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这么一件。
在建文帝逃亡的最初几年里,生活非常艰难。因为盘查的严,所以生活经常陷入困顿,最惨的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饱。有一次,贴身大臣杨应能、叶希贤,去弄一些必要的药材,因为刚逃到千里之外的异地,所以他们君臣三人都水土不服,经常生病,所以药材成了生活必需品。但可能是因为地势不熟,这两个人就迷路了,竟然两天都没有回来。
建文帝就整整等了两天,也整整的饿了两天。最后他实在是饿的受不了了,就冒着暴露的危险,从寄居的客栈里出来,准备自己想办法弄点吃的,因为身上已经没有一分钱,并且能卖的东西,都早已卖完了,他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弄点吃的。本来,他的一身装扮就是和尚,托钵化缘,是非常自然的,所以即使没钱,弄点吃的还是不成问题的。
但建文帝毕竟做过皇帝,行为举止和一般人很不一样,要他开口要饭,即使是饿死,他也做不到。他自己也下了无数次决心,但还是张不开口。
最后,没办法,建文帝找了个折中方案——自己写字作画,然后拿去卖钱换吃的。于是,他在小镇上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拿出带着的笔墨纸砚——除了衣服外,这算是他唯一的财产了——开始写写画画起来。
这个小镇,本来就地处偏远,念书的人很少,并且还比较穷。所以,好奇、围观的人多,而却没人要买。建文帝饥肠辘辘,越写越觉得自己的两腿发软,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只好咬牙硬撑着。后来实在站不住了,他看旁边恰好有个残破的石桌,石凳,于是边把笔墨纸砚移到了石桌上,而自己也好能坐在石凳上,这才感觉稍微舒服了一点,然后继续低头写字、作画。建文帝也许没注意到,在围观的人群中,有另外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正目不转睛的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建文帝也许意识不到,因为他成长的环境太特殊了,所以他的一举一动,坐立行走,和一般人差别很大。虽然在外流亡这么久,但从小养成的习惯,却不容易改掉。也许在一般人看来,只会觉得这个和尚行为举止有点怪,但要是遇到一个有见识的高人,则很能就能判断出,这个和尚的经历和出生应该不是一般人。
因为在古代,不用说皇帝,即使一般的士大夫,也十分重视自身日常举止,如东晋的陶侃便是“职事之暇,终日敛膝危坐”——平时即使在私下场合,坐姿也不是随随便便的。
宋朝的司马光平时“燕居,正色危坐”。清圣祖康熙皇帝文治武功,威名显赫。平日上朝时,威严的端坐龙椅,俯视着众人,殊不知这种皇帝举止修养的基本功,其实是在长期严格的要求下培养出来的。康熙帝曾回忆说从小“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轨”。而登基后和大臣们议政,和经讲官研读书史,甚至是在家庭聚会谈笑等私下场合,也都是“率皆俨然端坐”。
而这个观察建文帝的和尚,恰巧就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所以,他已经在建文帝的举止之间,看出很多端倪来。这个和尚,也将要用一个极为微妙的方法,来确定建文帝的身份,而这个方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极度微妙的细节,来进行的。
其实,智慧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往往最能体现在细节上,一些智慧非凡,能力超群的人,往往是通过别人极度忽视的细节,来匠心独运的加以运用,不时就能创造出让人惊叹的奇迹来。
例如,在二战中,德国的一组训练有素的间谍,来到苏军的司令部,冒充是上级派下来视察工作的。说是要看苏军的作战计划。也许这帮间谍伪装的太好了,苏方司令部人员一开始竟没有发现。
这使这伙德国间谍很是得意。甚至其中的一位,得意的似乎有点忘乎所以了,他很放松的坐在桌旁,翘起二郎腿,用手指轻轻的在桌子上敲着拍子。
但是他忘了,这是苏军的司令部。
在这里的所有人员,都是苏联军队的精英级人物,可以说这是“人精”聚集的地方。这些人的知识,智慧和观察力绝非普通士兵能比。
所以即使这个间谍轻微的用手指敲桌子,这个极其细微的举动,也没躲过一个参谋的眼睛。因为这个参谋已经辨别出,眼前这个人敲的是德军的《胜利进行曲》的鼓点。
就是这个细微的动作,泄露了一切秘密。这个参谋偷偷的向上级打电话求证。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德国间谍,被苏军一个不少的如数捕获。
美国的情报机关,想得知侵华日军的编号。他们想了一个比较妙的办法。从日本人的行为特点出发。
日本人有什么行为特点?当然很多。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日本人的服装,文字,建筑无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上层的知识分子,都以能写中国汉字,能背中国古诗为荣。
