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法澳四国组队环绕南极圈一周夏季联合科考于三月底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完成了极地综合科考探险和样本的采集及数据收集。
三月二十七号上午八点多,四国联合科考队乘坐俄罗斯的“列宁二十号”科考船来到了达恩利角附近的海域,极昼笼罩下的查尔斯王子山历历可见,跃光烁金,气势磅礴,更凸显了这座山川的雄奇壮伟。
中国科考队领队长潜龙带领着科考队员们顺利完成了此次海上环行南极圈科考任务,准备在结束查尔斯王子山的短暂探险后,返回中国中山站和其他队员们会合。
查尔斯王子山位于南极洲东南极的麦克·罗伯逊地,是南极重要的地质和科学研究区域。麦克·罗伯逊地(mac. Robertson Land)位于东南极洲,是东南极洲的一个重要区域,其地理经纬度范围大致覆盖了从东经62°至东经80°和南纬67°至南纬75°之间的广阔区域。这一区域毗邻着印度洋,并且与普里兹湾接壤。
麦克·罗伯逊地的核心区域大致位于东经70°至东经75°和南纬70°至南纬72°之间,具体坐标因地理单元而不同。
麦克·罗伯逊地的地质特征复杂,主要是由古老的岩石组成的,其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前寒武纪。这一区域的地壳结构稳定,主要是由结晶基底和水平沉积岩构成的,与东南极洲的“地盾”特征一致。
此外,麦克·罗伯逊地因为冰川剥蚀作用而广泛分布着裸露的岩石,并且地质构造稳定,与南极洲其他区域相比,其沉积岩层保存比较完整。
麦克·罗伯逊地是南极地质研究的重要区域之一,科学家们通过对其沉积岩和地壳结构的研究,揭示了南极大陆的地质演化历史。同时,该区域的地质特征也为全球气候变化和大陆漂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而言之,麦克·罗伯逊地是南极洲东南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位置独特,地质特征稳定并且复杂,为研究南极大陆的地质历史和演化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地质样本和信息研究。
查尔斯王子山是由阿托斯岭、波尔朵斯岭和阿拉米斯岭等山脉所组成,形成了一个长度大约是260海里的弧形山脉。这些山脉与周边其他山脉一起共同构成了东南极的重要地貌单元。此外,其地质结构复杂,包括太古宙片麻岩、花岗岩以及古元古代片麻岩等类型岩石种类。
查尔斯王子山因为其独特的地质状况和自然环境,成为了南极科考的重要目标区之一。中国的泰山站为查尔斯王子山的科考提供了便利条件,早在2013年底,澳大利亚科学家就在北查尔斯王子山区域开展了相关研究。
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二十一世纪的2014年对“南极普里兹湾-北查尔斯王子山基础地质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评审,并被评为优秀。这表明查尔斯王子山在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着进展。
查尔斯王子山的地质复杂,矿产资源丰富,例如铁矿和煤矿。其中,查尔斯王子山铁矿是全球最大的铁矿之一,煤矿总蕴藏量大约有5000亿吨,被称为“铁山”。
此外,查尔斯王子山的沉积岩区域(如埃默里群)是研究二叠纪-三叠纪地质历史的重要场所。这些沉积岩主要分布在比弗湖周边,为研究南极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之,查尔斯王子山是南极地质研究和资源探索的重要区域。其复杂的地质结构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通过持续的国际合作与科考活动,查尔斯王子山在地质学、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了诸多科考研究成果,为全球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