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李家坡完全可以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来形容。
只见几把全新的铁锹上扎着红绸布立在墙边,三千响的大地红铺了好几圈,像是个红地毯,旁边还有人不停的放单个的二踢脚。
“崩——嗤——啪——”
孩子们捂着耳朵,还直往跟前凑!
许多外村的老百姓也大老远的跑过来看热闹,整个工地,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
有眼神儿活的人,立马跑回家拿东西支摊子卖吃食,这些外村人一大早的赶过来,闻见了空中飘荡着的羊汤的香味儿,却一口都吃不上,只能花上几分钱买个饼子吃解解饿了。
不多时,时间到了八点钟,李家坡新民居工程动工仪式正式开始!
王建国和余文刚亲自前来参加动工仪式,一人拿着一把扎着红绸花的铁锹,和李晋一起,在已经用白灰画好线的宅基地上挖了一锹土。
跟随前来的工作人员,及时的按下照相机的快门,一幅极具时代意义的画面就被定格在了胶片里。
大地红被同时点燃,“噼里啪啦”的声音炸响,同时响起的还有响器班子的鼓声,喇叭声和镲声,人们的说笑声,简直是比过年还要热闹。
在这种环境下,两个人面对面站着,都得大声嚷着说话才能听清楚。
走出来一段距离,王建国问李向东,“你们的街道有必要留这么宽吗?”
现在农村的道路顶多三四米宽,能过小拉车就行,反观新民居留的道路,竟然每条都宽达十二米!
这不是浪费土地吗?
李向东笑着回答,“王叔儿,要是以后我们村家家都买小汽车呢,不留下宽路,走不通啊!”
余文刚被李向东逗笑,“家家都有小汽车?”
家家都有自行车的日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还小汽车!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李向东意味深长的说,“时代日新月异,有的时候发展快了就像坐火箭,以后老百姓能过上什么样子的日子谁都说不准。所以我们提前规划,有备无患!哈哈哈!”
王建国看他一眼,莫名觉得他说的就是真的,心里打算着,要不然把惠川县规划的道路拓一拓?
不过,这件事儿不大,他现在手里千头万绪的事儿堆满,能来参加一下动工仪式已经是给李向东面子了,所以他没有再往下细想,就坐上车匆匆走了。
......
新民居已然动工,后续的事儿由李昌带人盯着,就不用别人再费心了。
大队部里,李晋,李唐,刘玉良,刘长海,王振波等人正襟危坐,听李向东说话。
倒不是别的,是李向东上辈子听说的一个生财之道。
上辈子的静涛县出了一个特别有名的人物,他出身一个叫咸水窝的贫困村,后来当上大队长。
为了改变住土窝子,喝咸水的祖传命运,他瘪着肚子,勒着裤腰带,领着老百姓们去水库割苇子,打土方承建工程,到最后开办了无数家企业,把咸水窝建成了天下第一村。
这个大队长后来还上了春晚,甚至有特写镜头,风头一时无两。
当然,这位大队长的结局不是很好,这就不在此次讨论范围内了。
说这些,是因为李向东上辈子和咸水窝的大队长后人相处莫逆,对于整个咸水窝发家史的细枝末节都了解的清清楚楚。
想当年,纵使这位大队长跌落神坛,可是到底是把整个咸水窝立起来了,这个村庄的重量,在整个地区都是排的上号的。
当时他就问过,“你们割苇子真能割出那么多钱来?这是受了多大的罪啊!”
李向东上辈子也去洼水库割过芦苇,一斤一毛钱。
这个价格听起来是不老少,可那份罪真不是人受的。
水库边上的苇子长得矮,地也干爽,还算比较好割。
可越往里越难割,芦苇长得又粗又壮,人得用大力气挥镰刀,一脚踩进去就陷进了烂泥里,趟着带着冰碴儿的泥水,从脚到心的那么凉!
一天下来,胳膊酸的仿佛不是自己的,全身烤半天火都暖和不过来!
这份罪,李向东想起来就觉得牙酸。
那位朋友笑着说,“一开始遭了水灾,没有别的挣钱的道儿!父老乡亲们每天指着人家救济的三两粗粮,吃了就不敢动弹,怕消化完了!每天从东墙跟挪到西墙根,晒着太阳捉虱子!我爹看不下去,就带人水库去割苇子,那时候没吃的啊,只能受这洋罪!当时一毛钱一斤苇子,我哥有把子力气,割的最多!他每天能割下来一千斤苇子!”
也许有人会说,那这一天就能挣一百块钱啊,可是账不是这么算的,这一百块钱里面需要先上交水库百分之七十,那就剩下三十块钱。
为了提高社员们的积极性,这三十块钱里面要给个人百分之七十,留给大队的只剩下百分之三十,九块钱!
“那大队的第一桶金是咋攒下来的?”
李向东可是知道,水灾的转年,他们就开办了冷轧带钢厂!
办钢厂,要设备,那是需要真金白银投进去的!
那位朋友叹道,“我爹当时专门养了四五个人,什么活儿都不用干,每天拿着十分工,你猜是让他们干啥?”
“干啥?”
“专门去各地打探消息,找机会!”
那位朋友得意的说道。
“找到了?”
“找到了!”
......
“现在有一个绝好的机会,隔壁厥店皮革厂收牛羊各色皮毛,他们收购的价格和市场上售卖的牛羊价格一样!”
李向东说完,大家伙儿跟听不懂似的,眨眨眼,啥意思?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刘长海,他双眼放光,一拍大腿,“那咱白赚牛羊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