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恶,为什么要称呼朕为唱戏的祖师爷?叫了多少次了,哪怕叫朕的名字,庙号都行啊,再不济叫个三郎也行啊。”
唐玄宗看着天幕上一次次的用唱戏的祖师爷代替他的名字,他实在是绷不住了,每次都这样,有完没完!
他这样子,被其他时空的皇帝们通过天幕看到后,纷纷大笑。
当然,唐朝的皇帝都笑不出来。
武则天也笑不出来,因为天幕对于她的描述也不好,那一句受到杀他全族的武则天的赏识,那明摆着就是意有所指。
...
【接下来,高力士被封官了,第一个是银青光禄大夫,这是一个散官,从三品。
按照唐初的制度,是压制宦官的,宦官的最高级别也要在三品以下。
所以,虽然这个银青光禄大夫是个虚职,那也算是破格提拔了。
第二个是内侍同正员。
唐朝有上三省,下三省。
上三省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分别为中书令,侍中,尚书令,正三品,都可称之为宰相。很多时候,这些人可能会加上一些一二品的虚衔,如什么太师、太保、xx大学士之类的。
下三省则是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长官一般称为“监”,从三品。
但是,内侍省不设监,最高级别也只有从四品(后来在天宝年间被唐玄宗加了“监”,级别提高到从三品了。)
同正员就是享受正级待遇。
没多久,李隆基又给高力士加上了第三个头衔,就是右监门卫将军,协助管宫门的,从三品。
然而,这些还不够。
随着唐朝在李隆基的治理下,日渐昌盛,被誉为华夏古代历史上最强盛世的“开元盛世”到来。
李隆基也开始飘了,开始发懒,开始沉迷享乐,整天的就惦记美女,惦记自己的儿媳妇什么的,随时想给自己的儿子带上一顶绿帽子什么的,跟他一起成为同道中人什么的。】
...
“哈哈...李世民,你们这一家子的烂人!”
隋炀帝哈哈大笑了起来。
...
“混账,混账,混账,怎么说话的呢?能不能好好说话。”
李隆基也是红着脖子朝天怒吼,他简直都要气死了,本来看到自己的开元盛世被说是华夏最强,他的笑脸才刚出现呢,就给来这一下。
...
唐昭宗时空的李世民看到这两人的情况,顿时气得冒烟,大骂道:“好你个杨广,你给你爹戴绿帽子,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你哑巴。”
停顿了一下,李世民又骂道:“李隆基,你给朕等着,别忘了,朕只是没有时间过来!”
...
隔着时空,隋炀帝杨广的表情瞬间僵硬了,随后,他便开始摔打各种东西。
“你等着,朕抓不了那边的你,还抓不了这边的你吗?等朕打回长安,看朕怎么灭你李家九族!”
看着隋炀帝发狂的样子,下面的群臣都低下了头。
都什么时候了,还想回长安,还想抓李世民?多少豪杰现在都去投靠李世民去了,别被抓就万幸了。
...
李隆基则是被吓得瞬间萎了,这么长时间过去,他都忘了,李世民可是有过来这边的机会的,只是他一直在忙,没时间。
...
其他时空,许多人都忍不住笑了。
...
【而随着李隆基的发懒,高力士也开始逐渐权倾朝野。
四方的奏疏,都需要先经过他的手,然后才能转交给李隆基,大事由李隆基来决定,小事则由高力士自己决定就好了。
李隆基曾经很得意的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什么时候能给我儿子带个绿帽子啊,好想偷他媳妇啊,真是日想夜想,心发慌,硬邦邦啊!”
开个玩笑,后面一句乱说的。】
...
“朕朕朕...我我我...”
唐玄宗一口气没喘上来,直接被气晕了!
...
“哈哈哈!这也太滑稽了!”汉高祖刘邦大笑了起来。
“乱七八糟的!”汉武帝哼了一声。
...
李渊气炸了!李世民也气炸了!
李治倒是还算稳定,就是他的表情也十分的尴尬,这样的场面,他也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
...
隋文帝杨坚也很平静,主要是他不敢嘲笑,免得被反嘲。
...
