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梁之垣出访的收获
距离八月初一已经过去三天,忠烈祠上空依旧香火弥漫,京城百姓和外地来的百姓还在源源不断排队祭奠百姓。
忠烈祠中有不少草木,加上忠烈祠乃是大明英烈所在,对世人及后世都有教育、警示作用。因此,除朱由校一开始便安排的一所锦衣卫守卫外,内阁、都察院和顺天府联合上题本,忠烈祠日常秩序由兵马司和顺天府衙共同进行。
朱由校想了想,顺天府衙就不必了,兵马司负责维持忠烈祠外围秩序,忠烈祠内部仍由锦衣卫负责。
随着第一期大明月报发行,上到王公贵戚,下到贩夫走卒,都在讨论月报上的内容。
有钱人或普通小民自然能花五文钱买一份报纸回家自己看,而贫困者,京城、北直录各个县城茶楼酒馆都有人朗读报纸,为人们解惑。
普通民众除了对清丈田亩、新的作物感兴趣外,更是对本朝忠贞侯、靖宁伯、张铨、王三善的事迹赞赏有加,更是对范文程、李永芳、孙得功、奢崇明、安邦彦等人唾弃不已。
不可避免的,有人注意到英烈永垂碑的材质,多番打听下,终于知道出自皇家,皇家求不到,难道工部咱还没点关系?
多番纠缠下,工部放出风声:要水泥和混凝土配方可以,出钱买,但也不是从工部买,而是从内官监买。还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次直接分五年交十二万两,一种是内官监技术入股,除了正常的赋税外,今后一部分收益归内官监,为期三十年。
进不去皇城找内官监?简单,内官监已经在原来的保大坊现在的宝兴坊开了办公的地方,去那就能寻到。
听说内官监旁边是惜薪司的办公地点,惜薪司有什么好东西?啧啧,我跟你说啊,惜薪司出的煤炉和和蜂窝煤简直是烧水、冶炼的好东西,那小炉子冬天往家里一放屋里必是热乎乎的。
哦?你也想搞那炉子和蜂窝煤?倒是简单,天子说了,炉子和蜂窝煤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蜂窝煤和炉子制作方法都免费。
月报上忠贞侯的立绘和事迹圈粉无数少女和深闺妇人的心,原来我大明还有如此巾帼,不少将门女子和四五岁的百姓女童,都吵嚷着父兄要学武艺,像忠贞侯秦良玉一样征战沙场、报效朝廷。
与之相对的,姓范的算是遭了血霉,范文程两兄弟的通敌卖国、间接或直接导致辽东百姓、大明军户战死、伤残的卖国行径,成功点燃大明从上到下的怒火,二人在忠烈祠的跪像已被扇得锃亮。
北直录姓范的都会被百姓问候是不是跟范文程一家,现在姓范的恨不得不出门,导致兵马司和顺天府出了告示,让百姓理智。
至于寻常百姓则不关心这些,除了前些日子有鸭子的人小赚了一笔外,北直录各府发布告示收购蝗虫干,大家都忙着捉蝗虫换钱呢。
现在大家都总结出经验了,傍晚最好捉蝗虫,一捉一个准,等晒干了就拿去府衙换银钱或米粮。
现在蝗虫不好捉了,许多人家捉了蝗虫都是自己干炒吃。这东西一开始挺膈应人,不敢下嘴,后来听说天子、那些大臣吃了之后直呼美味,现在一顿不吃浑身不利索,百姓将信将疑的自己炒了吃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有孩子的百姓,即使再怎么想换钱,在孩子的吵闹下,还是会留下些当菜吃,这玩意比不上正经肉,但再小也是肉啊,吃吧。
听那谁家的谁说,山东那边因为蝗灾,内阁那姓丁的老家伙一路上收鸭子,带着鸭子大军杀向山东。
可惜去得有些晚,小半蝗虫被当地百姓捉了拿去官府换米粮,现在山东那地界人和鸭子在抢蝗虫,那场面,啧啧。
听说,在百姓的请求下,那姓丁的和官府委屈巴巴的同意百姓可以用蝗虫干换鸭子,换去吃蝗虫?错!换回去吃!他们既要消灭蝗虫,也要消灭和他们抢粮食的鸭子!
