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9月
为了加快移民的速度,同时也是为了减轻广州的压力,澳洲与两广总督府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由沈犹龙出面调解和劝说难民移民。
这个方案无论是对于两广的官府还是士绅都是一个很好的结果,因为难民的数量增多势必造成各县城的压力增大,同时不稳定的因素也会剧增。
对于很多难民来说往南走的主要原因是这里没有战争相对安全,而且还有传言有那个什么澳洲国的人会发粮食,所以很多人也不管真假就这么跟着大队伍盲目的一路南下到了两广。
等到他们到了两广才知道,原来这里已经人满为患,向他们一样有这样想法的人同样不在少数,而且还很多,到了两广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口饭吃,每天忍着饥饿在官府救济点等候领取粮食的队伍可以从城东排到城西。
而且官府也不是天天都发粮,眼下天下大乱世道不好,这两广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来救济灾民。
官府到是说了,你们只要移民去澳洲,到了那里就有饭吃有地种,还给盖房子。
这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啊,很多人都不相信,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个什么澳洲番邦在哪个地方都不知道,到是有那么几个号称从澳洲回来的,穿的一表人才人摸狗样的,可谁知道那是不是官府让人假扮的呢。
所以很多人即使挨饿也不愿意移民,不过进入到九月,沈犹龙正式与澳洲签订移民协议之后,各地赈济的粥摊开始减少,官府贴出告示,因难民数量剧增。两广储粮已经严重不足,所以暂停施粥。
这一停下来可不得了,大有闹起来的意思。很多人排了几天就差轮到自己了,这突然来一个没有了。怎么叫人受的了。
不过官府也是早就所准备,大批的兵丁就这么围着也不动手,只要你们敢闹就把你抓起来。
一连围了几天,这人没有东西吃哪里受的了啊,只喝水是不能管饱的,一两泡尿就直接给没了,有些受不了的,干脆直接就闹着要移民。
要移民好啊。兵丁们不然着你,让你朝着左边走,那里就是澳洲人登记报名点,登记画押之后,给你一碗粥,随后会有澳洲番兵将你代入一处地方集结,等到人满之后就全都朝广州进发。
而广州城这边的情况也差不多,这里的情况就比较直接点,吃上几顿饭好好调养之后,澳洲人就会把你带上船。告诉你这是去澳洲的。
很多人在上船的那一刻甭管男女老少都是哭天喊地的,看着身后的房子和陌生人,虽然这里也不是家乡。但这至少是在大明的土地上,去了澳洲那就不是了,而且澳洲还要乘船到达,很多北方人本来就是旱鸭子,那心里难免有些害怕。
哭天喊地的声音彼此起伏就像是一段离别时的哀乐伴奏,不过对于两广的官府人员来说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只要把这些难民送走,澳洲人私底下会给与他们一个人一两银子,虽然不多。但奈何数量大啊,所以沈犹龙对这事也就没有太多反对。
否则以老沈那个读书人的性质。这事据对做不出来,贩卖同胞这样的事情要是参一本可就够吃的了。
两广暗地里欠着澳洲巨款。光靠抵押海关税收是很难还清的,所以澳洲人给他出了个主意,澳洲地广人稀,缺的就是人口,而且土地肥沃可供耕种的面积巨大,只要沈犹龙同意,让澳洲大规模的移民,澳洲将给予每个一两银子的介绍费抵扣欠款。
沈犹龙一琢磨,要是真的如此,那的确是一件好事啊,这些人一直待在这里也不是个事情,要说让他们去澳洲也不是什么坏事,那些早年移民到澳洲现在小有成就的移民,沈犹龙可是去了解过,基本上都是属实。
从事实的考虑出发,沈犹龙同意了澳洲人提议,但是这事不能公开不能强制,只能自愿,否则他绝对不同意。
对于这些难民来说去澳洲也算是一种自力更生的行为,据说移民过去的地方也不远,就在吕宋过去一点,那地方以前郑公公也去过,而且那里也早就渔民在那居住,现在被澳洲人占领了下来,所以他们急需人口来填补这里。
大明的难民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澳洲和大明都是一脉相承,身体里留着同样的血脉,大家自然也会比当地的土人要亲密多。
澳洲人给出的条件的确丰厚,只要去了的按照人口分配土地,以及五户一头耕牛,这个配给可以说相当好的了,也就澳洲人有钱,要是大明五户人一头耕牛可没有,最少得十户。
所以说啊,去澳洲还是非常不错的,沈犹龙虽然没有亲自出面劝说,但是底下的官员却是知道总督大人支持这个做法,并且与澳洲人秘密的签订了协议,所以这吆喝的事情自然就交给他们来做了。
有了官府的吆喝,在加上饿着肚子没吃的,绝大数人还是选择去澳洲,毕竟很多人想要是不好了还可以在逃回来,虽然隔着茫茫大海,但有船去就一定有船回来了。
就这样第一批从两广各地得的召集来的难民被集结装船,登上了赵德的海船,前往马六甲。
二十几艘大海船,每艘都是装的满满的,当然也保证了一定呼吸空间,海上移民最怕的就是人挤人最后死在船舱,所以澳洲特别交代,不要装那么多人,要保证所有人到了马六甲都是活的,而且这一路上的提供吃的喝的也由运输方负责。
这些难民们有吃有喝,除了离开家乡带有些不舍之外,还真的没有其他什么想法,甚至想做的,现在他们就只期待着一件事,那就是到了官府说的澳洲真的能过上好日子。
人人有地中,人人有饭吃,这是很多失去土地农民的心愿,也是他们一直想要的,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有了这些就是最大满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