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忠魂英烈永在(求月票 求推荐票 求收藏)
八月初一清晨,卯时初刻,京城的百姓,无论王公贵戚还是平民百姓都早早起床,兵马司和顺天府衙役已经在外打扫,京城的大街从未像现在一样被认真打扫,就连街上的乞儿也会把睡过的地方收拾干净。
昨夜,京城所有青楼都没有营业,听天子下旨,大明所有百姓,不管是什么贱籍,妓女也好,匠户也罢,只要敬重忠烈,今后皆可入忠烈祠祭拜,任何人不得阻拦。今晨,青楼女子退下艳服,穿上这些时日赶造的素服,带上纸火香烛,出了红楼,往南城忠烈而去。
午门外,锦衣卫、上直十六卫抽调的人手正肃穆而立,承天门外,武之望、朱延禧、孙承宗、秦良玉、张维贤、徐希穿着祭服率领百官恭候圣驾。
交泰殿,一袭盛装的妃嫔在身着皇后礼服张嫣的带领下正在为朱由校穿上冕服,这段时间吃得有些痴肥的任妃也捧着玉带。朱由校这段时日强身健体,这冕服穿上去尽显威仪。
殿外,四小只也穿着祭服等候,许是被朱徽妍提着耳朵叮嘱过,三小只除了略显困意还算老实。
朱由校张着双臂,看着窗外微微泛白的天际幽幽问道:“皇后,你说,朕算得上合格的皇帝吗?”
张嫣微微顿了一下,接着道:“陛下,妾不知什么是好皇帝,妾只知道陛下得了太祖托梦、陛下清查晋商、陛下清丈田亩、陛下为天下百姓建了两所医药学院,在妾的眼中,陛下已为天下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百姓的欢呼便是明证。”
朱由校幽幽说道:“还不够,远远不够,这天下还有诸多事等着朕。”
张嫣和范妃、王妃一起,为朱由校穿上衮服道:“那妾和诸位姐妹便等着陛下文治武功那一天。”
文治武功四字看似简单,可历史上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可以说,张嫣已对朱由校许下极大的期许。
卯时二刻,朱由校携上皇后和后宫所有妃嫔,包括他老爹的,就连老迈的刘太妃和瑞安大长公主朱尧媛也要去,拗不过的朱由校只能同意。
不是朱由校不同意,实在是刘太妃年纪大了,六十有八,可不能出现什么意外。
出了午门,在锦衣卫和上直十六卫将士的护送下出了承天门,带上百官,出了大明门,朝忠烈祠而去。
正阳门外,五城兵马司的军卒已伫立街道两旁,朱由校下了玉辂,后宫妃嫔也下了马车,百官下马。
龙旗十二,分左右,用甲士十二人。北斗旗一、纛一居前,豹尾一居后,俱用甲士三人。布旗六十四:门旗、日旗、月旗,青龙、白虎、风、云、雷、雨、江、河、淮、济旗,天马、天禄、白泽、朱雀、玄武等旗,木、火、土、金、水五星旗,五岳旗,熊旗,鸾旗及二十八宿旗。
锦衣卫、上直十六卫共计三百人整齐划一迈着步伐,腰间别刀,手中握着军械司和兵仗局新打造的燧发枪,枪尖刺刀寒光闪烁。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々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三百亲军吟唱着《出车》,声音厚重嘹亮,一股苍凉悲重气息透出,感染着将士和百姓。
朱由校抱着笏板和张嫣并列走在仪仗后面,十二旒随着步伐一晃一晃,身后是刘太妃、瑞安大长公主和武之望、孙承宗、秦良玉,分两列,一列皇亲国戚,一列百官。
当日朱由校下令剑忠烈祠,不少文官反对,朱由校当时就说祭拜时文官不用来,自己只带武将和勋贵。但天子皇后亲自祭拜,史书上必是浓重一笔,若不想被后人戳脊梁骨,还是得来,所以那些文官还是舔着脸来了。
来晚的百姓只能列于正阳大街两旁,皇权特许,今日见官见天子不拜,只拜忠烈,所以,今日百姓有幸能一睹天家风采。
百姓中,几个西洋人和藩属国人扎眼。
两旁,除了军卒百姓还有御史,每到一处御史地方,御史就会唱名贺词,随之而来便是礼炮。初听礼炮觉得吓人,但习惯之后觉得提气。
不远不近的路,朱由校只觉得瞬间来到忠烈祠。
忠烈祠外第一道牌坊,上书朱由校亲笔所写“忠烈祠”,铁钩银划,震人心魄。
左右两侧一副对联:烈士雄魂万古秋,笛鸣哀号震神州。国家公祭英灵悼,一缕香烟化泪流。
朱由校和张嫣带头躬身。
“魂归~”
再行百米,第二道牌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朱由校和张嫣带头,又施了一礼。
“魂归~”
第二道牌坊之后,是一座高达八丈的丰碑,使用混凝土和铁条灌注而成,最上端,是缩小版的中国典型的歇山顶造型,丰碑正面用红色颜料写着:大明忠烈永垂不朽!
