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马车到达东城门,楚一殷勤的打开车门,领着主子去那些窝棚里看。
“县主,您瞧瞧。”
楚一来到最大的一个窝棚前面, 楚倾洛探头往里看,一眼就看到供奉的神像。
楚倾洛好奇,伸手数了数,“一个两个三个……竟然有五个吗?供奉着谁呢?”
“是陛下,护国公和其他两位英雄,还有您,因为您是在城外施粥最长时间的人。”楚一与荣有焉。
楚倾洛沉默,右手托着下巴,思考片刻,冷静道:“为了几位将军和我好,你找主人家去拆了。”
楚一不可置信,“主子,这可是千古留名的好机会,为何呢?”
楚倾洛语气坚持,“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供奉陛下一人就足够了,而且我做的这些事不为留名,这样吧,我看着你办完。”
楚一失落的去找人办事,忙碌到下午,所有供奉神像窝棚里不再有几位将军和乐安县主的神像。
回到县主府,楚一还是没想明白,却还是干脆利落的低头认错,“县主,是我做错了。”
楚倾洛看他低着头委屈巴巴的样子,有些好笑,不过这事儿马虎不得,只好努力板起脸来,“你知道就好,这次念你是好意不罚你,记住你们县主不在意是否万事留名。”
楚一还是想不明白,“可是我听说人生在世,名利二字,若是为了流芳百世,县主为何不计代价的一直施粥呢?”
“哎,无论你明白不明白,你就记住人怕出名猪怕壮,低调并不是坏事。”楚倾洛也不知道怎么说,难得直言自己觉得皇帝可能会膈应吗?但愿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不愿被哪天被皇帝突然想起。
“是,我记下了。”楚一有些伤心的回自己的宿舍休息。
楚倾洛看着天马上要黑了,吩咐开饭。
“主子,今天庄子那边送来几斤牛肉,你尝尝厨房做的怎么样?”石榴和红梅去厨房端来一道又一道菜。
小炒红牛肉,西红柿土豆炖牛肉,青椒炒牛肉……
楚倾洛食指大动,多久没吃牛肉了?
“闻着不错,你们不用伺候我,也去吃饭吧。”
“哎!”
两人已经习惯县主吃饭的时候不喜服侍的习惯,而且县主有功夫,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楚倾洛人小饭量不小,更何况现在刚十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女生身体发育要比男生快不少,像是沈家双胞胎,今年十三岁,饭量才开始逐渐增加。
吃下大半就吃不下了,剩下的石榴红梅端走和其他下人分了吃。
扶着小肚子,楚倾洛慢悠悠的在自家府里逛,三进院子是家禽,鸡鸭鹅数量都不少,西跨院还有一个池塘,里面养了不少鱼。
四进院养的羊和兔子,还有两块菜地……
家禽家畜生长良好,蔬菜长得绿油油。
开年来,天气很正常,城外的难民一波波离开,只有少数有信心在京城生活的人家才会留下来。
这很正常,京城物价高,房价贵,地也贵,为了分地去抢着排队,很容易错过春耕时节,还不一定能抢到,还不如尽快归乡分地,走快点应该赶得上春耕。
自家地卖一次拿到了钱,到京都朝廷给发钱不少又分地,这敢情好!
不少人不知道他们分的地并不属于自己,更没有售卖的权利,但是一些人老成精的大臣明白皇帝的心思。
国家仇敌环伺,天灾人祸不断,陛下忙的头发花白,打开奏折一看,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百姓的田产因为天灾低价售卖,而基本没出力的世家大族,守着边关战士的护佑,低价收购着田产,坐享其成。
等一切结束,恐怕赚的盆满钵满。
这让陛下如何满意?
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皇帝不满意,边关战士也不会满意,哪个战士没有家庭呢?当得知朝廷给不起粮饷,当得知家人卖了房卖了地……
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皇帝会有什么样的选择不言而喻。
沈尚书刚下朝回来,就让人把乐安县主喊来,儿子儿媳也喊到了书房。
沈家明不解,“爹,发生了什么事?”周黎蓉也看过去。
“等乐安县主来了再说。”沈尚书的眉头皱的紧紧的。
很快,楚倾洛到了沈府,和大家打了招呼,坐下来喝上茶才奇怪,啥情况啊,气氛这么紧张?
“家明,你名下有多少地?乐安县主,你名下有多少地?”沉默片刻,沈尚书开口问。
沈家明看向媳妇,周黎蓉挑了下眉,“公爹,家明有个爵位,按理是有三百亩的土地,不过我们觉得一个庄子够用了,就没要,陛下赐下的庄子有一千五百亩。”
楚钦洛则是道:“我有两个庄子,梅花庄占地五十亩,因为房子和温泉,能种粮食的地方只有四十亩。
挨着的地方花大钱买了一个荷花庄,耕地也不多,大部分是荷花湖,再往北买了一个小荒山。”
“对了,还有乐安庄的五百户食邑,我免了五年的粮税。”
“其他的没有了。”
沈尚书明明没什么表情,楚倾洛却觉得他松了口气的样子,“今天早朝,陛下说了土地收为国有的事情。”
楚倾洛张大嘴,真的假的?
封建王朝和土地改革,这两个事情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呢?总感觉怪怪的。
沈家明夫妇也是震惊不已,“怎么收回去?”
沈尚书很不看好,“陛下的意思是写律法,改地契,比如你的庄子你继续种着,但它不属于你了,你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的权利。”
周黎蓉不舍,“这?”要是这样来,她家平白无故损失几万两银子呢。
“爹,我觉得行不通。”沈家明想了会儿道:“除非陛下采用强硬手段。”
楚倾洛看了看他没说话。
沈尚书也是这个意思,“这事儿交给了老御史陈岗和太子负责,陛下是想在自己退位前给太子铺好路,若是这事儿能成,以后大靖朝再无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