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漕运积弊(求订阅 求月票 推荐票)
消息是瞒不住的,何况有叛军大张旗鼓的传播,很快,江南各地都知道荆王想做皇帝的美梦了。
京杭大运河,官船、民船往来如梭,载人运物往来不断,好不热闹。
运河两旁的道路,行人如织,富贵者前呼后拥,贫困者脚步匆匆。
淮安位于黄河与运河的交叉口,也是重要的商贸中心,货物、人员在此交汇,不愧是艰难繁华之地,同样,也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
“老爷,我与恒伯(吕兆熊字)说过植树固沙之事,鉴于运河沿线河流注入的泥沙,导致运河多有淤积,运河连年修筑河堤、清理河道,靡费甚多,恒伯也同意在运河及周边江河植树固沙,黄河及运河植树固沙就以淮安府为起点,之后是徐州、河南和山东,诸部推广到大明上下。”
比朱由校提前一段时间到达淮安的李从心,在与同样返回淮安的吕兆熊商议一段时间后,求见朱由校之后说道。
一身便服的朱由校点点头道:“不错,就这么办吧。”
指着岸边的树木,朱由校道:“这些树木是朝廷的还是百姓的?”
吕兆熊低声道:“老爷,大部分是朝廷的。”
“植树固沙是好事,但树木大了也会毁坏河堤、河道,也容易伤人,百姓种树成材不易,李从心以为该当如何?”
树木并不是越高大越好,特别是在路边、河边、墙边的树木,小则毁墙毁堤,重则砸倒商人、破坏修筑的堤坝,造成人为洪涝,后果不堪设想。
再说,即便植树固沙,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建房、做家具,还是烧火做饭、取暖,都要用到木材。百姓之树木,不可随意夺之。
李从心想了想道:“老爷所言有理,对于百姓种植的树木,我建议由朝廷按市价收购,以便统一管理,之后成材,可伐之,栽种新的树苗,如此往复,可保固沙,也可保百姓利益。”
朱由校背着手,手中把玩着折扇笑道:“倒算是个办法,金良辅,你觉得如何?”
金良辅低首道:“老爷,李掌柜的主意虽好,但这其中容易滋生贪腐,朝廷从百姓收购树木,容易上下其手。”
李从心和吕兆熊皱眉,这倒是。
“哦?你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朱由校看着一条船上应分而立的两个文人,一副玉树临风的样子,对着两岸人指指点点,好似指点江山。
“老爷,两位掌柜,老奴以为一是以月报普及植树的好处,于公于私都写,让天下都认识到不随意伐木的好处;二是可以以律法约束官府、百姓不得随意砍伐树木,但俗话说的好:不修不成材,可以允许百姓修枝以保温暖;三是天下营建现在都离不开木材,百姓为自己建造房屋而种树乃是常礼,不允许百姓伐木如同不允许百姓穿衣一般,可在律法和月报中写明,百姓伐自己树木可,但需补种,并保证成活,令乡里监督,检举者有奖,乱伐不种者有罚。”
金良辅娓娓道来,李从心心悦诚服,朱由校笑着不说话,吕兆熊犹豫道:“金管家所言甚是,不过,臣以为,也要限制朝廷乱伐。”
朱由校哈哈一笑,吸引不少行人目光,用折扇指了指吕兆熊道:“兆熊说到朕心坎里了,所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们不能光限制百姓,也要限制朝廷和官府,准确的说是官员。”
转了下手中折扇,朱由校继续道:“朝廷和官府势大,一旦带坏了头,别说普通百姓,就连街边乞丐都会对你嗤之以鼻。
“如今有水泥和混凝土,坚固耐用,比木材更耐水火,今后钢铁产量往上提,使用混凝土和水泥的百姓和商户会越来越多,木材的需求也会下降。
