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机会究竟在哪里呢?李华到现在都还被拘捕着,为师实在是不敢确定他到底会不会把咱们太平道准备起事的具体时间给吐露出去。在此之前,一直都是我们隐藏于暗处,而敌人则暴露在明面之上。可一旦这个重要的消息有所泄露,那么双方之间的攻守态势可就要彻底发生转变,又怎么能称得上是机会呢?”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紧紧盯着武文彬,似乎想要从他那里找到答案,他深知这个问题的答案关乎着太平道的生死存亡。
看到师父如此担忧和困惑,武文彬却是轻轻一笑,胸有成竹地开始向张角分析起来:
“师父您先别急嘛。其实呢,此前咱们一直都在暗自揣测李华的突然失踪极有可能意味着我们起事时间的秘密已经遭到了泄露。然而,就现今的状况而言,依弟子之见,李华大概率并未开口泄密!要不然的话,为何青州那边要费这么大周章地将他押解至冀州刺史府呢?按常理来说,如果他们真的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以及关键信息,完全可以直接出动大军前来围剿咱们,或者干脆将此事呈报给朝廷即可,何必多此一举呢?所以,从这点上来推断,李华应该还是守口如瓶的。
只要他没有泄露机密,那对于我们来说,这不正是一个绝佳的转机吗?”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让张角更加清晰地理解他的思路。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只要李华还没有开口,他们就还有机会。
听到武文彬这番鞭辟入里的分析后,张角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中不断思索着武文彬所说的话。
他回忆起太平道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从最初的几个人传道,到如今拥有众多教众和据点,其中的艰难只有他自己清楚。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定的基础,绝不能因为这次危机而功亏一篑。
须臾,他微微颔首,表示认同这其中蕴含的道理。
然而,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于是他紧接着追问道:
“即便目前消息尚未走漏风声,可李华仍被扣押在敌方手中,谁也无法保证他是否会吐露实情。那么,我们究竟还有何胜算可言?”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迷茫,期待着武文彬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他渴望从武文彬那里得到一丝希望,一丝能够带领太平道走出困境的希望。
武文彬郑重地点了点头,似乎早已料到张角会有此一问。
他稍作停顿,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后不紧不慢地开口回答道:
“诚然,我们的确难以笃定李华最终会不会向敌人供出实情。但关键在于,只要能够确认当下朝廷对我太平道具体的起事日期尚一无所知,那局势于我们而言,依旧存在着巨大的转机与操作空间!”
言罢,他见张角正欲再度发问,连忙摆了摆手示意其先不要打断自己,接着又滔滔不绝地讲了下去。
“现今,我军已成功攻克巨鹿郡,总算拥有了一定程度的战斗力。不过,如果我们趁热打铁,一举夺下整个冀州地区呢?要知道,冀州乃是富饶之地,物资充盈、人口众多。而且,我太平道在此地根基深厚、民心所向,一旦我们登高一呼,必定应者云集。届时,以一州之强大实力作为后盾,再结合我们预先安插在洛阳以及天下各个角落的暗桩内应,待到起事之日来临之际,必然犹如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横扫整个大汉江山!”
说到此处,武文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双手挥舞着,仿佛已经看到了太平道崛起、改朝换代的辉煌场景。
他的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然而,就在武文彬话音刚落之际,张角那颗本就躁动的心瞬间像是被点燃了一般,熊熊燃烧起来。
遥想当初,根据他们精心策划的方案,决定于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这一特殊时刻揭竿而起,以响应那句震撼人心的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如此一来,便能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之优势,想必那时起义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提升。
可是,这终究只是张角等人心目中美好的设想而已。
且不论在整个行动过程当中是否会横生枝节、突发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
即便是所有环节皆进展顺利、万无一失,仅凭着他们这群出身低微、毫无背景可言,甚至连一个顶尖谋士都未曾拥有过的农民军,想要与强大的大汉正规军正面交锋并取得胜利,其结果实在难以预料。
张角深知农民军的弱点,缺乏训练、装备简陋,在面对训练有素的朝廷军队时,往往处于劣势,他曾无数次在梦中梦到太平道的起义军被朝廷军队无情地镇压,醒来后冷汗湿透了衣衫。
不过此时此刻,情况已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因为张角幸运地得到了武文彬这样一位智谋超群的弟子兼未来的女婿相助。
有了武文彬在身边为其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张角突然感觉到自己距离实现那个伟大目标似乎不再那么遥远了。
想到这里,张角激动得情不自禁地将双手用力一拍,口中高声喊道:
“彩!为师如今有文彬你从旁协助,真可谓是如虎添翼啊!从今往后,所有事宜均依照文彬你的计策执行,无论你提出何种要求或建议,为师都会毫不犹豫地全力支持你!”
