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三百吓得脸色惨白,就听到“嘘”的一声,这声音似乎有点儿熟悉。
“三百,跟我走。”
声音更加熟悉了,在幽州城的时候,那位仙人道长身边的徒弟。
石三百回过头来,果然看到的是哲哥儿的脸,但石三百的内心也有波动,他不仅是仙人道长的徒弟,他还是阿爹阿娘的儿子,那日归京之时,他在人群里看到了他。
哲哥儿的轻功自是不必说,他拉住石三百的手,就这么将他带走了。
这一路走远了,哲哥儿方停下来,却是一处屋顶上,他这才指着前头衙门处说道:“可知这周围都藏着人呢。”
石三百惊了一跳,他已经等了许久没看出异样。
哲哥儿自然知道三百的疑惑,他跟阿爹学功夫的时日不长,而且那个时候的阿爹没了记忆,功夫也没有章法,所以三百听不出那周围埋伏的人的气息,也是正常的。
三百还想多问几句,哲哥儿却是不打算细说了,而是带着他一路狂奔,来到了一处破庙里。
这处在外城城西最贫穷之地,平素这儿多是乞丐留宿之地,今夜倒是没有见到乞丐,许是京城闹出来的动静,这些乞丐也不敢在庙里留宿,寻了安全之处。
石三百被哲哥儿拉来破庙里藏身。
到了破庙的石三百脸上难掩悲伤,阿爹阿娘的死,还有到死也没有回来认下他和妹妹,尤其还有妹妹的失踪,小小年纪的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衙门外有人要杀他,找妹妹的唯一机会也没有了。
石三百难过的在石阶上席地而坐,穿着锦衣的哲哥儿见了,也跟着他坐了下来,这让石三百有些意外。
“你为何要去衙门?”
石三百去衙门,一是为了报官寻找妹妹,二是为了报官告知真相,关于贤王和贤王妃的死,他知道那些贼人藏于何处,眼下去抓还来得及。
然而报不了官,什么也做不了,自己的性命还是别人救的。
石三百将心底的话一并说了,说着说着就落下了眼泪。
哲哥儿也不过比石三百大了两岁余,可这两岁横在他们中间的却是一个沉着稳重,一个孩童心性。
从小到大,哲哥儿就知道自己出身不凡,打小就得在胸前带着国师给的挂坠隐藏自己的身份,同时还不得在父母身边长大。
好不容易过了国师预言的时间,他下了山,却不是回京城认祖归宗,而是流落江湖,四处打探爹娘的消息。
所以莫看哲哥儿年纪小,经历的事情那可不少,此刻的他在石三百面前,更像是一个大人。
“三百莫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何不进庙里看一眼。”
哲哥儿温各的话止住了石三百的哭声,他抹去眼泪疑惑的看向哲哥儿,看到他温和的眼神里带着肯定,心头突然起了希望,于是从石阶上起身,快步往庙里走。
石三百一进庙里,就见那菩萨下铺有一张草席,还有暖和的被褥,而上面躺着的不正是他失踪了的妹妹石阿奴么?
石三百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的揉了揉,三步并做两步的来到妹妹面前蹲身,伸手去探鼻息,身后,哲哥儿不知几时已经跟进来了,他笑道:“是活着的。”
石三百的小心思被点破,有些不好意思。
哲哥儿接着说道:“我见阿奴妹妹苦等在一间成衣铺前,怕她出事,就将人带走了。”
所以妹妹还是听了他的话,去了三娘子的铺子等他的,奈何三娘子出门看热闹去了,便与妹妹错过了。
石三百的心头落下大石,摸了摸妹妹的额发,心情好了不少,可是一想到妹妹醒来后得知自己失去爹娘,那得有多伤心,这个消息他定要瞒住了,不得告诉家里人,不想他们再次受伤。
哲哥儿又坐回石阶上,石三百也走了出来,在他身边坐下,道了声谢谢。
石三百寻回妹妹,理智也回来了,这会儿再一细想,看着哲哥儿温和的脸,并没有伤痛的神情,他心底莫名升起了希望。
“可是还有什么没有告诉我的?”
哲哥儿很是惊讶,三百聪明呢,难怪没有阿爹阿娘在,他小小年纪也能在京都生活,底下人来报,哲哥儿可是知道了三百不少消息,他在京城里可是做生意的小能手,过得还算富足。
哲哥儿笑了,“倒是被你猜出来了,我没办法向你详细说出,不过阿爹阿娘并没有死这件事还是可以告诉你的,还有。”
哲哥儿看着露出惊喜的石三百,接着说道:“还有就是,我同爹娘归京,没有第一时将你们接入府中,是有苦衷的,眼下不是将你们认回来的好时机,三百,你能体恤阿爹阿娘的想法么?”
虽说没有说明原由,但有了兄长这一句话,石三百的心底已经甜滋滋的,于石三百来说,阿爹阿娘还活着,那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即使他们不认他们,他也不会怨他们,他一直都知道,爹娘是有原因的,只是他不懂。
哲哥儿没有想到三百接受得这么快,高兴的拍了拍的肩膀,这就问道:“好了,说了这么多,你今个儿也吃了苦头,差点儿送了性命,如此,想不想报仇?”
报仇?他可以报仇么?可是他不会功夫。
但看哲哥儿坚定的目光,石三百激动的点头,“想报仇。”
“想报仇,那可得先拜师,我教你功夫,你以后听我的。”
石三百有些犹豫,阿爹以前教过他功夫,如今兄长要教他功夫,是真的么?那是不是代表着以后都能见到兄长,可是今日他暴露了,那些人一定会寻上门来,这样一来只会拖累兄长。
哲哥儿没想到三百心目中的顾虑,还以为他吃不练功的苦,便说道:“我知道父亲不日便要接掌京师营,你若是不跟着我学两年功夫,以后想要入京师营投军,那怕是不会收的。”
去京师营投军?石三百都不敢想的事,可是兄长却如此坚定的告诉他,他岂能不愿意,他巴不得学功夫,即使不是投军,也能保护家里人,而不给阿爹阿娘成为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