“但木材的舒适感是混凝土代替不了的,也不是所有人用得起混凝土和水泥,木材也不会消失,普通百姓、更偏远地方的百姓更是离不开木材。
“所以,木材不好禁绝。这样吧,今后朝廷和各地官府新建衙署都以混凝土而成;命三法司新建对于保护树木的律法,不是一体禁绝,而是重在引导保护,官民一体,允许百姓和官府伐木,但要补种五到十颗幼苗,且必须保证一到两颗幼苗成活。
“命崔呈秀和杨涟宣传植树固沙的好处。
“剩下的细节和不足之处你们下来和三法司讨论吧。”
几人领旨后,朱由校站在岸边,指着浑浊的运河水问道:“兆熊,对这运河有什么想说的,与老爷我说说,什么都可以说,好的朕听腻了,恕你无罪。”
吕兆熊看了李从心一眼,见其微微点头后放心道:“老爷,我虽然才履任不到一年,但也对这漕运诸多痛点深恶痛绝。”
朱由校示意吕兆熊继续,吕兆熊顿了顿说道:“其一,官船都不缴税,导致漕运入不敷出;其二,官员多用官船行私事,游玩、夹带货物等;其三,沿途码头多被当地士绅豪强免费占用五六甚至七八;其四,地方官府役使漕运兵丁为私用,兵丁怨声载道,也使一些漕船、仓场时有缺人,隐患重重;其五,漕运修筑堤坝、清理淤泥徭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致家中田地荒芜,多有破家逃亡者,虽有张太岳变法,百姓不足银,徭役依旧繁重;其六,漕运淤积严重,几乎每年都要清淤,然而朝廷没有那么多钱粮,即便漕运有自己收上来的钱粮,多被贪官污吏贪墨。”
吕兆熊算是豁出去了,把漕运的积弊都讲了出来,有些忐忑的等着朱由校发话。
朱由校似笑非笑的转头看向江秉谦:“巡漕御史刚被砍了头吧,这些问题为何不见他报来,蛇鼠一窝啊。”
江秉谦羞红了脸,朱延禧和孙承宗心中一叹,知道朱由校这是非常不待见现在所谓的御史。
朱由校摆摆手道:“监察还是要监察的,都察院以后多微服私访,大张旗鼓的来还提前告诉地方要查他,这到底是想查还是收受贿赂,哼!”江秉谦苦笑着领旨,这一路南巡,每到一个地方,几乎都有御史渎职,也难怪陛下如此不待见都察院。
“王天仪,魏忠贤,去查吧,查到地方官员、士绅以公谋私、贪墨钱粮、私自役使军卒和百姓的,先不用上报,直接抓,江秉谦派人好好学学!”
“是。”
王天仪、魏忠贤和江秉谦领旨,王天仪和魏忠贤退出队伍,亲自带着人去查。
朱由校看着吕兆熊笑道:“贪官、豪强解决了,也给爱卿暂时解决了钱粮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以公谋私的事了,江秉谦和黄克缵就在这,你们最近就明察暗访,先拟个条陈出来,禁止以公谋私,制定相应的律法,鼓励民间举报,举报成功者,其家产分其一成,保护好举报者。”
江秉谦和黄克缵领旨。
“徭役。。。。”朱由校喃喃道。
虽然有张太岳的一条鞭法,但大明到现在也有人交不起钱,不得不出力,不过之后新的赋税全面展开,就会杜绝这一现象。
“本来是想一点一点来,看来是等不了了,拟旨,自明年起,漕运一切徭役废除,改为招募。”
今日李起元没有跟来,丁绍轼有些苦笑道:“老爷,虽然是好意,但一来钱粮不趁手,二来恐怕滋生贪腐。”
“钱粮不够就多想办法开源,如今清丈田亩、官绅一体纳粮,钱粮只会越来越多。贪腐不是有都察院在吗?还是说都察院不堪重任?”朱由校淡淡看向江秉谦。
江秉谦连忙拍胸脯保证会好好清查贪腐,病情锦衣卫和东厂监督。
感谢囍墨玉麒麟、书友xxx高山有阅、漫游费流量的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