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钟罄交织着,两侧是身穿官用冕服的文武,手持笏板,微微低头,眼神中满是虔诚。
夏侯献走下金根车,在祭司的陪同下走至祭坛下方。
随即,鼓乐声止,只听到风吹着动着旗杆发出的“烈烈”声。
面前,数名礼官跪在地上,将樽中酒灌洒于地。
一名礼官走来提醒道:“陛下当拜。”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连忙上前,毕恭毕敬地为皇帝整理龙袍下摆。
夏侯献微微点头,提起下摆,伏拜于地。
“兴!”礼官大声道。
夏侯献随即起身。
“拜!”礼官再次出声。
天子身后的文武百官齐齐伏拜于地。
“兴!”
百官起身。
“陛下,请。”礼官示意天子升阶。
夏侯献抬头看了一眼台阶,迈出第一步的时候,竟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很快又感到如释重负。
这种感觉有些奇妙。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沉稳地踏上长长的石阶。
一步,一步....
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江山社稷的重量。
登上祭坛,入眼是丰盛的祭品。
有牛羊、有五谷、有美酒、有玉器和丝绸。
祭司口中念念有词。
中书侍郎钟会洗爵后,将酒樽跪授夏侯献。
夏侯献接过,交给一名礼官,那人往樽中舀了些酒,再次递还给他。
夏侯献走到诸多天神的神座前,将酒奉上,再次跪拜。
“兴!”
夏侯献再拜,终是起身。
中书监韦诞递上册文,夏侯献轻轻接过,简单过目。
夏侯献站定在祭坛中央,面朝正南,
礼官高声吟诵祭天文:“皇帝臣献,敢用柔毛、刚鬣、明粢、醴齐,祗荐于皇天上帝、后土神只……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稷永昌,祖宗庇佑……”
香烟袅袅升腾,将夏侯献的身影笼罩其中,使其仿若置身仙境。
台下,百官与侍从皆跪地叩首,跟随皇帝一同祈祷。
这一刻,夏侯献仿佛感受到上苍的注视。
莫非这世界真有神明?
心中失笑一声,有也好,没有也罢。
称帝只是开始.....
朕要的,是天下承平,是君临天下。
如此,朕来这世间走一遭才不枉此行。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山呼海啸的声音在南郊祭坛的上空回荡,久久不散。
.................
祭天仪式后,夏侯献率文武百官返回洛阳城。
仪仗进入平昌门,顺着铜驼大街一路北上,路边洛阳百姓山呼万岁,热闹非凡。
在快要到原相国府的时候,仪仗缓缓停下。
此处距离原相国府只有两个坊的距离,位于大街东侧,这便是洛阳太庙。
夏侯氏宗庙既迁入洛阳,自然是要追封的。
夏侯献原本还有些犹豫,是否将父祖只追封到王?
毕竟当年刘秀只把自己的亲生父亲刘钦追封南顿君,祠庙还安在南阳。另外出于政治、礼仪等需要,还尊奉汉宣帝刘询为祖父,汉元帝刘奭为父亲。
后面仔细想了想,我父祖为大魏流过血,连个皇帝都不追封,像什么话!
于是他心一横,下令将曹氏宗庙迁于邺城,把自家的梁国太庙搬到了洛阳。
夏侯献决定追封两代,即到祖父夏侯惇为止。
追皇祖为宣皇帝,庙号高宗,夫人丁氏为宣皇后。
追皇考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什么?
你说夏侯惇和夏侯楙不好跟曹操父子解释这事?
没事,你们放心去。有问题,让他们上来找朕!
太庙祭祀完毕后,夏侯献再次回到太极殿,接受文武百官朝拜。
夏侯献在殿外设宴宴请群臣,菜肴十分丰盛。
皇帝在和几位重臣共饮几杯后,中途先行离开宴席,来到太极殿西堂。
今日精神亢奋了大半天着实有些累了,不过他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所以只是到西堂小憩,并没有径直回寝宫嘉福殿。
未时三刻,新任黄门侍郎裴楷的声音将天子从小憩中唤醒。
“陛下,钟侍郎、裴侍郎求见。”
夏侯献睁开眼,看着裴楷。
他出身河东裴氏,今年二十二岁,是散骑常侍裴秀的堂弟,在年轻士子中与琅琊王氏的王戎齐名。
老实说,夏侯献对世家大族口中的“少年英才”并不感冒,因为这里面或多或少有吹嘘的成分。
但之所以用他,盖因裴楷是钟会极力推荐的。
夏侯献不禁有了些兴趣,能让钟士季推荐的人才,朕得看看怎么个事。
他揉了揉太阳穴,对裴楷道:“宣。”
不多时,钟会和裴秀走进西堂。
夏侯献看着钟士季,不由得感叹这是一个“务实”的人。
登基前他曾召钟会,欲迁他为少府。
少府乃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部门,只要皇帝愿意亲近,不失为心腹之官。
魏明帝时期的少府杨阜就时常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
最重要的是,那可是九卿啊。
即便现在尚书台六部和四台分割了一部分九卿权力,但官品却是实打实的。
二十几岁的九卿,大魏还从未有过,谁能拒绝?
然而钟会固辞不受。
九卿再是高品,外臣毕竟是外臣。
钟会心里明白得很,中书侍郎这位子才是皇帝的近臣,手握实权。
夏侯献懒得管了,随他去吧。
“陛下。”待夏侯献在西堂内赐座,裴秀坐下后便开口说道:“臣几日前曾去往孙公府上拜会....”
夏侯献神色有些紧张地问道:“如何?”
裴秀摇摇头:“不太乐观,如今卧床三月有余,医师说不一定能熬到明年春季。”
“唉。”夏侯献长叹一声。
想他夏侯献任大将军开府以来,孙礼就一直充当他的左膀右臂,此前在梁国称公建制,孙德达便位居梁国三公。
而今新皇登基,这新魏六公之位定然会有孙礼一席,但那次夏侯献去看望孙礼,欲拜他为太尉,对方却固辞不受,言道:
“老臣已做过三公,此生无憾。垂死之人,就不尸位素餐了。”
夏侯献看向裴秀:“朕忙完这阵再去探望一次德达公吧。”
裴秀拱着手,点了点头。
“陛下。”这个话题结束,钟会随即开口说道:“《左传》有云: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这是建议,避皇帝之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