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吴狄回军蓟县时,已是年末。
望着即将完工的新城,吴狄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只因此城乃是他按照后世的紫禁城,命人打造的。
历时七年,已经接近尾声了。
这座城池的建造,耗费的人力、物力,完全能够支撑百万大军,征战十年。
好在前些年,吴狄的镇北军从草原抓获的俘虏够多。不然其治下的百姓该骂他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乃是暴君了。
吴狄在提出于蓟县建造都城时,也曾遭到一众文武的劝谏。
但众人在听了吴狄的解释之后,纷纷不遗余力地支持。
为了建造此城,吴狄不但整整七年不曾对外用兵,更是将自己系统奖励的粮草、金银、招募点等物,全都用上了。
之所以出兵辽东和冀州,也是见着新城即将完工,需要两场大胜来庆贺。
中平十三年腊月二十八日,蓟县东北部的新城竣工。
吴狄在侍中敬翔,尚书左仆射萧道成,中书侍郎王朴,黄门侍郎姜尚,工部尚书陶弘景,左侍郎阎立本,商部尚书沈万三,商部员外郎李浩、郭道,光禄卿周崇,光禄少卿卫觊等文武簇拥下,揭下了遮盖新城名字的红绸。
随着红绸被揭下,露出了气势恢宏的三个大字——紫禁城。
不错,此城的名字,正是紫禁城。
乃吴狄钦定,亲手所书,工部尚书陶弘景雕刻而成。
随后,工部众人带着吴狄等人,从朱雀门而入。一边走,一边为吴狄等人介绍各处的大街小巷,以及宫殿楼阁。
这座紫禁城,在地理位置上,与后世的紫禁城相同。
它的设计建造,严格按照了“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南北取直,左右对称”的原则。
后世的北京紫禁城,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明永乐四年,开始以南京紫禁城为蓝本营造宫殿 ,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
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采集的物资包括来自四川的楠木、来自房山等地的丹陛石、来自苏州的金砖、来自临清的贡砖等。至明永乐十八年落成。
明末李自成撤离时,紫禁城仅剩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皇极门及角楼等少数建筑侥幸未毁。
清朝定鼎北京后,即逐渐展开修复工作。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紫禁城修缮迎来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
康熙改元之初,工程尚少。迨其亲政,大规模修缮随即展开。具体进程大致以“三藩之乱”平定为界,分康熙八年至十三年、二十二年至三十七年两个大的阶段。
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工部以太和殿“为天下万国之观瞻,必应修造”,疏请筹办物料。九月,清廷派员赴江浙、湖广、四川等省采办楠木,开始备料。
康熙二十二年,国家统一大业基本完成,太和殿的兴修具有了全新的政治意义,筹建进一步提速。四川、湖广、江浙等地将所需木料通过水运北输至通州木厂。
康熙三十七年正月,工部题请赏赐,表明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迨清高宗继位,经济繁荣,财力充裕,国势达到“康乾盛世”的高峰,紫禁城内再次大兴土木。
不但康熙时期的原有建筑得到维修,新建筑也不断增多,重要者如寿康宫、重华宫、建福宫及花园、雨花阁、中正殿、寿安宫、慈宁宫及花园、宁寿宫及花园、文渊阁、毓庆宫、乾清宫等等,一举奠定了清代紫禁城的全盛风貌。
现今的紫禁城建造,采四方之坚石,伐百年之参天巨树,引南北之水,聘天下之能工巧匠,发百万俘虏,夜以继日,历时七载建造而成。
后世的北京紫禁城,南北长约二百八十八丈,东西宽约二百二十五丈,占地面积约一千零八十亩,宫殿、楼阁、房屋数千间。
今修建的紫禁城,南北长约三百六十五丈,寓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东西宽约三百丈,寓意天地人三才齐聚。
外围有高达三丈六的城墙,墙外有宽十五丈六的护城河。
后世的紫禁城的四面,各有一座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今修建的紫禁城,亦有四座主城门,分别为南面朱雀门(此为紫禁城的正门),北方玄武门、东方青龙门、西方白虎门。
现今的紫禁城内部构造,与后世紫禁城构造,大同小异,都由外朝、内廷两大部分组成。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举行大典的地方。
外朝的后面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在工部的人逐一讲解介绍之下,四个时辰之后,众人才将此城逛完。
众人无不这座被紫禁城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所震惊。
被错落有致的宫殿楼阁,假山花园所吸引。
被那一砖一瓦中透露着的气派,以及威严所震慑。?
红墙黄瓦,色彩鲜明而和谐,让众人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
回到蓟县城的吴狄,早已命人准备了酒宴。
饮酒作乐期间,一众文武齐齐请吴狄登基称帝。
敬翔:“大王,今紫禁城已竣工,辽东、冀州之地尽归治下。天下十五州(并州分为云州和并州,幽州分为幽州和辽东),大王得其五。还有北疆千里草原,一集海外倭州之地,乃诸王之冠冕。
且我赵国兵精将强,民丰国富,上下同心,百姓与文武,无不盼望大王登基称帝。”
“请大王上承天意,下体民心;登临九五,威加海内;征伐诸侯,统理天下。”
随着敬翔话落,参宴的众人齐齐请吴狄登基。
“请大王上承天意,下体民心;登临九五,威加海内;征伐诸侯,统理天下。”
望着无时无刻都想让自己称帝的文武,吴狄这一次没有拒绝。
吴狄很是坦然道:“诸位请起,此事本王允了。”
“然登基之事,涉及的事宜,牵涉的方面复杂繁复,当好生准备。”
旋即,吴狄朝着姜子牙道:“子牙,劳烦你选定一个良辰吉日。”
姜子牙闻言,拱手领命。
“诸卿,做好拟选出国号、年号、颁布的律令等准工作。”
众人听了吴狄之言,欢喜至极。
他们中人,年纪大的已经有五十余,接近花甲之年了。
这群人里面,虽然部分人建功不多,但跟随吴狄最早。
他们早就期盼吴狄登基称帝,虽有想在有生之年,获得一从龙之功的想法,但更多是对吴狄的崇拜。
酒足饭饱之后,众人散去。
略有醉意的吴狄,在赶来蓟县,照顾吴狄的樊梨花搀扶下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