃过午饭后,苏大嫂一数钱,进账才三百多点,她就心发慌:“不行,我得去赵家那边瞧瞧去。”
要知道,他们昨儿这个时候进账八百多,虽然是薄利多销,自己也能分到百来块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