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现实还是被这名将领说中了,这次劫粮事件,还真是误打误撞。
原来坐镇安庆指挥的曾国藩知道攻下南京,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儿。
哪怕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带兵进入了南京城外雨花台,威胁着南京,但是曾国藩也知道自己弟弟根本不可能打得下南京城。
所以曾国藩并没有急着让湘军主力进入驻南京帮助曾国荃,而是让弟弟曾国荃原地驻守就行。
这里看到没?
我写太平天国这边的时候称“”南京“”为天京城 。 讲朝廷这边的时候 我把南京称为南京城。
因为太平天国建都南京之后,改名为天京城, 大有压迫北京的意思。
而太平天国上到天王或者下到平民百姓,都称南京为天京。
朝廷这边 他们是不承认天京这个名字的, 朝廷只承认南京就是南京。
好了,言归正传........
曾国藩盯上了南京城的钥匙.......九洑州。
“”只要我们拿下九伏州,必然可以断了长毛通往南京的粮草要道,咱们的攻城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到时候饿也要饿死这些长毛“”
这是曾国藩的计划。
..........
所以曾国藩才命令水师一部分,以及部下李世忠带主力队伍,去攻打九伏州。
可没想到李世宗的队伍摸黑行军,在前往九伏州的路上,竟然意外的与太平天国护送粮草的队伍相遇。
李世忠当时带着一万多人与太平军两千多人的护送军遭遇,这是双方都没想到的。
得知与自己遭遇的竟然是太平军送往南京城的护粮队,李世忠大喜。
“”没想到,半路上让老子捡个大便宜“”全力下去,给老子杀光他们,抢粮“”。
..........
随后李世忠发挥它的优良传统,喜欢抢劫杀人的传统,命令部队猛烈进攻。
他们仗着人多,一时杀得太平军片甲不留。
当时天又黑,路又崎岖,周围不是山坳就是树林,不过听得见的到处都是枪声,能看清前方的也只有手中的火把。
护送粮草的太平军根本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
有的人认为对方只有几百人,有的人认为有上千人,但是大家都保持乐观的态度,认为很快可以击退这些人。
典圣粮官为了安抚众人:
“”这不过劫粮而已,我们人多不必惊慌“”
..........。
为了以防万一,这支太平军的典圣粮官还是将队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下来阻击敌人。
另外一部分则护送几万名挑夫,力夫挑着粮食,推着马车,往天京城方向狂跑。
可没想到清妖太多,一下子就把阻击他们的太平军给击溃,阻击的太平军这才知道对面最少有上万人。
太平军一千多人经过浴血奋战,依旧没有杀出重围,最后全军覆没,就连将领典圣粮官也被杀。
杀完这支队伍后,李世忠的骑兵立刻追赶逃逃跑的运粮队伍。
可队伍中这些力夫,挑夫们,挑着担子,推着马车,他们怎么可能走得快呢?
湘军仅仅半个小时就追上来了,来了之后见人就杀,杀得人头滚滚。
现场一下子大乱,力夫,挑夫们害怕被杀,纷纷丢下担子,各自逃命去了。
最终这场遭遇的劫粮大战,以湘军意外收获五万担粮食而告终。
李世忠也因这次劫粮有功,被朝廷赏赐,被曾国藩另眼相待。
曾国藩本来让李世忠去当炮灰的,可没想到李世忠却给他带来了五万的粮食 这让曾国藩笑的嘴都咧开了:
“”哈哈哈哈,这个李世忠真让本帅刮目相看呀“”
“”搞了这么多粮食,一下子解了我军燃眉之急“”
..........。
随后曾国藩命令水师船队,将这些粮食打包运送到曾国荃那里。
好事肯定要优先给自己人嘛!
其实曾国藩身为两江总督,他背靠朝廷,但是打起仗来,他的压力也是十分大的。
每天一睁眼,就是十几万人的开销,就是十几万人的口粮,都需要解决。
他的压力大到都得了病,一种恐怖的皮肤病,这个皮肤病瘙痒,脱屑,严重的时候甚至遍地生疮,痛楚难忍。
按现在来说应该叫做“”牛皮癣“”。
据说,曾国藩得了这个病,年轻的时候还不怎么严重,后来组建湘军压力变大之后,他身上的皮肤病就愈发严重。
每天特别痒,用手抠,越抠越痒,抠的身上都是皮肤渣子,甚至还有流出脓水。
曾国藩的皮肤病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据野史记载
曾国藩攻破安庆之后,十分高兴,手下给曾国藩送了一名美女,此女子姓陈,芳龄20岁。
曾国藩看了之后十分喜欢,于是将她纳为小妾。
结果在洞房花烛之日,小妾陈氏看到曾国藩脱去衣物的一瞬间,身上的脓疮像月球表面一样,凹凸不平后。
竟然吓得哇哇大哭,哭得死去活来。
曾国藩见花了这么多银子娶的小妾竟然如此嫌弃自己,曾国藩大怒:
“”只有我嫌弃别人,哪有别人嫌弃我的道理“”。
.........。
小妾陈氏的行为让曾国藩变得毫无兴致,曾国藩十分生气的随后离开了。
至此,曾国藩再也没有碰过那个女人。
后来,陈氏在1862年得病,1863年因病身亡,年仅22岁。
具体是怎么得病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这只是野史的记载,不能信。
但是曾国藩得了皮肤病,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他老婆会不会厌恶呢?
还真是有可能!
...........。
言归正传。
大家知道这个抢掠太平天国粮草的李世忠是什么人吗?
他就是太平天国四大悍将之一的李昭寿。
李昭寿投降清廷之后,当即献了三座城池给清廷。
清廷一高兴,不仅赏赐李昭寿官职,还给他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李世忠“”
从此李昭寿改名为李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