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史湘云搀扶着贾母回到王熙凤院里,贾母坐在花厅第一桌的主位。
黛玉见贾母脸上还有担忧的神色,遂小声跟史湘云说道:“云丫头,让你的丫头翠缕和雪雁去一趟怡红院吧。”
史湘云只愣了一下,就反应过来了,高兴的点头道:“好的,林姐姐,也不知道二哥哥伤的怎么样了,让翠缕一起去看看吧。”
黛玉道:“雪雁,你和翠缕一起去怡红院去看看,等宝玉换上药,太医来了,给宝玉看了脉,开了药,你再回来。”
这是让丫鬟打探清楚,太医把脉后,说了什么,宝玉是不是跟表面上看上去的只是轻伤,也是为了让贾母放心。
贾母听到这番话后,原本紧皱着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嘴上却还是嗔骂道:“玉儿,不去管他,一天天只会惹事,都这么大了,还不能让我省点心,挨他父亲打,真是活该的。”
“看看这一大家子人,琏哥儿、琮哥儿、环哥儿、兰哥儿,这么多孩子加起来,都没他一个人惹得祸多。也该给他长长记性。”
雪雁、翠缕听了,一时不知道该不该去怡红院,黛玉微笑着推了一把她们。
两人才去怡红院。
黛玉也只能违心的夸道:“老太太,宝玉平时也是听话的,前些日子,在国子监读书也算勤快的,老太太,您就别生气了。”
王夫人正回来,听到这话,连忙道:“老太太,正是如此,宝玉就在家清闲了几日,外面的人,勾着宝玉去戏院听戏,怨不得他。”
后面的邢夫人听了撇撇嘴,你家的都是好的,犯错都是旁人教的?
薛姨妈与薛宝钗这就有些不高兴了,去听戏的人,还有贾蓉、秦钟、薛蟠。
我们家薛蟠又没有一个祖母身体不舒服,他出去听戏是正常的,你的宝玉去听戏饮酒,这也能怪其他人拐带吗?
院外有人道。
“二老爷来了。”
贾政来了,身后跟着贾琏。
贾母佯装还在生气,嗔道:“怎么,气我还嫌不够,还要让我没心情用饭。”
贾政低头施礼,赔笑着道:“母亲,儿子知道错了,是有其他的事禀报给您知道,还要告诉外甥女的。”
“外甥女?”贾母愣了愣神,才明白贾政说的是黛玉。
贾政继续道:“妹夫从扬州进京了,傍晚才刚刚进城。”
“啊!”
贾母惊讶了,道:“如海进京了?”
“政儿,如海他在哪里?还不快快引他进来。”
贾政道:“母亲,妹夫有公务在身,进京就先去户部交差事了,他打发人过来,明日再来拜见母亲,顺便接外甥女回去住一些日子。”
“爹…爹……他终于来了?”
黛玉的声音颤抖得不成调了,眼眶噙满了泪水。
多少个夜晚,睡梦中惊醒,爹爹与母亲的样子已经有些迷糊,自己一直很努力的记着他们的样子。
六岁永远失去了母亲,成为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
不得不离开熟悉的扬州城,乘船进京,投靠外祖母。
扬州城家的温暖,一直在心里
明日,终于能再见爹爹了吗?
贾母起身搂住黛玉,爱怜的伸手摩挲着她背。
大雍朝,南方一到四五岁,未开蒙的孩子大多称呼爹爹。
进学之后,在正式场合,才叫父亲。
勋贵家庭,等级规矩死板的,叫老爷。
(红楼中,儿子女儿大多数是称呼父亲与老爷的。
这里用爹爹,是考虑到,红楼中,有几个地方使用了爹爹这个叫法,更亲近。
第一次,周瑞家的奉王夫人的命,送宫花给所有姑娘,最后一个才给黛玉。
此时林如海刚去世没多久,作为孤儿,寄人篱下,黛玉内心敏感,动情提及亡父,“我自来如此,从会饮食时便吃药,爹爹在时,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孤女表达了怀念爹爹的感情。
第二次用到爹爹是薛蟠,柳湘莲痛打了薛蟠之后,薛蟠饮酒后哭诉道:“我爹爹没得早,妈妈偏疼我。”
第三次,香菱,小时候名字叫英莲,与父亲的对话,也叫爹爹,当时小英莲手持糖人,有爹爹的孩子是幸福的。
红楼中,这一称呼充满了温情。)
…………
林如海回京,先将船上拉来的货物和银两交接好。明日去吏部交了差事,下午再来贾府拜访贾母,接女儿。
史湘云见黛玉哭了,眼眶也泛红,自己是父母双亡,深知孤儿的孤苦,以前黛玉比自己好一些,有个远在江南的父亲,如今也能重聚了,真心替她感到高兴。
王夫人看了一眼黛玉,眼睛就移开了,她一直来,都不喜欢林黛玉,哪怕她家世比宝钗好一些,如果没有保宁侯次女,王夫人也宁愿宝玉娶宝钗。
(王夫人天生不喜欢苗条娇媚的女子,或许因为她自己偏胖,脸也不小。“这是个人猜测”
在原着,王夫人讨厌整日扭着杨柳腰的赵太太,还很厌烦黛玉、晴雯、芳官,还有贾兰那年轻好看的奶妈。)
姐妹们安慰了一会,黛玉终于平复了心情,红着眼对王熙凤赔了不是,道:“今日是巧姐儿的好日子,我不应该哭的,扰了大伙的兴。”
王熙凤大度的摆摆手,道:“没事的,林丫头,你这小时候就是爱哭的,是个爱哭鬼,长大了,这几年倒是少见了,还有些不习惯,今日见了,这才是小时候我认识的,多愁善感的林丫头。”
黛玉小声啐了一口,有些好意思的嗔道:“谁是爱哭鬼,才没有的事。”
林如海今年要回京的事,只有贾母、黛玉、贾赦、贾政、贾环知道,其他人并太不清楚。
邢夫人忍不住问,这妹夫回京,是要转京官了?
贾母笑着点点头,女婿回京,对贾府是好事情,贾政在官场为官,也有自己人可互相扶持。
林如海的职务,在前朝巡盐御史属于正四品,在当代属于从三品,还挂了兰台寺大夫的虚衔。
林如海对于朝廷是有功之臣,之所以二十年没给他升品级,是因为扬州城的官员,最高也就是从三品,也不好只给他一个人特设一个。
皇上心里,最适合林如海的位置是户部尚书,可是现在的户部尚书做的还行,又是太上皇信任的臣子,不好动他。
这两年,只能委屈林如海在京城先沉淀沉淀,以待来日。
…………
贾珍吃了饭,正在厅里饮茶,下人来报,贾蔷求见。
贾珍有些意外,自己身体很差了,仅能用拐棍撑着走几步,身边都离不开人,平时也不乐意见人,贾家的人很少来拜见自己。
这贾蔷是有事?
“让蔷哥儿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