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分兵进击的部署,高笙书内心颇为认可,觉得段友山在排兵布阵上知人善任。
比如,将胡翰初安排在先锋之位,就令高笙书深感放心。胡翰初能文能武,为人精细谨慎,断然不会贪功冒进,从而中了蛮夷的诱敌之计。
大队人马行进了三日,已深入柔然国界两百多里,却连敌军的一人一骑都未曾见到。高笙书心中虽觉诧异,但并未太过在意。他深知该来的总会来,当下只需耐心等待。眼前的风平浪静不过是暂时的假象,惊涛骇浪必定会接踵而至。
他正在车中翻阅兵书,忽然听到楚中天在车外禀报道:
“启禀大元帅,先锋旅胡将军派人前来,有事要向大元帅禀报,请大元帅示下。”
高笙书掀开帘子,只见车外站着两名将校。其中一人向他躬身行礼,说道:
“末将第六旅五营指挥使顾宿严,参见大元帅。六旅指挥使胡翰初将军派末将前来禀报,前方先锋营已抵达乞达曼山前。因胡将军认为此山地势有些险峻,易藏伏兵,打算先行安营扎寨,不知是否妥当,请大元帅定夺。”
啊哈,咱原以为大草原一马平川,没想到中途竟有大山阻挡。如今初涉险地,还是谨慎为妙,先安营扎寨,再做计较。不过,这座山头终究是要翻越过去的,咱得马上派人上山探个究竟。
这时,顾宿严指着身旁的一位将校介绍道:
“大元帅,他是末将帐下的右校尉土末儿,前些日子刚归降我军,他对这一带的地形有所了解,让他向大元帅禀报情况吧。”
高笙书瞧了土末儿一眼,呵呵,怪不得咱刚才看他模样有些特别,鼻子特别高,简直就是鹰钩鼻,原来果然是蛮夷的降卒。
此前,木卓珲企图伏击高笙书,反倒中了高笙书的瞒天过海之计,遭到大梁军的两面夹击。柔然军一方因此折损巨大,不但死了两万多人,还被俘虏六千余人。按照高笙书的将令,这六千多名俘虏都被分别押送到后方从事屯田。
不过,高笙书随后又派遣了几名将校,到各个屯田的营地分头了解这些俘虏的情况,要求对那些有一定职衔的俘虏,务必要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进行劝降争取这些人能为我军所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有十来名百夫长愿意归降。高笙书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十分诧异。他原以为柔然蛮夷各个勇猛,没想到竟也有贪生怕死之辈。
不过,他也怕其中有诈,就让楚中天和杨征北分别找那十来个降卒反复询问。这些降卒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们打仗不过是为了能有口饱饭吃。如今虽在大梁军中干苦力,但能吃饱饭,便愿意归降,还希望成为大梁国的子民。
不过,他们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要让他们上阵与昔日的同胞厮杀。对于这样的条件,高笙书自然应允。于是,这十来个降卒都被安排到营中担任校尉。虽说这些降卒职衔不低,也有薪饷,但他们并不负责带兵,只是在军中跟随旅指挥使左右,以便为指挥使提供一些关于柔然军的情况。
高笙书看着土末儿,点头示意。见对方神色紧张,他便微笑着说道:
“土末儿校尉,来,别紧张,慢慢说。本帅相信你们都是真心归顺,等这场战事结束,本不仅要带你们到京城安家落户,还会让圣上赏给你们宅子住宿,如何?”
咱在书上见得多了,都说大领导都平易近人。咱如今可是个大大的领导,下边的人见我威风凛凛,要是我再盛气凌人,谁还敢在咱面前说实话呢?
土末儿初次见到大元帅,作为一名降卒,自然格外紧张。他双手抱拳,身子僵硬地站在那里。见高笙书满脸和煦,心中也放松了一些,轻声说道:
“小卒铭记大元帅的恩典,小卒也没别的能耐,但在大元帅与各位将军面前,绝不敢虚言。”
“好,本帅既已委任你们担任校尉,就已经把你们视为自己人,自然就会相信你们的话。你说,对于这座乞达曼山,你觉得敌军会在此地设伏吗?”
“启禀大元帅,这座乞达曼山方圆数百里,山势有些险峻,小卒原来从草原那头南下的时候,大部队经过此山时,都是从山脚一条小路上经过,这条小路两面靠山,山坡上应该可以伏兵。而且,过了此山,便是我们柔然国南边第一座重镇头曼城……”
哈哈,这个土末儿看来说的是真话,咱出征之前,也让那郑元凯对咱说了柔然蛮夷这边的一些情况,他曾告诉咱,柔然国共有五座主要的城镇,除了这座头曼城,还有龙城、统万城、飞鹰城和青寨城,龙城是他们的王庭所在之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不知这此龙城是不是那彼龙城。如果按照土末儿的说法,这乞达曼山可以伏兵的话,那木卓仁肯定不会放过机会,他必须会借这道天险给我军制造障碍,延缓我军的行动,如果我军在这里被阻滞了一到两个月,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土末儿,既然你说这乞达曼山上可以伏兵,明日你带领一队将士前去探路如何?”
“小卒现在既已归顺大梁,那就是大梁军的士卒,岂敢不从大元帅的差遣?不过,小卒心中有个请求,不知当讲不讲?”
“没事,本帅就是喜欢听真话,你心中有何想法,你只管说来便是,如果说错了,本帅也不会责罚你。”
“感谢大元帅恩典,小卒要说的是,乞达曼山的那一头头曼城,城中有数万柔然子民,他们一生并没有踏上过大梁国的国土,因此,手上没有沾上屠戮大梁国百姓的鲜血。小卒拜请大元帅进入此城时,放过城中的百姓……”
说着,土末儿双膝跪地,对着高笙书连连叩首。
啊哈,这土末儿的话虽是不错,但却让咱犯难。在出征前,咱曾同段老头以及各指挥使商讨对柔然普通百姓的处置,他们的意见,对于身高超过马背的男子一律斩杀,妇孺和孩子则全部锁拿,押往大梁国境内,充当汉人的奴隶。他们的理由是,柔然蛮夷下马是民,上马是兵,如果不心狠手辣,我军进军之时,肯定会有大大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