【在这样的情况下,群臣争相巴结高力士,不论是三省宰相,还是御史台长官,或者节度使等等,都一样。
比如最高担任过宰相的: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李承乾的孙子)、杨国忠
最高担任过御史长官的(御史大夫或者御史中丞):韦坚,杨慎矜(隋炀帝玄孙)、王鉷
担任过节度使的:盖嘉运、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
等等,很多人都因为巴结高力士而得到了出将入相的机会,至于其他低一些的,那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了。
甚至就连太子李亨,都称呼高力士为“二兄”,
宗室王公称他为“阿翁”,
驸马们叫他“爷”!】
...
“混账,混账,什么东西?狗一样的东西!李隆基,你是在找死!”
李世民破口大骂!
...
“这李隆基怎么如此混账!”武周,武则天也是冷哼了一声。
...
“确定那什么开元盛世是这玩意能开创的?不管这高力士是不是贤宦,宠信成这样,这简直也太离谱了。”
汉高祖刘邦淡淡的说道。
...
“宦官都该死,都该死啊!朕宁愿被权臣欺负,也不愿被家奴欺负,奇耻大辱啊!”
一个穿着唐朝皇帝服装的皇帝仰天痛哭道。
...
“这人到底是谁?上次介绍郑和的时候,他也在骂!我大唐的皇帝怎么沦落到这样的地步了?这些没鸟的玩意,得猖狂到什么程度啊?”
唐高祖李渊的双目都快要喷出火来了。
虽然权臣欺主也很惨,但是这被宦官给欺负,说出去确实是太难听了,还不如被权臣欺负呢。
...
【从这些看来,是不是觉得高力士和贤宦这个词搭不上边呢?
毕竟上面的名单里,可是有着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这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呢,其他的,好些个也就差一些罢了。
的确,这上面的名单里面的好些人都在结党营私,互相倾轧,搞得朝廷乌烟瘴气的。
不过,从高力士的行为来看,他倒也没有结党营私,玩弄朝政的心思。
他平日里做事也十分小心谨慎,就算是亲近的人犯了错,他也从来不搭手的,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所以...但是这个识人不明的推荐责任,他是跑不掉的。
当然,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唐玄宗李隆基,这货整天就想着他的儿媳妇,整天的就在那看戏,把自己整成个唱戏的祖师爷。】
...
“啊?”
唐玄宗李隆基和高力士面面相觑!
...
【李隆基十分的宠信宦官,特别是宫闱局(管钥匙,管内廷纪律的)的宦官,只要有人稍微让他感觉满意,动辄就是给人整一些三品将军的头衔。
之前有不少网友在看电视剧的时候,觉得电视剧里的宦官被称为将军,感觉很奇葩,觉得电视剧搞错了。
其实还真不是!
事实上,李隆基提拔了好一批宦官将军。
最出名的当属杨思勖。
要说这高力士和杨思勖还真是很相似,两人都是出自岭南,两人的家族原本在当地都还挺显赫,两人都长得很强壮高大。
这杨思勖是当地部落首领之子,在唐高宗时期,因为卷入了当地土着叛乱的事件之中,导致被灭族。
杨思勖因为年龄很小,差不多六岁左右,所以免死,进入了内廷。
后来,他参与了平定李重俊的景龙政变,又参与平定韦后之乱,被唐玄宗授予右监门卫将军。
自此,唐朝开启了宦官掌军的先河,但这时候宦官的军权还比较小。
真正的来说,应该是从安史之乱后的大宦官李辅国开始。
虽然唐朝后面的宦官名声烂成了不知道什么样子。
但这个杨思勖不一样,他可是被称为唐朝名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领兵征战的太监
他后面在安南、五溪、邕州、泷州几个地方,平定了多起土着叛乱,无一败绩,维护了唐朝在岭南地区的统治。
以军功获得辅国大将军,后又升至骠骑大将军兼左骁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上柱国、虢国公等。
不过,他在开元二十八年就去世了,享年八十七岁。
在新旧唐书之中,杨思勖都名列宦官传的第一位,因此也被称为唐朝第一宦官。
并且,他对唐朝忠心耿耿,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擅权乱政,除了对待俘虏的手段十分残忍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劣迹,因此也是被称为一代贤宦。
许多学者对其评价是仅次于蔡伦和郑和,并且是华夏历史上最能打的宦官。
只不过,他在普通人这边的名气没有高力士那么大。】
...
