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邵荣为首的一众将领,并未给朱元璋挽留的机会,当日正午,众人便各自带着部众离开了。
“气煞我也,气煞我也!等着瞧,将来本帅卷土重来,迟早有你们后悔的一天!”
众人走后,朱元璋命亲兵队长俞本仔细清点队伍,发现自己的手中,只剩下一万八千多名士兵了。
并且这一万八千人里,有一万五千多人,还是当初被强行裹挟来的,并不是真心想追随朱元璋,只是他们还没有想好要去哪里,所以才暂时选择留下。
朱元璋为此心中越发愤懑。
“俞本,让你的人盯紧些,别让这帮新兵找机会逃跑!谁再敢当逃兵,格杀勿论!”
为了保证剩下的一万多人不再散伙,朱元璋别无他法,只得私下里找来俞本,暗中嘱咐对方,替自己盯住队伍中的新兵。
俞本咽了口唾沫,心知这个任务注定不会简单,但一向习惯了服从朱元璋命令的他,还是下意识地拱手道:
“末将遵命。”
接下来的数日,朱元璋,领着俞本等部下,以及残存的一万八千士兵,在余干县周边大肆抢掠后,立刻启程向西,继续开始逃亡。
不逃不行啊,朱元璋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刺郭洺,要是当真落到对方手里,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要自己留下来帮陈友谅打冯国胜?别开玩笑了,就算打赢了又如何?郭家军的主力近在咫尺,随时都可能追到面前,就算真打赢了冯国胜,能不能及时消化掉胜利果实都不好说。
搞不好被人来个瓮中捉鳖,那可就什么都完了。
…
饶州路,德兴县。
郭洺统率四万郭家军,沿着朱元璋、陈友谅逃跑的踪迹,一路追到了此处。
“臣汪广洋,拜见国公大人,听闻国公大人率天兵驾到,臣不敢怠慢,已备下官邸和酒宴,为国公大人和诸位将军接风洗尘。”
话说这饶州路德兴县一带,早在半年前就已被郭家军攻占,德兴县当地的县令,名叫汪广洋,本是元朝进士,后来见元朝江河日下,于是主动投靠了郭家军,并被中书省平章李善长委任为德兴县县令。
听闻郭洺率领大军杀至此地,汪广洋又惊又喜,为了给郭洺留下好印象,赶忙命人杀猪宰羊,开城迎接。
郭洺对汪广洋这个名字非常熟悉。
历史上,此人曾给朱元璋当过丞相,因为他是个官场油条,平日里能不得罪人就尽量不得罪,因此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后来“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趁机将他定为乱党,旋即赐死。
说起来也真是够倒霉的。
“汪县令,前几天本国公收到线报,说朱重八、陈友谅的大军,正在乐平县与冯国胜激战,果有此事么?”
德兴县县衙,郭洺戎装未解,端坐正中,和颜悦色地向汪广洋问话。
“回国公大人的话,据臣所知,如今乐平那边,只有陈友谅的数万兵马,并无朱重八的人。”
汪广洋闻言,赶忙一五一十,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听说那朱重八原本也派遣了五万士兵,准备支援陈友谅,不过后来朱重八麾下有个叫邵荣的将领,与朱重八反目成仇,带走了大量兵丁,不知道是不是准备自立门户,反正原来被朱重八派去支援陈友谅的那帮人闻讯,没多久便作鸟兽散了。”
“哦,那这么说,朱重八现在身边没几个可用的大将了?”
得知朱元璋众叛亲离的消息,郭洺心中有些意外的同时,也不由得暗暗欣喜。
果然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看来老天爷还是长眼睛的。
摆了摆手,郭洺示意汪广洋退下,随后把吴弛唤到近前,开口询问道:
“吴弛,常遇春那边怎么样了?”
“回上位,常大帅的六万大军,前几日已拿下信州,正在向咱们这边全速赶来,估计最多再过两天就到了。”
“好,既然如此,某家就放心了。”
郭洺深吸一口气,缓缓起身道:“等常遇春到了,让他马上带兵赶往乐平战场,帮助冯国胜他们围歼陈友谅。”
“遵命。”吴弛愣了愣,好奇道:“上位,常大帅去乐平,那咱们呢?”
“咱们饶过乐平,继续追击朱重八,本国公说过,这次绝不会再让他逃走!”
郭洺声音冷冷道。
…
时节来到九月,天气日渐转寒。
朱元璋领着一众残兵,餐风饮露、日夜兼程,由于担心行踪败露,沿途经过各地郡县,从来不敢过多停歇,甚至连到乡下抢掠粮草的时候,也处处小心。
“大帅,末将刚刚清点过人数,咱们的兵马又少了六千多,应该是昨夜逃跑的……”
这日清晨,经过多日逃窜,朱元璋带领大军辗转来到江西龙兴路进贤县,再度让俞本清点人数时,发现先前的一万八千士兵,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了……
没办法,时至而今,人心已经彻底散了,就连朱元璋视作骨干的三千老兵,也逃走近半,遑论其他新兵。
“皇天后土,何以如此待我?”
望着此时自己身后,五千多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宛如乞丐一般的士兵,朱元璋心中越来越感到绝望。
再这样下去,只怕还没等自己去到蜀地,就要提前变成孤家寡人了……还拿什么卷土重来?
“大帅,咱们不能再往前走了,得先找个地方,安定下来。”
俞本对朱元璋算得上忠心耿耿了,哪怕身边已经有很多老兄弟选择背朱元璋而去,他却依旧留在对方身边。
见朱元璋愁眉紧锁、闷闷不乐,俞本忙开口劝说道:
“马上就要入冬了,弟兄们现在缺衣少食,连个落脚之处都没有,有些弟兄生病也只能活活病死,再不找个地方安身,只怕再过几天,咱们连五千人都没有了。”
见朱元璋脸色稍缓,似乎有所意动,俞本接着道:“趁现在还有五千弟兄,咱们到附近找个小点的寨堡,应该能打得过人家,若是再拖下去,等人都跑光了,那就什么也来不及了。”
元末以来,天下大乱,民间出现了很多自发组织的民团、义兵,结寨自保,称为“寨堡”。
当初在濠州,郭洺领兵攻打的驴牌寨,也是其中之一。
听了俞本的话,朱元璋考虑再三,认为对方说得有道理,长叹一声道:
“罢了,罢了,反正现在郭天叙还没有追来,让弟兄们停下来缓一缓,再做打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