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里外。
李定国刚刚抵达梁山集就接到了榆园军家属送来的消息:安平镇附近出现大量满载货物的船只,有商船,也有水师战船。
由于船只太多,纤夫根本拉不过来。
当地官府招募附近百姓去岸边拉纤。
李定国问榆园军家属:“这些船什么来头?”
“据纤夫说是朱国弼的辎重部队。”
“辎重部队?”李定国笑了:“朱国弼还是太年轻了,竟然把辎重放到后面!”
朱慈炯咧了咧嘴:“你这就有点欺负朱国弼了,谁行军打仗不把辎重放到后面?”
李定国嘿嘿笑了两声,询问道:“殿下,时机已经成熟,动手吧?”
朱慈炯点头:“动手。”
随着命令下达,大军兵分两路。
朱慈炯和李宪忠带着三千五百骑兵继续向北,围困安平镇。
李定国则再次进入榆园埋伏起来。
当天傍晚,朱慈炯和李宪忠兵临安平镇城外。
此时城外的水面上停满了船只。
有商队的商船,有渔民的渔船,更多的则是朱国弼水师的补给船和战船。
看着突然出现在岸边的骑兵,朱国弼的水师以为是友军,纷纷招手示意。
回应他们的不是招呼,而是箭矢。
一阵箭雨落下,战船和辎重船上的叛军惨叫连连。
此时他们才知道岸边的骑兵是敌人,并非友军。
为了活命。
有人跳入水中,游向对岸。
有人砍断缆绳,打算顺流而下,脱离弓箭的射程。
可水面上的船只太多了,根本没有逃跑的路径。
水面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还有人躲在船舷后面,用各种武器反击岸上的明军。
可是他们刚一露头就被箭矢射中。
随着第二波箭矢落下,无数叛军开始投降。
此时岸边的明军大喊:“定王殿下奉旨平叛,念在尔等都是大明子民的份上,投降不杀,否则杀无赦!”
“别放箭,我们投降,我们投降!”
水面上响起一片投降声。
随着投降的人越来越多,现场的局面有序了许多。
李宪忠并未注意这里,他在盯着远处的安平镇城墙发呆。
来这之前,朱慈炯告诉他要拿下安平镇迫使朱国弼加速行军。
安平镇城墙周长八里,高不到三丈。
看着高耸坚固的城墙,垛口旁数不清的士兵,李宪忠担忧道:“殿下,仅凭咱们自己恐怕无法拿下安平镇。”
“呵呵!”朱慈炯淡淡一笑:“为何?”
“咱们麾下只有骑兵,没有步兵和攻城器械。
“呵呵呵...”朱慈炯笑意更浓。
李宪忠被他笑的心里发毛,沉声问道:“殿下为何发笑?”
朱慈炯止住笑声,看着李宪忠的眼睛:“俗话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里不是辽东,咱们的敌人也不是建奴,没必要用武力攻城。”
在李宪忠疑惑的眼神中,朱慈炯对着身后喊道:“来人!”
一个亲兵催马来到他身边:“末将在!”
朱慈炯吩咐道:“与城中的锦衣卫取得联络,告诉他们我军会在明日辰时围城。命他们明日卯时末刻在城中放火,辰时一刻打开任意一扇城门。”
“末将遵命。”亲兵告辞离开。
朱慈炯身边的亲兵都是锦衣卫出身。
他们不但能保护朱慈炯的安全,还可以帮朱慈炯向其他锦衣卫传递情报。
一个时辰后,完成补给的朱慈炯带兵离开。
城外已经向朱慈炯投降的叛军立刻傻了眼。
他们本想跟着朱慈炯一起离开,可他们的两条腿追不上战马的四条腿。
没投降的叛军先是愣了一会。
反应过来后纷纷弃船上岸,来到安平镇城外,要求进城。
城中守军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奸细,根本不敢打开城门。
城外的叛军顿时大怒,甚至摆出了攻城的姿态。
即便这样,守军还是没有打开城门。
双方开始骂街,僵持。
朱国弼派出的探马将这些情况尽收眼底,并原路返回传递消息。
朱慈炯和李定国不但没有拦截这些探马,反而在暗中派兵保护。
生怕他们途中遇到劫匪,导致消息无法按时送达。
九月十一清晨。
朱国弼抵达郓城时得知辎重部队遭到攻击,且安平镇被。
他顿时急了,大声下令:“命所有人用最快的速度赶往安平镇。”
数万大军加快脚步行军。
在途经榆园时,刘孔昭提醒道:“里面可能有伏兵,还是小心为妙。”
朱国弼本想像之前一样派兵进入榆园,搜寻一番。
可是事态紧急,他已经顾不得许多。
只能冒险行军。
“报!”
榆园内,探马来到李定国身边:“榆园外有大量叛军经过,他们骑兵在前,数量约有万余。步兵在后,队伍很长数不过来。”
李定国站起身:“传令各部放过叛军骑兵,在叛军步兵经过时击其中段。”
“是。”
晌午时分。
朱国弼麾下步兵喘着粗气从榆园旁路过。
为了追击李定国,他们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奔波了数百里。
早已筋疲力竭。
可即便这样,朱国弼还是嫌慢。
不停地催促他们加速行军。
士兵们不敢反抗,只能在嘴上发牢骚。
走着走着,有听力好的士兵忽然停下脚步,看向远处的榆园。
旁边的士兵问:“怎么了?”
“那里有动静。”
“什么动静?”
“好像是马蹄声。”
说话间,数不清的骑兵从榆园冲出。
马蹄踩在大地上,发出隆隆般的响声。
眨眼间,蹄声已经来到他们面前。
嗡的一声。
数不清的箭矢腾空而起,随后从天而降。
这种阵势给叛军造成了难以形容的压迫感。
他们早就身心俱疲。
在遭到偷袭后毫无抵抗之心,转身就跑。
军中各级将领大声呼喊:“是贼军,快列阵迎敌!”
“长矛兵在前,刀牌手在后...”
“他妈的,长矛兵呢?快回来,否则斩立决!”
“没关系,咱们还有步弓手!放箭,快放箭!”
“让你们放箭是射出箭矢,不是让你们把弓和箭放在地上!”
“扔手雷,打铳!”
“手雷点着引信再扔,直接扔过去有个屁用?”
“你妈的,往老子身上扔干什么?往贼军身上扔啊!”
在李定国的伏击下,朱国弼的步兵开始溃败。
兵败如山倒。
一部分人向前逃,剩下的往后跑。
李定国驱赶着逃兵,向朱国弼的方向追去。
当朱国弼得知后面的步兵遇伏时,逃兵已经涌了上来。
他拼命收拢溃兵,打算用这些人和李定国决战。
可溃兵早已是惊弓之鸟。
不但不听命令,反而卷跑了更多人。
眼见决战无望,朱国弼只能跟着逃跑。
可是往哪里逃却成了问题。
此时北面是朱慈炯,南面是李定国。
东面是忠于京师朝廷的济南府。
无奈之下只能向西逃往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