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晃了晃那条已然被麻布缠绕的手臂,再度率先开口道:“既然你射中了我,那按照约定,我将送你们一艘大船,并确保你们安然返回!”
后羿的眼神,只随着弓长的晃动手臂,在那片已有斑斑血迹印染而出的“绷带”上,停留了刹那,便移回到了那条手臂主人的脸上,霍地伸出手去,摊开掌心,突兀地问道:“这是你的箭吗?”
不明所以得弓长,只当后羿的急切语调,乃是因为获救后的感动所致,随意地将手一挥,轻描淡写道:“小事一桩,不足挂齿!”他眼珠一转,接着自己刚才的话题,继续说道:“只是我的手头,现在并没有船。”他将视线从后羿的身上移开,又从东夷族其它诸人的脸上一一划过,邀请道:“但是你们可以随我一同回华族最近的聚居区看一看,估计那里会有!”
话音刚落,立于他身后不远处的履途,再度“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虽说他早已猜到了弓长的心思,但果然听见其不出所料之言语后,还是不禁莞尔。
只是很快,履途便瘪嘴低头,表情紧绷了。只因那位心眼忽然多起来的“老首领”,正向他投来一双充满“杀意”的眼神……
这一次,后羿并未理会履途的笑声。不只是“笑声”,就连弓长口中那艘自己刚刚用命换来的“承诺”,以及那句吉凶未定的“邀请”,他也一并抛诸在了脑后。
现在的他,只迫切的想要搞清楚一件事情。
只见后羿伸出手臂,迅速地自后背处一掏一收间,便拿出了另一支箭。用同样的方式,呈在弓长的面前后,急促地问道:“这也是你的箭吗?”
受着眼前这位年轻人,那不加掩饰地激动神情所感,弓长亦是收敛起那副不恭神态,仔细地打量起后羿手中的两支箭来。
那半截断箭,定是自己的不假。只是另外那支木箭,虽有似曾相识之感。可仅凭那早已被鲜血浸染成暗红色的箭身,以及那早已钝化的箭头,他可不敢贸然相认。
毕竟,从后羿那溢于言表的神情上来看,这支箭一定有着某种特殊意义。
如果这支“旧”箭,是从与眼前这位年轻人有着莫大干系的,某具“遗体”上找到的,他再随便就认下来了的话,岂不是冤枉至极?
虽然未入华族之前的弓长,极好与人争斗,更是造下了许多杀孽。就算在侯思的潜移默化下,再怎么磨砺性格,可他的骨子里,也还是那个敢作敢当的自己。所以他担心的,并不是对方会持箭“寻仇”。他怕的,是自己随便的一个草率答复,坏了两个族群间的融合大业。
既然当初的他,愿意加入华族,并认可了迹天涯的首领身份。那就意味着,他一定会誓死扞卫华族的生存理念,坚决执行迹天涯及其背后一整个华族“管理团队”所做出的每项决议。
不只是因为,他也是“管理团队”中的一员。还因为,他仍旧是那个不惜“单刀赴会”,也要护得族群周全的孤勇者弓长!
见弓长沉思不语,后羿又将那两支箭在手中稍作调整后,以一个“捏着”的姿势,将两支箭尾朝前者的眼前凑了凑,提示道:“你看这箭尾处刻画的图形!”
即便是现在的华族,制箭之法早已普及。甚至在弓长的提议下,于华族各处的矿区旁,还建立了人类最早的一批“冶金”作坊。像箭头这种武器耗材,还有锄头这种农耕用具,都实现了小规模的批量生产。
可弓长依旧保留着,当初发明弓箭时的习惯——凡是自己使用的箭支,必须由自己来制造。
就算箭头可以由“作坊”集中提供,但他还是坚持自己亲手“劈磨”箭身。
同样作为习惯保留下来的,还有每一根箭尾上,他亲手刻下的,早已成为他姓氏的纹路——“弓”。
奇怪的是,那支“旧箭”的箭身虽然磨损不堪,但那“尾刻”却清晰无比,仿佛刚被人雕画出来一般。
原来是之前后羿呈过来时,过于心急,将这最好辨认的标志性“图示”,压在了手心处。直到重新调整后,方才“真相大白”。
在弓长那骤然紧缩的瞳孔里,后羿早已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接连深呼吸了好几口,方才压下心中的澎湃。
半晌,弓长指着那支“旧箭”上的“尾刻”,皱着眉迟疑道:“这图画,确实是我的独创。但是这支箭……”
话音未落,早被后羿打断道:“这支箭也是你的!上边的图画会如此清晰,是因为我沿着它原来的痕迹,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小心翼翼地重新刻写一番。”说着,他将两支箭合为一手,又用空出来的那只手,再次敏捷地朝着自己的后背处一掏一回,直接将箭囊中的箭支,倾囊取出,一股脑地递到了弓长的面前,高声道:“你看!”
在后羿那激动到已经有些破音的语气里,充斥着欢喜之余,隐约还夹杂着一丝骄傲。
一眼看去,几十支箭支的尾部,密密麻麻的,竟全都是那个光荣的姓氏——“弓”!
当夜,就在弓长与后羿比试过的那片空地上,两族人犬牙交错,席地而坐。
在他们环绕的正中央,升腾着一簇巨大的篝火。这篝火与周遭的“炭红”一起,于这方寒冬凛然的大地上,构成了唯一一处温暖的“圆”。
那头被弓长一箭毙杀的野猪,便是这顿晚宴的“主餐”。除此之外,更有无数“生灵涂炭”,使得这场“饭局”大可以“肉尽其欢”。
推崇“强者”,乃是动物界的本能。
人类,也不能免俗。
经此一战,后羿早已得到了华族众人的认可。连带着随行的林雨等人,亦是被高看了一眼。
若换言之,也是一样。
(本章完)
(《周易·观卦》: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