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登州
兖州府,曲阜,衍圣公府,前上房。
三十三岁的孔胤植穿着青色儒衫端坐在诸位上,眼眸下垂,一脸淡然。
大女婿宋祖乙和二女婿罗尚忠坐在下首。
“公爷,江南已经动了,苏州、松江、徽州、嘉兴、宁波、台州、九江、饶州、广信等地都已响应。”罗尚忠有些兴奋道。
即便是自家人,孔胤植也要求他们称呼自己衍圣公或公爷。
宋祖乙捧着一本书道:“可惜了漕运那边,没想到暴君如此狠辣,连近臣李朝钦都没放过,也,更是可惜了邳州、宿迁卫,要是再晚点就好了。”
再晚点,与南方配合,声势更大些。
三十三岁的孔胤植到现在还没有子嗣,所以他有些忧虑,若真的绝后,衍圣公只能让给旁支了。以至于族中事务,不得不仰赖大女婿宋祖乙和二女婿罗尚忠。
往常天子来山东,大多先直奔曲阜圣人庙祭拜,可如今天子到山东已有半月,盘桓济南府多日,也未见启程前往兖州府的意思。
孔胤植捧着尚书沉思,当今天子,自落水醒来后性情大变,说是有太祖高皇帝托梦要其做个明君才如此。
别的孔家管不了,可清丈田亩、官绅一体纳粮、官员不许经商这几条简直就是要了孔家的老命,若真让朱由校推行成功,孔家交还是不交?
交了就是向姓朱的低头,不交就是违背圣意。
之前自己写了道题本递上去,拐弯抹角的表示清丈田亩、官绅一体纳粮乃是与民争利之举,想劝姓朱的不要施行,可听说京城的朋友说,那道题本内阁已经批了,但被姓朱的留中了。
留中就已经很明显了,自己发狠,派人去联络南方官员、士绅,期望能吓退姓朱的,可无数道题本、奏本递上去,大部分回复都是统一说辞,言说好处,还有一部分听说被姓朱的直接扔进炉子烧了!
姓朱的铁了心要清丈田亩、官绅一体纳粮、禁止官员经商,这是在掘士绅和官员的根,他不仁,也不能怪自己不义!
更何况姓朱的把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废除,说今后科举内容不再从四书五经中取题目,还要把算术这等小道提到与四书五经这些圣典同等地位,这还能忍?这是在打孔家的脸!
不过,朱家天子,自朱厚照后的皇帝,都没有出过京城,姓朱的这次算是再次打破常例了。从姓朱目前的动作来看,不像是个昏君,他南巡绝不是出来玩的,他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稳定南方人心?倒是有可能。
毕竟南方承担了大明绝大部分赋税,若南方乱了,整个大明就乱了。
就在孔胤植思索朱由校为何不先来祭拜圣人和盘桓济南如此之久的原因的时候,老仆来报:朱由校已启程前往莱州府,按照路程,应该到了济南府和青州交界。
宋祖乙微微皱眉,放下书籍道:“公爷,姓朱的如此轻视我家。。。。”
孔胤植放下书籍,起身来回踱步,宋祖乙和罗尚忠跟着站起。
“姓朱的不可能不知道南方已乱的消息,他就这么心大,还敢游山玩水?”罗尚忠不解说道。
孔胤植一边踱步一边问道:“那几个女子处理干净了吗?”
老仆应了,说是已经处理好首尾。
孔胤植想了想说道:“既然姓朱的不顾百姓死活,那就让这把火再大些吧。”
商山南麓,比朱由校晚两天得到南方造反消息的朱延禧、丁绍轼愁眉苦脸的骑在马上。
两人得到江南叛乱的消息后,立刻就请旨请朱由校理科派靖宁伯带人前往平叛,丁绍轼请命亲自去南京宣旨坐镇,都被朱由校驳回。
就连马祥麟夫妇和靖宁伯去请命都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到了现在,丁绍轼还不明白朱由校意欲为何,为何放任南方生乱,对朝廷,对天下百姓有何好处。
“领英侯,听说你昨天在巨洋水钓鱼没钓到大鱼啊?”丁绍轼身后,传来孙承宗的话音。
张维贤自嘲一笑道:“参谋长见笑了,别说大鱼,就连两斤的鱼都没钓到。”
孙承宗瞟了一眼丁绍轼和朱延禧的背影道:“所谓放长线钓大鱼,领英侯不可急切啊。”
张维贤一愣,随即哈哈一笑:“多谢参谋长指点。”
已经领悟过来的丁绍轼看向前方的龙旗,喃喃道:“陛下,你究竟想钓多大的鱼?”