“啊!哈哈哈,能够名列他们两位之后,这一辈子也值了!”
唐玄宗时空,已经是垂垂老矣杨思勖在家里仰望着天空大笑道。
...
“这...人很好!”
李世民憋出了一句话!
之所以他看着这么难受的样子,是因为刚刚还十分恼怒,恨死了宦官,结果忽然冒出来个杨思勖。
...
“好吧,虽然,朕承认,不应该一棍子打翻一群人,宦官里也有不少的好人,但是宠信宦官,始终不是什么好事。”
李渊如此评价道。
...
【那高力士为啥这么出名呢?
我想除了其他各种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诗仙李白。
话说,华夏历史上最着名的诗人之一,诗仙李白因为出自商贾之家,无法参加科举,便上京城到处给达官显贵写诗,以期能够获得高层赏识。
当然,这献赋谋仕并不算什么丢人的事情,毕竟唐朝时期,很多着名诗人都是这么干的。
没办法,这时候的科举,虽然寒门学子也能参加,但是想要得到个什么好名次,几乎不可能,世家反对不了科举,但是有的是办法操纵科举。
而李白也确实是因为他那堪称谪仙一般的才华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
但是,唐玄宗只是欣赏他的诗才,平日里喜欢让他来捧哏,而李白则是一心想要真正的步入仕途,做真正的官。
因此,李白在当时的长安城虽然名气极大,但却总是郁郁不得志。
据说,在天宝年间,有一次,唐玄宗又喊李白去玩,给他写诗。
李白喝了几杯酒,脑子一热,就让杨贵妃给他研墨。
后面,李白又吨吨吨的狂灌了几杯,晕头晃脑的。
李隆基担心李白掉进水里,让高力士扶着,结果李白往椅子上一躺,道:“给我脱鞋!”
高力士当场就懵了,满朝文武,都是别人恨不得整天给他脱鞋的,今天这李白居然要他来脱鞋。
不过,当时李隆基喝得也挺高兴,而高力士最终还是忍了,给李白脱了靴子。
力士脱靴的典故,也就此名垂青史了。
要说高力士之所以这么出名是跟李白有关,那也并没有说错。
毕竟,咱们华夏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9%,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习和背诵很多李白的诗!
现在,随便问华夏人,要是他不知道李白的名字,那估计可能至少六十岁以上。
不过,虽然李白在诗歌一道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他并不快乐,因为他真正想要做的是当一个能真正做事的官员。
眼看得唐玄宗整天只把他当一个吹捧专用文人,最终李白失望了,唐玄宗喊他去上朝,他干脆不去了,最终惹恼了唐玄宗,给他钱让他回家去了。
后来,他的好友,在诗歌一道和他并肩的杜甫还写了一首诗。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不过,有人认为,诗仙李白的才华或许不适合做官,或许做了也会做不好。】
...
“太白兄!佩服,佩服!”
“太白兄,厉害厉害!”
“羡慕啊,太白兄!名留青史,人尽皆知,不畏权贵,我辈楷模啊!”
长安城一家酒楼里面,一群年轻人对着李白各种拱手。
李白端着酒杯,摇摇晃晃,有些晕头转向的道:“厉害个什么啊?我为什么做不好官?我只是没机会,这世道,没我的机会!”
“慎言啊...”
...
皇宫内,高力士有点懵,道:“啊?这...杂家是因为这样才很出名的吗?”
唐玄宗无奈苦笑道: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在哪里?估计又在哪里喝酒吧!
完事了把他叫来,既然天幕都如此说了,就先给他个县令做做。
这下,看他来不来!
给他选个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的地方,做好了,给他机会升官,做不好,也怪不了朕了!”
...
李隆基的画面出现在了天幕上。
顿时,李白这边,直接都把酒给灌到了脸上。他赶忙放下酒杯,用手往脸上一抹,然后甩了甩头,看着众人道:
“真的假的?这是陛下说的吗?我得先回去,赶紧换个衣服,失陪,失陪!哈,哈哈哈,哈哈!”
说完,他也不管众人,就往楼下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