他站起身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他仿佛看到了太平道在武文彬的帮助下,推翻汉朝,建立一个全新的太平盛世,百姓们安居乐业,再无苛捐杂税,再无压迫剥削。
看到张角如此这般表现,武文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满足感和喜悦之情。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张角能够虚心听取并采纳自己所提出的建议,这一点已然超越了众多农民军起义的首领。
要知道,在这个充满变数与挑战的时代里,领导者能否广纳良言往往决定着整个团队的兴衰成败。
倘若张角一意孤行,对他人的意见置若罔闻,那么即便是足智多谋如武文彬者,恐怕也是无计可施。
武文彬深知自己的价值,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决心不辜负张角的信任,带领太平道走向辉煌。
值得庆贺的是,如今的情况并非如此糟糕。
身处这个被称为高武版的三国世界之中,武文彬深知自身的战斗力尚显不足。
面对那些拥有惊世骇俗战力且名垂青史的名将谋臣们,他着实难以与之抗衡。
若是贸然脱离张角这位强大的战力庇护,仅凭武文彬一己之力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势力,并妄图推翻大汉王朝进而自立为王,那无异于痴人说梦,距离死亡深渊也仅有咫尺之遥。
毫不夸张地说,哪怕只是朝廷随意派遣出一名顶尖级别的武将前来征讨,武文彬恐怕都会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坐以待毙。
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必须借助张角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不过好在目前的形势对于武文彬而言还算有利,因为通过协助张角不断扩张其实力范围,实际上也就等同于在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更何况,张角早已应允将其爱女张宁许配给武文彬。
如此一来,待到日后时机成熟之际,张角名下的全部家业自然而然便会落入武文彬手中。
每每念及此处,武文彬的嘴角便会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自信而又豪迈的笑容,心中更是豪情万丈,仿佛已能预见自己功成名就之时的辉煌景象。
于是乎,他按捺不住内心激动,连忙拱手向张角进言道:“师父,依弟子之见,此刻时不我待,应当速速集结大军,一举攻入那刺史府!”
张角眼中闪过一丝决然,重重地点头:“好!既然如此,便依你所言。文彬,这调兵遣将之事,就全权交由你负责。务必做到万无一失,一定要抢在李华被押送至冀州刺史府之前,将他救回来!”
武文彬领命后,立刻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军事行动。
他先是召集了太平道中最为精锐的将领,在议事厅中展开了一场紧张而激烈的讨论。
议事厅内烛火摇曳,将领们的身影在光影中晃动,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诸位,此次任务关乎我太平道生死存亡。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最为周全的营救计划。”
武文彬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将领,“据可靠消息,李华被押送的队伍,会途经清风岭。此地地势险要,山路崎岖,两侧山壁陡峭,中间的道路狭窄蜿蜒,是我们设伏的绝佳地点。”
一名身材魁梧的将领站起身来,抱拳行礼,声若洪钟:
“圣子大人,末将愿率先锋部队,在清风岭山口堵住敌军去路,为后续部队争取时间。末将定当身先士卒,绝不退缩!”
他的声音雄浑有力,带着一股无畏的气势,仿佛一把出鞘的利刃,随时准备撕开敌人的防线。
武文彬微微颔首,思索片刻后说道:
“此计可行,但敌军必定有所防备。你率先锋部队吸引敌军主力后,务必坚守阵地,不可贸然出击。我会安排精锐弓箭手在两侧山壁设伏,他们皆配备强弓利箭,箭尖淬有剧毒。待敌军进入包围圈,万箭齐发,打乱他们的阵脚。弓箭手们务必隐藏好身形,利用山壁的岩石和树木作为掩护,在最佳时机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随后,又有将领提出担忧:
“若是敌军得知我们设伏,绕道而行,又该如何是好?”
武文彬微微一笑,似乎早有预料:
“我们早已安排了暗哨,这些暗哨皆是轻功卓绝之辈,他们隐匿在山林之间,密切监视敌军动向。一旦发现敌军有绕道迹象,我们便在他们必经的另一条小道上布置陷阱,那些陷阱会用尖刺和绳索制成,尖刺深埋于地下,绳索则横跨道路,马匹一旦踏入便会受惊失控,摔落于地,迫使他们重回清风岭路线。同时,安排小股部队在旁骚扰,这小股部队机动性强,擅长游击战术,利用地形优势,不断偷袭敌军侧翼和后方,让敌军不得安宁。”
在经过一番详细的讨论和部署后,各项作战计划终于确定下来。
武文彬又亲自前往军营,鼓舞士兵们的士气。
军营中,士兵们身着简易的铠甲,头戴黄巾,手持兵器,神色间带着紧张与期待。
铠甲虽然简陋,但擦拭得干干净净,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弟兄们!青州渠帅李华如今深陷险境,他是我们太平道的兄弟,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理!此次行动,我们不仅是为了营救李华,更是为了我们太平道的未来!”
武文彬的声音在军营中回荡,激昂而振奋人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让朝廷知道,我们太平道绝非等闲之辈!我们要为了心中的太平盛世而战,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而战!”
士兵们被他的话语所鼓舞,纷纷振臂高呼,士气高涨,手中的兵器挥舞着,发出铮铮的声响,仿佛在向敌人宣告他们的决心。
他们的呼喊声汇聚在一起,如同滚滚雷声,响彻整个军营。
与此同时,
武文彬还不忘安排后方的保障工作。他命令后勤人员准备充足的粮草和兵器,确保前线作战的士兵们无后顾之忧。
粮草被整齐地堆放起来,一袋袋码放得如同小山一般。
兵器也被擦拭得寒光闪闪,刀枪剑戟摆放得整整齐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