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宝山战场的硝烟并未完全散去时,那群麻烦精一般的记者,同样完全没有安分下来。
“报告,前线的那些洋人记者团队,根本不听劝阻,还冲在战场一线,到处拍摄!”胡琏语气苦恼的报告道。
陈望眉头一挑,似乎有些生气。但紧接着,他又一脸平静地说道:
“事已至此,拦不住的话,就让他们去吧,死了算阵亡。既然他们已经来了,我们也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归。”
胡琏听罢,语气急促道:
“司令,情况有些复杂,这些记者真是不要命了!
他们一窝蜂地冲到战场上,根本不听任何安排,有几个甚至还想跟着部队去往外围防线!”
“他们不顾一切也要来前线拍摄,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这场战斗的意义非凡。我们不必阻止他们,只要适当保证他们的安全即可。”
陈望没有丝毫慌乱,反而语气沉稳。他和胡琏的政治站位是不同的,并且不担心几个国际联盟的记者死伤,会引起什么外交事故。
胡琏一时语塞,他终于明白陈望话里的意思了。
这些记者的报道对外界舆论引导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如何将国军的胜利与士气通过国际媒体传播出去,是至关重要的战略任务。
至于所谓的洋人记者,他们的命是命,将士们的就不是了吗?
谁又比谁高贵呢?
就在这时,又一名参谋急匆匆地跑进来,喊道:
“司令,有两名英吉利记者说想要采访您!“
陈望微微挑眉,心中不由地一笑,看来有些聪明人,已经直接奔着司令部来了。
毕竟,前线固然激烈,十分出片,但是若能趁机迂回,独家采访陈望,那才是真正的大新闻呢!
想到这里,陈望当机立断道:
“哈哈哈,快让他们进来吧,不过要稍等片刻,立刻将消息传出去,就说我准备要在指挥部内召开一场发布会!”
“啊,发布会?”
胡琏闻言,顿时眼前一亮,脸上的焦虑感瞬间消散。
“好主意!司令您真的是太聪明了,那些洋人好说歹说不回来,这下子怕是鞋子都要跑掉了!
而且,也正好借此机会,展现我们的风采!”
果不其然,那些原本冲向战场的记者们,在听到消息后,顿时纷纷涌向了司令部,寻找陈望的身影。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能够得到独家采访的机会更重要的了。
陈望看向外面逐渐涌来的人群,目光坚定而充满信心,战斗的胜利,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战场——接下来,舆论战同样至关重要!
......
......
而随着胜利的消息传遍各个战区,国军的最后冲锋彻底摧毁了日军的防线。
战场上的清理工作正在逐步展开,士兵们奋力清除战场上的残骸,废墟中的烟雾渐渐消散,尸横遍地的日军尸体被从各处挖出,拖到一片空地上堆叠在一起。
即便形势已经一片大好,陈望的心中却依然没有一丝松懈,他的目光坚毅、冷静,正在思考着更为深远的后续发展。
在这场影响深远的战斗即将结束,但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胜利,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大博弈。
要知道,松江的大战,现在其实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国际社会关注非常。
因此,宝山城之战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政治上的巨大突破。
此战的胜利,已经意味着日军在正面战场的全面失利,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国军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力,而且是令人惊叹的实力。
而这也标志着国军在正面战场上,彻底压制了日军。
这对日军在士气方面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尤其是日国长期以来,自诩为亚洲第一军事强国。
国军如今展现出的强大实力,无疑让整个世界,为之一震。
当然,北上收复山西,河北等地,仍旧是难度不小。
但胜利的一方,总是会得到很多支持,这一点也将会推动华夏的进一步胜利。
陈望心中明了,战后的宣传,舆论的导向,以及如何塑造国军的形象,才是他接下来必须精心部署的关键。
“司令,发布会的场地已经准备好了。”
胡琏的声音打断了陈望的思绪,带着几分期待的神色走了进来。
陈望回过头,淡淡点头道:
“不要着急,让他们再等一会儿,也该是他们等着的时候了。”
“是!“胡琏应道。
陈望往外看了一眼,发布会的场地已经准备就绪。
现场的布置十分简洁,但周围的国旗和战旗随风飘扬,场面庄重而肃穆。
各国记者早已在前线指挥部门前井然有序地站成了队形,个个一脸激动,不断推搡着前面的同行,争相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采访机会。
陈望也故意如此,迟迟不开始发布会,为的就是把那些在前线乱跑的记者们,全都追回来。
而这场战后发布会,表面上是为了展示战果和国军的英雄气概,但更多的意义是政治性的宣传和造势。
毕竟,来自后世的陈望,正在尝试,如何利用大战刚刚结束的良机,信息还没完全流通的时候,实现政治上的宣传造势。