锦衣卫依次献上花环,朱由校心情激荡,作为后世人,想起那些淤血奋战的将士,一时不能自己,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朝英烈碑叩首。
身后的皇亲国戚和百官没料到天子来这一出,古往今来,向阵亡英烈下跪的天子,只此一个吧。
但不管怎么说,氛围烘托到这份上,天子也下跪了,自己还杵着岂不是藐视君威,看不起被陛下看重的英烈。
倒是秦良玉母子、白再香三姐妹、锦衣卫和上直十六卫感同身受,一时泣不成声。
朱由校没管身后,一时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旁边张嫣轻声提醒几句,朱由校才抹了摸眼泪起身,带着张嫣上前,拍了拍丰碑,理了理被微风吹乱挽联。
随后,朱由校去了后方供奉历代忠烈和大明忠烈的祠堂。
秦之蒙恬、章邯塑像面前,长明灯摇曳,面前跪着赵高、李斯石像;汉之卫青、霍去病面前跪着中行悦石像;西晋之张宾石像跪在苟曦面前;宋之狄青面前跪着张元,宋之岳飞面前跪着张邦昌、秦桧夫妇、万俟卨、张俊、罗汝楫,宋之陆秀夫面前跪着刘整、蒲寿庚,宋之文天祥面前跪着张弘范。
到了大明,刘綎、马林、秦邦屏、杜松面前有两个牌子,上书范文程与兄范文寀;原抚顺守备王命印、贺世贤、尤世功、张凤仪之父张铨前放着李永芳的名字。
秦良玉母子看到大哥和叔父的塑像止不住眼泪,在秦邦屏威严的塑像前跪下,张凤仪见到自己父亲的塑像也不能自已,朱由校叹息一声,狠狠把心中的恶气按住。
原辽东总兵刘渠、辽东参政高邦佐、参将黑云鹤、游击李茂春、张明先面前放着孙得功、鲍承先的名字。
朱由校停下脚步,说道:“把王化贞、杨镐、朱纯臣、恭顺侯、遂安伯、宁晋伯、阳武侯、临淮侯、忻城伯、南和伯、东宁伯,还有那些晋商押上来,那些贰臣现在没拿到,就先以这些祸国殃民之辈祭奠大明英烈!”
形容枯槁的王化贞、祖大寿和晋商六大家和一众勋贵被押了上来,事已至此,这些人已失去了生的希望,在场的皇亲国戚和百官都没人开口求情。
刘太妃和瑞安大长公主、朱由校的妃嫔、三小只见不得血,去了一旁,倒是朱由检被朱由校命令留下。
朱由校侧身看向秦良玉和张凤仪问道:“两位爱卿可要亲自动手?”
秦良玉和张凤仪抹了抹眼泪,起身道谢,接过锦衣卫递来的刀,目光愤然的盯着王化贞、祖大寿和晋商。
“我大明英烈实死于尔等祸国殃民、不知报效君王、不知报效朝廷、不知礼义廉耻之人手中!今天,就用你们鲜血祭奠我大明英烈!斩!”朱由校指着跪在一群人怒道。
“咔嚓!”几十颗人头落地,鲜血染红了祠堂。
接着又在王三善、秦民屏塑像前把奢安几人砍了,秦良玉、马祥麟和张凤仪终于恶气出完,躬身谢过朱由校。
朱由校、张嫣带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围着忠烈祠转了一圈,给每处地方上了香后回到第一座排放前,看着百姓朗声道:“只要大明在一天,就永远不会忘记为国捐躯之人!刘若愚,拟旨:自即日起,凡从军者,至退役前,其家免除赋税!凡为国捐躯者,其妻若不改嫁,今后所有赋税、徭役皆免!其子女由朝廷出钱供养至十八岁!其父母由朝廷供养至去世!
“今后!凡从军者,见文官不拜,见上司只行军礼!凡从军者犯事,地方官府及民律不得过问,只行军法!
“将士从军期间,若有人胆敢欺辱将士亲人者,一经发现,除赔了道歉补足钱粮外,按伤害大小,从流徙、罢官、处刑、砍头不等,此令,不分百姓官员!”
“陛下圣明!大明万胜!”
还不待文官反应过来,秦良玉已经带着武将勋贵高呼万岁,反应过来的百姓已经忘记今日可不跪天子百官的旨意,欢呼、哭喊着跪下赞美朱由校。
朱由校吸了吸鼻子,眼含泪水带着张嫣、刘太妃、瑞安大长公主和四小只、妃嫔回了皇宫。
待天子走后,百姓才提着纸火香烛进入忠烈祠,先是在永垂碑下烧纸,然后去忠烈祠进香,不少人在祠中寻到亲人的名字顿时痛哭流涕,哭喊着自己儿子、丈夫、父亲。
一时间,京城上下恸哭不已。
瑞安大长公主,万历十三年,公主下嫁万炜。天启时,尊封瑞安大长公主。万炜管任太傅,掌管宗人府。公主于崇祯二年(1629年)薨逝[3],北京陷落后,万炜以及万炜和公主的儿子万长祚皆死于李自成军中。公主的儿媳妇李氏和驸马的庶出儿子万弘祚皆投井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