潍县(今潍坊市),有点赶时间的朱由校没跟陈家本家废话,把齐河的陈德有直接扔到本家大门前,让其当着陈家本家和潍县父老的面,把陈家本家干的丑事一一讲了出来,再加上锦衣卫和东厂搜集到的情报和证人。
在百姓哭泣和感谢中,朱由校大手一挥,锦衣卫开始在陈家哭爹喊娘声中直接抄家,连带黄家、徐家、刘家,潍坊几大家族成为历史。
这几家的罪状连丁绍轼、李起元、黄克缵他们都不想站出来求情,李起元、沈敬炌更是激动的搓手:终于又有小钱钱了!可以接着搞事情了!
留下李起元和一部分锦衣卫继续抄家,朱由校带着大部人马继续朝登州行进。
两天后,朱由校站在登州城墙,看到了令人心旷神怡的海面。登州外海,正值上午,只有出去的渔船,还没有回来的渔船。
强风下,海浪阵阵,拍打着沙滩和崖壁,海风中,夹杂着海的味道。朱由校看向北方,后世大连的方向,以海景闻名的大连。
朱由校此时正想乘船去看看,但也知道,自己要去,别说丁绍轼、袁可立,就连张嫣都会跪在地上死谏。
马祥麟、张凤仪、冉跃龙、靖宁伯都是第一次见到大海,朱由校让他们下去自己玩耍,自己身边有锦衣卫和腾骧卫,先不用他们护卫。
四人起先忸怩几下,最后还是朱由校下了旨意才让他们去海边玩耍,并让白再香和张凤仪护卫张嫣,让其也下海玩玩。
身形有些消瘦、已经六十有三的袁可立穿着绯红官服,亦步亦趋的跟着朱由校,张维贤、孙承宗、南居益、金良辅、吴尧言随行。
朱由校侧身看了一眼袁可立,说道:“金良辅,安排御医给袁爱卿看看。”
“奴婢遵旨。”尽量服
“臣谢过陛下。”袁可立对于突如其来的圣恩表现得很平静,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沈爱卿何时归来?”朱由校摆摆手问道。
袁可立拱手道:“回陛下,沈提督于明日归来。”
登莱水师改为北海舰队的旨意和文书早已送达,只是登莱之前并无得到天子率领朝臣前来的消息,沈有容带领新招募的士卒出海训练去了。
“见到熊廷弼的捷报,袁爱卿有何想法?”朱由校想了想,还是等到明日沈有容回来后再讨论一些事。
“陛下,于大明而言,这是提振人心的好事,于臣个人而言,臣也羡慕得紧。”袁可立选择实话实话。
“哈哈哈,袁爱卿倒是实诚,朕喜欢。”朱由校开怀笑了几声,继续道:“爱卿这样说朕就放心了,朕还担心爱卿不甘落后,想与熊廷弼一较高低,亲自命人攻打盖州,是朕多虑了。”
巡视了下城防,朱由校去了船厂。
随着朱由校下旨扩建登莱水师,袁可立又召集了一些工匠打造战船。
船厂内,因为朱由校之前吩咐的流水线作业,现在运行起来比较有条理,倒是有几条船因为进度原因,还没有按照流水线作业。
袁可立给朱由校、孙承宗、张维贤、南居益介绍。
“陛下,登莱水师因为要跨海行动,但面对的是不同水战的建奴,所以船只主要以苍山船、海沧船、网梭船、乌艚为主。”
跟在后面的南居益看着这些船眼热不已,要是当初福建有苍山船、海沧船多好,打个尼德兰还不是轻轻松松。
“北海舰队现在有多少战船?”朱由校拍了拍一艘正在组装的海沧船问道。
袁可立诉苦道:“遵照陛下之前旨意,裁汰老旧低价卖给渔民后,北海舰队上下目前战船有一千余艘,水兵一万三千余。
“已经开始建造新的福船和苍山、海沧船、乌槽船,第一批建造十二艘,其中福船八艘。”
一千余艘,大多不过是小船罢了,今后都是大型战船的天下。
朱由校无语,农耕社会历来不重视海防啊,不过好在已经开始了。转身看到正在看着船厂的南居益道:“南爱卿,你跟西洋人交过手,说说西洋人战船的优缺点吧。”
张维贤轻咳一声,南居益才回过神来来,请了罪,在孙承宗的提醒下,精神一振说道:“陛下,西洋人的三桅战船航行快、装备的火炮和弹药也比我们多,操作也相对简单,缺点嘛,可能就是小了些,比福船小了两圈。”
“哦,爱卿可能根据你的经验指导北海舰队改进福船?”朱由校笑着问道。
袁可立、孙承宗都是眼睛一亮,期待的看着南居益。
南居益犹豫道:“陛下,非是臣不愿,臣于造船实在是个门外汉,恐怕误了改进大计。”
“放心大胆去做,出了什么事朕担着。爱卿也放心,爱卿大才,不会让你留在这里监工的,你还要随朕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