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的计划,得到皇叔拓跋澄的支持后,距离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因为,无论是在鲜卑贵族中,还是在军队里,拓跋澄都有很高威信和广泛人脉。
皇帝如法炮制,用单独召见的办法,继续亲自做宗室大佬、朝廷高官的工作。
先后表态坚决支持皇帝的大臣有:南安郡王拓跋休、咸阳王拓跋祯、安定王拓跋禧……等等。
这几位,每个都代表一方势力。
拓跋休,景穆帝拓跋晃第四子,辈分是拓跋宏的叔爷爷。
他的身份是太傅,任职中都坐大官。拓跋宏加封他为大司马。
拓跋祯,景穆帝第九子,也是拓跋宏的叔爷爷。拓跋宏封他镇北大将军、雍州刺史。
拓跋禧是拓跋宏的弟弟。
早年,冯太后曾想废掉拓跋宏,改立这位拓跋禧为主。
后来,经穆泰、陆叡等人苦谏,拓跋宏改过,拓跋禧帮话,冯太后才改变心意。
从那时起,这兄弟二人的关系也亲近了许多。
中书令李冲是冯太后看重的大臣,能力出众、人缘又好,拓跋宏自然也尽量拉拢他。
在任命拓跋澄为抚军大将军的同时,加封李冲为辅国大将军。
魏国朝堂中,对冯太后、拓跋宏的改革措施抱抵制态度的有几位大臣:东阳郡公、司徒拓跋丕,镇北将军、恒州刺史穆泰,散骑常侍、定州刺史陆叡等。
他们都有很大来头。
这些人有意靠拢太子拓跋恂,形成了一股势力。
拓跋宏对此有些头疼。
但涉及到自家太子,皇帝还没想好解决办法。只能对他们隐瞒自己真实想法,不致打草惊蛇。
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太和16年(公元493年)九月初三,北魏皇帝拓跋宏带着大半个皇室后宫、大半个东宫太子府、大半个朝廷班子,以及25万大军,共30多万人马,出发南征。
留守平城的是司徒拓跋丕和太师、中书监冯熙。
为了稳妥起见,持节都督北方六镇的广陵王拓跋羽,被皇帝临时调回平城,协助布防。
大军这次行动,公开说法是南征。
具体行程是先到第一站:洛阳城。
洛阳最早建城历史已无从考证。大约在西周代殷后就开始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即洛阳,是为东周。
秦时,洛阳为三川郡城。
刘邦受封汉王后,初期以洛阳为都,后迁汉中。
刘邦统一天下建立大汉国后,洛阳为河南王城。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文献记载:东汉永和5年,河南郡(治洛阳)“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
曹丕篡汉建魏,定都洛阳。
西晋篡魏后,还是以洛阳为都城。
洛阳最悲催的日子是永嘉5年(公元311年)5月27日,匈奴军队攻陷晋国首都,晋怀帝及多数王公贵族被俘。
洛阳先是遭到匈奴人烧杀抢掠、成为人间炼狱,最后被付之一炬。
——是为“永嘉之乱”。
影响中国历史格局的永嘉“衣冠南渡”也是因此而起。
时间又过去了小二百年。
拓跋宏率30多万人、马、车,九月初从平城出发,抵达洛阳时,已是十月中旬。
路上走了40多天。
正常年份,这时候北方是秋转冬季节,应该相当干爽。
可是上天似乎故意给皇帝出难题,进入十月份后,一路阴雨绵绵,非常寒冷。
道路也是泥泞不堪。
后世人对大军出征作战的理解,以为南下大军的组成简单明了:前面几万先锋军,中间十几万中军,后面十几万后勤军、附属人员。
其实,真实状况与多数人的想象大相径庭。
因为,凡是发动大的战争,除了作战部队、后勤部队、随军家属,还有许多商业服务团队人员自发跟随队伍行进,一路走一路做生意。
没错,无论什么时候发生战争,都会有不怕死的商队跟随军队,做刀口舔血生意。
而且,交战双方队伍里都有这种商队。
双方军队都很默契:严格约束手下人,不得对这些商队下手。
当然,偷偷下阴手的不可避免。
就拿魏国皇帝拓跋宏这次南征行动来说,25万作战\/后勤大军,皇宫、东宫、朝廷百官及卫队5万多人,这是官方的人马。
而紧随大军之后的商队则有:
铁匠队伍:修理兼出售兵器。
当铺队伍:收当并放贷、提供物品保管服务。
邮递队伍:为大伙提供信件、物品传邮服务。
牙行:收购或代管俘虏。
流动青楼:提供慰安妇服务。
——以上这些商队,他们包括从业者、管理者、保镖,加起来也有2~3万多人。
他们各尽其能,满足军队各种需要。
这些服务人员冒死出没在战场周边,其实可以说是战争标配。
……
平城到洛阳的距离大约1400里。
经过四十多天并不轻松的行军,大队人马终于靠近了洛阳城。
映入眼帘的是坚固的城墙。
洛阳全称洛阳郡城,属于洛州管辖。
全郡人口四十多万,城里人口十几万。
城里已经接到军令,城门大开。
城里的建筑,比起故都时代,自然是面目全非。
洛州刺史是太师冯熙兼任,他这次留守平城。
洛阳郡太守李韶率领各级官吏,站在路旁,准备迎接皇帝和禁卫军入城。
洛阳城城市轮廓、规模与过去一样,相当宏大。
稍加整葺,住下拓跋宏带来的一万多王公贵族、朝廷官僚、和几万禁卫军,绰绰有余。
其余25万军队驻扎洛阳周边即可。
这些细节,拓跋宏早已派人详细考察、勘探过了。
不过现在还没到宣布那些部署的时候。
拓跋宏下令军队就地扎营。
然后由李韶、薛真度带路入城。
拓跋宏下旨:皇室、朝廷衙署在金墉城安置;明天召集大臣朝会,商讨南征作战的具体军事部署。
此时,知晓皇帝真实意图的只有几人:拓跋澄、拓跋祯、拓跋休、拓跋禧……
李冲以为是真的南伐。
大多数人还蒙在鼓里。
……
从平城方向来的大队人马抵达洛阳城时,方明以及丰都府的高阶阴修们隐藏在半空,观察着动静。
独孤楚月带着日游五组修士,还有轮回司、判官司驻洛阳的阴修们,也各就各位,一边巡视、一边干自己的本职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