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靡缓缓地走进自己的房间,轻轻地关上房门,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隔绝在了门外。
她慢慢地走到炕边,静静地躺了下来,双眼凝视着天花板,心中却在默默地推算着日子。
那场可怕的大地震,距离现在大约还有半个月的时间。
凤凰城离京都如此之近,一旦地震发生,鹤南玄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前往灾区进行救援,而且毫无疑问,他们会是第一批到达的队伍。
苏青靡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出灾区可能需要的各种物品,以及地震时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情况。
她的思维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分析着每一个细节。
突然,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她猛地坐起身来,身体如同离弦之箭一般,迅速闪进了空间。
空间里一片静谧,只有微弱的光芒从远处的工具库中透出。
苏青靡快步走向工具库,推开门,里面摆放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工具和设备。
她在一堆工具中仔细翻找着,终于找到了那两件从现代位面带回来的红外线探测仪和雷达生命探测仪。
她拿起这两件探测仪,仔细地查看了一下它们的笔记说明。
经过一番比较和思考,苏青靡果断地选择了红外线探测仪。
虽然雷达生命探测仪的功能看起来更为强大,但它所依仗的技术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生产出来,即使带过去也无法使用。
苏青靡双手紧紧握住红外线探测仪,仿佛它是她生命中的救命稻草一般。
她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信和决心,这种感觉让她相信,这个看似普通的小仪器,将会在即将到来的灾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事实上,红外线探测仪的技术在国外的军事领域早已取得了领先地位,并且在一些部队的作战行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红外线探测仪不仅能够在黑暗中准确探测到目标,还可以穿透烟雾、云层等障碍物,为军队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
然而,在国内,这项技术虽然也有一定的应用,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军事方面,尚未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测等其他领域。
苏青靡深知这项技术的潜力和重要性,她相信如果能够将其应用于地震勘测,将会大大提高地震救灾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于是,苏青靡决定亲自尝试将红外线探测仪技术应用于地震勘测。
她首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了解了国内外关于红外线探测仪在地震勘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
然后,她开始收集相关的原材料和资料,包括各种电子元件、传感器、光学材料等等。
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苏青靡还专门将所有的原材料和资料都搬进了实验室。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不断地调试和改进红外线探测仪的设计。
经过一整晚的不懈努力,苏青靡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五六个红外线探测仪的样品。
这些样品虽然还不够完美,但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功能和性能。
苏青靡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和评估,结果显示它们在地震勘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看着这些亲手制作的成果,她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接下来,苏青靡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
她打算将这些珍贵的样品交给林婉,委托她带到大学的科研组,并亲手交给郑组长进行实验。
这个实验对于苏青靡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结果能够证明这些探测仪确实具有显着的效果,那么她就可以毫无顾虑地拨通鹤南玄的电话,将这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告诉他。
一旦得到鹤南玄的认可,苏青靡便能够放心地让机械分厂先行生产出一批红外线探测仪,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一来,当遇到诸如地震等突发的自然灾害时,这些探测仪就能迅速发挥作用,为救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隔天清晨。
苏青靡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享用过一顿简单的早餐后,她便迫不及待地前往隔壁寻找林婉。
今天,林婉要返回学校,苏青靡与她碰面后,简要地说明了一下情况,两人随即一同骑着自行车,向着公社出发。
抵达公社后,苏青靡将自行车停放在制药厂门口,然后与林婉一起登上了前往市区的班车。
车内乘客不多,两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一路上有说有笑,心情格外舒畅。
两人到了大学之后,林婉先回了宿舍放东西,苏青靡则直接朝着实验楼走去。
今天的实验楼里有些热闹,因为郑学民正在带着几个新进来的学生做实验。
当他看到苏青靡走进来时,眼睛突然一亮,仿佛看到了什么宝贝一样。
郑学民赶忙和周围的学生交代了两句,然后快步走向苏青靡,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小苏啊,你今天怎么过来了?
