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三十八年,三月末。
整个朝廷开始收到海外发回来的各地的报告。
【三十七年二月初一,中洲东天竺地区,帛麇乡男为中介,诓骗山民,引发藏南暴动,下山劫掠、帛麇乡男被斩,其子逃亡勐养。
当月中南军区发兵镇压,斩山贼六十人,罚罪人三千七百三十二人,发海外诸藩以补军费。
请朝廷决断,是否留帛麇乡男藩地。
若留,请谥号。
朱批:留。谥号缪宁。发兵军费,从帛麇乡税收中补充。】
【三十七年二月初八,西洲雨林地区,刚果郡公感染疟疾,治疗无效,亡。世子张大春请奏谥号,并请赐封。
郡公有七子一女,除世子之外,只有三子一女成年,余者皆年幼。
朱批:准。谥号武平,着世子即位,其余六子封县伯、一女封郡君,皆有藩地,未成年者由朝廷调任崇文阁官员为相邦,代为管理,一应框架悉如朝廷。】
【三十七年三月十六,北洲富浪军区,富浪军区下属诸侯国,贩卖国中百姓以养贵族,军区司令履有申饬,却不见消停。
十六日晨,桂王国下属巴黎郡侯潘虎臣纵兵劫掠。
十七国为其所并,沦为家臣。
军区勒令其退兵,潘虎臣虽依令行事,但仍然毁坏田土,人口尽皆掠走。
约莫户数两千七百九十八户,逃出者寥寥。
臣奉表上奏,请着十七藩地去留朱批。
朱批:十七国藩地并为一州,西洲有一黑人卫所官兵不知他去,可发往之。令本地遴选女子,配为丁口。】
【三十七年三月二十,福州府法场遭到截杀,本地所捕官贼谢云阁于法场并同罪人死。
经查,谢云阁手握福建省上下六十余官吏贪污罪证。
牵连郑氏。
有郑氏旁系在背后指使,故而造成混乱,现场死伤二十余百姓,均已赔偿,但后续如何处置?
请处理方案。】
王三看到了这一封奏疏,眼神都冷了几分。
“这都乱了三四年,居然还没乱完。不过,顶风作案啊……”王三让人拿来这封奏疏的详细文档。
看了一会儿,他让人叫来了郑森。
此时的郑森是吏部尚书。
没错,这一世郑森没有走武将路线,而是走了文官路线,并且已经官至吏部尚书。
整个大顺的官员,其实都是年轻化的。
除了几个关键位置是老人,剩下的官员都在这四年内,被陆续外放就藩,或者在顺天府养老了。
新一批年轻人,那是各个敢打敢拼,不然这四年地方都不知道还得多乱。
郑森如今也不过四十多,官居吏部尚书,走进来也是不卑不亢,十分的冷静。
“陛下。”
“看看吧。你怎么个处理意见。”
王三丢给他。
郑森拿来看了一会儿说:“按律,三代充军海外。”
“这么批,你四叔不会怪你?”王三愣住了,这么安排,正好卡在郑森四叔一脉。
当然这个四叔,并不是亲的,而是堂的。
“理应如此。”郑森微微摇头,“已经下过几次严令,不得借在朝为官的郑氏名头破坏地方法律,要让他们长长记性。”
“好。那么安排吧。”王三应了下来。
朱批发往,又顿了顿说:“新一轮的官吏升迁期到了。巡视组可有人选?”
“回陛下。这一次,臣请亲自往之。”郑森语气凝重,“本次乃是官吏一体化之后最重要的一次巡视,若是不能发现问题,很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灾厄。所以,臣恳请亲往。”
王三看了看他,片刻之后颔首说:“行,你去吧。”
“谢陛下。”
郑森告辞。
王三看着他的背影一阵,放下笔走到窗边思考了一阵:“都到了现在,还在试探啊。果然,任何政治都是博弈的结果。
崇文阁的地位上来之后,吏部对于吏员的控制力度就上来了。
想要通过巡查他们,掌握他们的罪证,好进行控制接着完成对崇文阁的控制吗?
也不是不行。
对应的,应民阁的声量必须增加了。
来人,增加今年应民阁从听经济报告会议的名额到七成。崇文阁的员额降低。”
王三下完命令,休息了一阵,就继续看奏疏去了。
现在大顺的重心,从原来的征伐,逐渐变成了经济发展,海外诸侯还在跟土着开战,他们的后勤全靠大顺一家支撑。
几年下来,全国各地的经济形势一片向好,但紧随其后的就是生产过剩。
王三翻到了最新几本户部、财部、工部的奏疏,发现了国营企业的投资,基本上进去了就收不回来。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国企的产品,卖不动了。
至于卖不动的原因则是,地方上的民企、集体企业的商品过剩了,库存的积压数量,在今年的摸查之下,居然超过了百分之三百。
而且海外还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进来。
粮、油等商品从海外进来,严重打击了民间的粮食种植物价。
连带着海外初级加工产品卖不出去的价格,就买不起大顺的商品。
有点死循环的感觉。
王三接连翻了好几本其他地方的物价汇报,大体有了数。
经济危机来了。
大顺现行的人口结构,消化不了这些产品。
海外又因为到处开发与借贷,只消化了大顺的机械产品,但这个数量还是有限,因为他们得还贷款,不可能让他们国内有消化,甚至他们干脆自己生产初级工业产品,就不需要大顺这边提供了。
所以,大顺接下来两条路。
产业升级或对外战争。
产业升级就是走电炁科技,增加更多工作岗位,让大顺百姓得以继续生产,但这个需要三五年的过渡期,在这之前只怕会先崩。
至于对外战争,根本没有出路,因为全世界能打的地方都打了,剩下的全是收益不能成正比的地方,物资砸下去纯亏,就算自己有心下令,也会被官员反对。
如何做?
王三走了两圈,心中隐隐有了想法。
计划经济,不存在经济危机,因为你用多少,生产多少,质量再差,也没其他地方可以进口,自然就只能用自己的。
现在各地国有、集体的产品,是因为物价和工艺原因,得不到买卖。
钱不流通。
那就直接发消费券。
“来人,召集内阁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