在京城和天下商人感念朱由校圣德的时候,八月初五,远行原奴儿干都司的梁之垣和周遇吉使团终于回到京城。
风尘仆仆的梁之垣望着脸上有些笑意的百姓感慨道:“六月出行的时候,京城百姓大多形容憔悴,脸上多是为生活奔波的苦闷,想不到将近两月时光,京城百姓已经能从眼里看到光,陛下真乃圣明之君也。”
周遇吉骑在马上也好奇的四处看着,自己从小生活在辽东,那里的百姓过得比京城的百姓苦多了,若不是陛下亲自点名让他随梁之垣远航,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辽东的土地。
听说辽东被陛下亲自点名还有个叫黄得功的人,现在入了满总兵账下做了千总。
两人带着两辆马车一路观察百姓来到礼部,报道一下,周遇吉被赶去五军都督府报道。在孟时芳和秦良玉、徐希的带领下带上两辆马车去了宫城。
文华殿,早已得到消息的朱由校已经急不可耐的在文华殿等着。
朱由校给已经被晒得黝黑两人赐座。两人刚坐下,苗得宝来报,武之望、杨鹤、朱国祯、朱延禧、李邦华、李起元、沈敬炌、孙承宗、毕自肃、张维贤求见。
这是闻着味过来了,朱由校摆摆手,一群人进入文华殿。
周遇吉有些紧张,还是第一次一次性见到这么多重臣,梁之垣则比较淡定,这场面见多了也就那样。
“陛下,臣等奉命已经联络上朝鲜和东海女真。朝鲜因天启三年李倧反正事,加之其赏罚不信,如今国内不稳,臣宣读陛下诏书、呵斥后又令周将军率人演武才令朝鲜国主心惧之下同意出兵到鸭绿江一带驻守警戒建奴。”
“陛下,朝鲜国一向贫弱,之前萨尔浒之战一箭未发就投降,实在不可依靠。”秦良玉躬身,语气坚定道。
孙承宗、张维贤、徐希等人也都附议。
朱由校点点头道:“朕知,先让梁爱卿他们说完吧。”
梁之垣继续道:“臣等自朝鲜江华出海后,沿朝鲜西侧海域南下,经济州岛和对马岛,有倭寇袭扰。”
朝臣皆是心中一紧,当初从登莱抽调水师就是因为梁之垣等人必须经过朝鲜和日本之间,而日本西部就是倭寇的老巢。
“幸赖周将军指挥、将士用命才击退倭寇、海盗,不过我大明也损失五十又三将士,臣有罪。”梁之垣躬身道。
朱由校正色道:“这些将士都是为大明、为朕牺牲的,让他们入忠烈祠供奉吧。”
谢过朱由校后,梁之垣继续道:“之后臣等,到达虾夷、苦无(今库页岛)两座大岛,岛上百姓渔猎为生,所产不丰,多疾苦,臣等遵照陛下旨意,与其交换茶盐,宣扬大明富饶强盛,百姓多慕也。
“经陛下提醒,从当地百姓手中发现金银,还在虾夷岛上发现石炭,储量丰富。”
说到这,殿内众人呼吸都有些急促,都盯着两人,梁之垣和周遇吉有些不明所以:不就是金银吗?不就是石炭吗?大明又不是没有!额,也不对,大明金银矿确实少了许多,当初自己在苦无岛上接过土着递过来孩童头颅大那么一块金子的时候都激动坏了!
“臣等在虾夷、苦无简单交流、补充物资后,继续北上,入莽哥河(黑龙江下游),在奴儿干都司治所庙街见到一部东海女真,但其部多蒙昧,不识教化,多番沟通后才知道他们是北山女真。
“随后,臣等率领船队继续溯流而上,沿阿速江(乌苏里江)南下寻找多日不得,复又下行,沿莽哥河继续西上,沿松花江(宣德年间正式命名)南下,直至忽儿海卫一代始见东海女真赫哲、鄂温克等部。”
重点来了,朱由校和朝臣提了提神。
梁之垣道:“东海女真各部自万历年间常受建奴袭扰,族中子弟多惨死在建奴手中,妇女也多被掳掠。近些年,建奴更是强征族中青状随军,一来补充兵源,二来消耗东海女真人口,减少后方威胁。可以说,东海女真与建奴乃是世仇。
“东海女真虽有幸得大明教化,但努尔干苦寒,东汉女真各部主要渔猎为生,极其缺盐缺茶缺铁,但有陛下吩咐,臣等注意到东海女真各部毛皮甚多且质地极佳,努尔干林木茂密,不愧是当年宝船木料用地。
“而且,如同在苦无岛,臣在东海女真那里见到金块,足有两个拳头大
“东海女真各部首领哭诉于臣等,只愿陛下和朝廷灭建奴,以还努尔干太平,东海女真各部为此,愿为大明先锋,征伐建奴。”
梁之垣咽了咽口水,讲了这么还真是口渴,殿内一时陷入寂静。
朱由校眼珠转了转,暗中扫了一眼殿中众人说道:“东海女真世受皇恩,忠心耿耿,如今被建奴欺凌,朕实在痛心啊。”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李起元正色道:“陛下仁慈,建奴枉顾天恩,以下犯上,实乃人人得而诛之,今东海女真各部愿像其先祖一样继续效命大明,愿为大明先锋征伐建奴,实乃忠义。以臣之见,当继续以茶盐、兵器援助,状其师,方为大明先锋!”
徐希等人撇撇嘴:你是怎么想的我们会不知道吗?你李起元就是馋人间金银、皮毛和木料!
朱由校不动声色道:“听梁爱卿讲述,想必外面两车东西必定是东海女真各部和苦夷献给朕的,一起出去看看吧,李国祥,先去看看。”说完起身下了丹陛,朝殿外走去。
李起元脸色一黑,什么叫献给您的?还让李国祥出去看看?看什么?难道梁之垣和周遇吉有几十个脑袋敢在车里藏东西?您就是让李国祥去守着的!
李起元大声道:“陛下,陛下,这些东西都是朝廷出了钱粮、兵器从东海女真各部那里换来的的,陛下可不能独吞了!”
一句话说得连远在文华门值守的士卒都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