是不是对我昨天提到的勘探设备有什么新的想法呀?你放心,只要是你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的经费,我们研究组都会全力支持的!”
苏青靡摇了摇头,微笑着解释道:“不是啦,郑老师。前段时间辽省不是发生地震了嘛,我听我对象说,当时他们去救灾的时候,找人特别费劲。
我前段时间正好有点空闲时间,就看了一些关于红外热成像方面的书籍,然后自己研究出了几个红外热成像仪。
我想请研究组的老师们帮我试验一下这个成像仪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毕竟这可是关乎人命的重要设备,我自己对它的使用效果也不是很有把握呢。”
郑学民瞪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苏青靡手中的仪器,仿佛那是一件稀世珍宝。他迫不及待地接过仪器,仔细端详起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还没等苏青靡开口解释,郑学民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迅速召集了几个他认为最得力的学生,组成了一个调研小组。
这个小组将负责对这个神秘的仪器进行深入的试验和研究。
苏青靡见状,微笑着将自己精心整理的仪器笔记也一同递了过去。
郑学民如获至宝般接过笔记,快速翻阅了几页,不禁对苏青靡的细心和专业赞叹不已。
郑学民抬起头,看着苏青靡,眼中充满了赞赏和期待,说道:“小苏啊,你这小脑瓜真是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惊喜!
你如此聪明和有才华,真的不考虑加入我的研究组吗?”
苏青靡微笑着摇了摇头,回答道:“郑组长,您的好意我心领了。
但是我这个人实在没有太多的耐心,研究东西也是时冷时热的。
如果真的加入了您的研究组,每天都要给我指定题目进行研究,我恐怕很难取得什么优异的成绩。
所以,我还是觉得自己更适合当一个自由自在的散兵。”
郑学民感慨地说道:“好吧,以前我的同学们都说天才是不能被束缚的,我以前还不太相信,总觉得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是现在见到你之后,我是真的相信了这句话啊!”
苏青靡谦逊地笑了笑,回答道:“郑组长您过奖啦,我其实也没有那么厉害,只是从小看的书比较多,对机械方面也比较感兴趣而已。
您昨天和我说的那个地质勘探仪器,我回去之后会多看看相关的书籍,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给您一个准确的答复。”
郑学民满意地点点头,鼓励道:“好的,小苏,你就放心去研究吧!
我相信以你的能力,一定能够有所突破的。到时候研究经费和奖金都不会少了你的!”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苏青靡便起身告辞,离开了研究组。
她径直走向宿舍楼,等待着林婉的到来。
不一会儿,林婉就出现了,两人相视一笑,一同前往大学的食堂。
在食堂里,苏青靡和林婉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愉快地聊天。
用过餐后,苏青靡与林婉道别,然后返回了制药厂。
一回到制药厂,苏青靡便迫不及待地拨通了赵怀胜办公室的电话。
电话那头,赵怀胜的声音传来:“喂,哪位?”
苏青靡连忙说道:“赵厂长,是我,苏青靡。”
赵怀胜接起电话,当听到电话那头传来苏青靡的声音时,他不禁笑了起来,调侃道:“小苏啊,你这电话打得可真是时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在我办公室里装了摄像头呢!
你看,南玄前脚刚进我办公室,你后脚电话就打进来了。”
苏青靡听到赵怀胜的话,嘴角也微微上扬,笑着回应道:“赵叔,您可别打趣我了。我打电话过来,其实是有件事情要向您汇报一下。”
赵怀胜连忙说道:“哦?什么事啊?你说吧。”
苏青靡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赵叔,您过奖了。其实这也没什么,我只是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就自己研究了一下。
不过,我目前还是更喜欢自己做研究,毕竟更自在一些。
而且,我觉得我现在的研究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善。”
赵怀胜连忙摆手道:“小苏啊,你可别这么谦虚。
你的能力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你能来我们部队工作,那绝对是如虎添翼啊!
当然,如果你实在不想来部队,去军方的研究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里的资源和条件都非常好,相信一定能让你的研究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