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锦华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杨淑仪她这一辈子是指望不上了,但还有叶大太太沈氏在。
沈氏当年掐着叶锦辉脖子的情形,叶锦华虽然没有看到,却听杨淑仪偷偷地跟她说过很多次。
她就不信沈氏会没有一丝杂念地坐在那里念经,她不过是心里太难过找不到发泄的地方而己。
叶锦华趁着叶锦辉不在的机会,每天去给大太太沈氏问安,沈氏对她视而不见,她也全然当做不知晓,却吩咐司棋和司琴将文房四宝搬到了沈氏房里,“我也喜欢佛经,陪着太太一起抄吧。”
沈氏冷眼旁观,根本不置一词。
叶锦华年纪虽然不大,但在做学问上却是下过不少苦功夫的,如今更是写得一笔好字。
沈氏每天抄二十页经文,她便每天抄十页,抄完之后,神情悲切地递给了沈氏:“请太太一起烧给我那无缘得见的兄长吧,虽然我和他并非一母所生,我们和身上却流着一样的血。”
沈氏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她那无辜的辉哥儿,年纪轻轻就离开了阿娘,还没有成人就已经夭折,也不知他一个人,孤单不孤单。
如今,除了她这个做娘亲的想念他之外,总算有其他人还记得他了。
但杨氏的女儿,又是什么好东西?
可想到她那可怜又短命的儿子,沈氏硬是没舍得将叶锦华抄的经文给扔掉,而是默默地放在了一边。
叶锦华一看此招奏效,形容越发悲切,“我也是从五岁那年才无意中听说的,从那之后我便日日给长兄抄五页经文,不如请太太一起烧了吧。”
说着亲自将自己搬到沈氏这边的箱子打开给沈氏看。
“之前年纪小,字也写得不好,太太可千万不要嫌弃。”
沈氏淡淡地看了一眼,并没有说话。
叶锦华却知道适可而止,及时地打住了话题,悄悄地退了出去。
她走之后,沈氏自是将那所有经文全部翻出来看了一遍,确实是孩子的笔迹,某年某月某日所抄记载得清清楚楚。
就算知道叶锦华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讨好自己,沈氏仍旧是受用的。
娘家亲人不可靠,丈夫心里有别人,婆婆只会想尽办法抠她的财产给大姑姐,这一些她都可以忍,唯独不能忍的就是她还没听儿子喊她一声娘亲,他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看到这些孩子们,沈氏便想起了自己的儿子。
渐渐地,叶锦华发现,她到沈氏这里来的时候,沈氏那冷冰冰的面孔似乎有了一丝松动。她开始给沈讲一些外面的事情。
诸如:祖父现在做了闽地的总兵,打了父亲的高泰已经死了,又讲到楚氏兄弟之前经常出入叶家,再后来就讲到了叶思晴的死。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姑母从叶家拿了这么多银子去李家,结果仍旧不得善终,也算是遭了报应了。就像我姨娘,虽然生下了我,但后面的几胎全都没有保住,可见冥冥之中都有定数,想必我那长兄此时已经投胎到了一个好人家去了。”
沈氏呆呆地听着叶锦华说话,并不插言,也没有任何表情,然而叶锦华却乐此不疲。
叶锦华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沈氏的反应。
“也不知大姐姐这一次去汴梁,会不会将外祖母和舅舅接过来住一段时间。”叶锦华状似无意地说道。
沈氏一把抓住她的胳膊,“去汴梁?”
杨家祖籍武昌,唯有她自己的阿娘才在汴梁!
这些年,她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竟然也忘了问问阿娘过得好不好。
但知自己的儿子不在人世她是何等的伤心,由己度人她远在汴梁的阿娘这么多年没有她的消息,岂不是更难过?
但此叶锦辉并不是她心心念念的儿子,她去汴梁做什么?
难不成她真以她去一次汴梁,阿娘就会变成她的外祖母了吗?
“听说,外祖母甚是想念母亲,但母亲那段时间心情不好,姑祖母便让大姐姐代你去了汴梁。”叶锦华淡淡地说道。
沈氏那古井无婆的脸上终于出现一丝动容,很快又平静了下去,淡淡地“哦”了一声,放开了叶锦华的胳膊。
她之前也是被舅母当成世家嫡女来养,一眼就看穿了叶锦华的打算,眼前这小姑娘,想借她的手对付叶锦辉。
想要自己帮她也可以,就看她够不够聪明了。
叶锦华等了一会儿,见沈氏仍没有开口,便又悄悄地退了出去。
她又不急。
但她不信沈氏会一直这么无动于衷,若真是这样,她就不会舍弃自己的双亲一直住在钱家了!
所以叶锦华更坚信,沈氏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过了几天,她又告诉沈氏:“父亲又娶了一房姨娘。”
沈氏却痛快淋漓地笑起了来。
杨氏,你也有今天!
你抢走了我的丈夫,现在却又有人要将他从你手里抢走。
随后她便看了叶锦华一眼,若是杨氏知道她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竟然巴结着嫡母去对付她的时候,也不会知道会是一副什么样的表情。
饶是沈氏这般想,面上仍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好多年她都等了,不在乎在多等一些日子。
反倒是安国夫人,得知叶锦华喜欢去沈氏那里的时候,好好地表扬了她一回,“你这孩子,真是懂事,你们相处好了,你的福气在后头呢。”
叶锦华故做羞涩地笑。
你们这些人,总有一天都要求到我的头上来!
这一切,不过是暂时的罢了。
杨淑仪得知叶锦华经常去沈氏那里,倒是气哭了好几次,但是又什么用?
就算她去叶思明那里诉苦,叶思明也不太想理她,新抬进来的季氏模样性情自是没用说,就是在床上也比他之前的女人有趣多了。
季氏才进门一个月,就传出了喜讯。
叶思明高兴得手舞足蹈,又告诉季氏:“若是个男孩,到时候就直接记在沈氏的名下。”
季氏虽然有些不舍,但是想到孩子的将来,也不得不应了。
沈氏却特意去给安国夫人问安,“华丫头甚得我心,姑母看看,能不能将她记入我的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