咱们中国的文物,流落到日本后,反而被这些日本人保存的极好。比咱们中国人自己还懂的珍惜。所以日本人对中国的文化古迹,也是极感兴趣。
日本人的这种文化心理,被美国情报部门深刻的洞察到。美国间谍没有去别的地方,而是去中国北京的颐和园,因为他们知道:想要的情报,在那里就能找到。
果然不出所料,很多日本军人去颐和园游览,然后在那里留下自己的签名,当然这些签名里,就有美国人努力搜寻的日本部队的编号。
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每时每刻都要注重这些细节,对现代人说太累了,但是在那种特殊的你死我活的环境中,累不累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我是不是还活着。所以凡是从事过情报和秘密工作的人,都有对这种细节,近乎病态的关注和重视。
因为细心,是保证自己生命的最有用的武器。
中共元老级的“红色间谍”李克 农,即使在解放后的和平年代里,每天睡觉前,都会认真的观察一下门窗是不是关好。桌上重要的资料是不是放到保险箱里了。
曾常年做过秘密工作的周 恩 来,也是在解放后,每天自己保险箱的钥匙,仍然都是二十四小时不离身。并且每次到西花厅,都会轻咳一声。这是他长期秘密工作时留下的习惯,即使在和平的环境里,依然不能改掉。
福尔摩斯的原型贝尔医生,曾经这样说过: “我一向向学生强调细节的重要性,琐碎事物里,往往有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所谓的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能看到整个天堂的模样,比如,无论从事哪种手工艺,几乎都会在手上留下痕迹。例如,矿工手上的疤痕与石匠的不同。木匠手上的老茧和泥水匠的又不一样。军人的走路姿态和水手会有区别”。
贝尔医生还认为,医生和侦探都必须要培养对细节的观察力,并且认为一旦练就这种超强的观察力,不但有用,在生活中还增加了很多乐趣。
贝尔去世后,他的妹妹斯提士德夫人曾回忆说:“一家人坐火车出去旅行,他便会告诉我们,车上的其他乘客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以及他们的职业和习惯。他不必跟他们谈话,就什么都知道。后来经过证实,都证明他的观察毫无错误,我们都认为他是个魔术师。”
有一次,曾经有一位病人走进贝尔的医疗室,恰巧贝尔正在教几个医科学生。还没等这个病人开口,贝尔铁口直断的说道:“同学们,刚进来的这位先生,曾经在苏格兰高地部队当过兵,大概是一个军乐队队员。”
进来的这个病人,还有屋里所有的人,都被贝尔这突然的、非常笃定的判断惊得愣住了。当然愣住的原因不一样,学生们楞的是“老师为什么会突然做这种判断”,而刚进来的病人愣住的原因则是“他怎么知道的?我们根本不认识”。
学生向病人求证老师判断是否正确,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学生们都惊奇的问贝尔是如何做到的,因为觉得这太神奇了。
贝尔则稍微得意的莞尔一笑,解释说:“他走路的姿势很特别,应该是苏格兰高地部队的风笛手,因为经过长期的训练,那种特殊的步伐,成了他日常习惯的一部分,所以走路时,会不自觉的带出来;但他身材又很矮小,所以是一般的作战士兵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当过兵,大概是做军乐队员,因为军乐队的士兵,对身高要求,比一般士兵要低”。
这就是细节的力量。而这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也要动用细节,来识别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他悄悄的走到正在专心写字作画的建文帝面前,高声颂了声佛号“阿弥陀佛”。
建文帝被这洪亮的声音吓了一跳,差点摊在地上,他的长期逃亡生涯,使他对周围的一切,都觉得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要不是饿的实在受不了,他是绝不会抛头露面的。忽然出现的念佛声,吓得他一激灵,连忙抬头一看,发现是位须发皆白,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心里才稍微安定了一下。
定了一下心神,还礼问道:“大师有何赐教”。老和尚看了看建文帝面黄肌瘦的脸,微微笑着说:“同为佛门中人,今日相遇,也算是有缘,想请法兄为我画一幅画”。说话后,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到石桌上。
不知怎么的,建文帝看到这锭银子,忽然有点百感交集,忽然脑中冒出一句话:“一分钱难道英雄汉”。过去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金银财物多如山,珍稀佳肴盛如海,没想到今天竟然为了一口饭,一锭银子,冒险犯难,斯文扫地。
他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看看桌上的银子,又抬头看着老头问:“大师请讲,你要我画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