他要借这次机会,扩大自己和国军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塑造国军强大、无畏的形象,进一步为未来的战略布局争取支持。
这极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门外,各国记者的神色既紧张又兴奋,很多人都已经迫不及待了,他们很清楚,今天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历史时刻。
从欧洲到美洲,几乎所有关注战争的国际媒体都派出了记者,摄像机的镜头不断地在记者之间移动,照亮他们紧张且期待的面容。
门口守卫的士兵刚一放行,记者们就不断推搡着前面的同行,争先恐后地挤进会场,想要争抢最前面的位置,最佳的拍摄角度。
不过,陈望却迟迟没有露面,他是故意拖延时间的。
他深知,自己越是迟迟不开始发布会,记者们的焦虑和渴望就会越强烈。
而这种焦虑,将迫使他们更加集中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吸引他们的关注。
“这些记者,都是为了舆论而来的。”
陈望面无表情地思量着,外界的目光不仅仅集中在国军的胜利上,还包括他个人以及国军的形象。
他们带着自己的摄像机、话筒、笔记本,试图捕捉每一分战场的细节,试图解读这场胜利背后的秘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记者们的焦虑情绪愈发明显,他们忍不住互相之间低声交谈起来,讨论着刚才紧张刺激的战场:
“这场战斗,真是出乎预料,日军居然败得那么彻底。”
另一位记者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些许慎重道:
“是啊,华夏军真的很强大。”
“不过,这只是他们展示的一面,背后到底付出了多少代价,恐怕没有人知道。”
但不管如何,记者们对陈望的关注不曾有过丝毫的减退。
每当一位记者提起战斗的指挥问题,旁人的眼神中便闪烁出对这场战斗指挥官的好奇与渴求,焦躁和期待的气氛充斥在空气中。
这一切,都被陈望不动声色地看在眼里。
他深知,自己所代表的国军形象不仅会影响国内的士气,也会左右国际社会对华夏未来的看法。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陈望才缓缓站起身来,沉声道:
“准备开始吧!”
他不紧不慢地调整了一下身上的军装,而后轻轻地呼出一口气后,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会场。
几位军官和参谋跟在陈望的身后,军容整肃,气度不凡。
这个时候,宋晚晴也在现场,她一身干练的职业装,轻微的疲惫感丝毫没有遮掩她身上的英气。
陈望走向了她,微微点头致意后,邀请她和自己并肩一起。
这是此前就商议好的,他们要一起主持这场采访和发布会。
宋晚晴就这么跟在了陈望的身边,她突然觉得自己脸上有些发热,心跳也开始加速了起来。
陈望一出现,在场的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们当即躁动了起来,纷纷高声喊着“陈将军”。
陈望迈着稳重而自信的步伐快步走上讲台,抬手示意记者们暂时先安静下来后,他丝毫不拖泥带水,随即宣布发布会正式开始。
在照例发表了一番简短的开场后,便是万众期待的记者提问环节了。
“陈将军,请问您究竟是如何带领军队,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突破日军的防线的?”一名美国记者率先提问道:
“这场战斗背后,是否有我们未曾看到的战略布置?”
陈望微微一笑道:
“这场战斗的胜利,依靠的是我们华夏军人的英勇战斗,至于所谓的隐藏战略布局,对付日军那呆板的战术,姑且还不需要如此费心。”
话音一落,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又一位记者举起了话筒,这次是一名比利时记者,他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提问道:
“陈司令,请问此次战斗的胜利,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陈望并没有急于回答,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思索,随后才稳重地回道:
“这场战斗的胜利,关键不仅仅在于战术和装备,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位士兵不畏生死、奋勇向前的决心。
每一位战士为了保卫家国,舍生忘死的拼搏与牺牲,才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陈望目光炯炯,话语铿锵有力,现场的气氛一下子肃穆了起来,记者们纷纷记录着每个字句。
这位比利时记者目光中带上了敬佩的光芒,她语气尊敬地请求道:
“陈司令,能否请您进一步谈谈这场宝山之战的战果?”
陈望从善如流地点了点头,简洁明了地回答道:
“这次的宝山之战,我们不仅收复了淞江的大片国土,歼灭了日军的第十八师团,俘虏了大量的日军战俘,也将日军在华东地区地防线已经彻底摧毁了,这标志着我们国军在正面战场的全面胜利。
接下来的工作,将是对松江战场的清理,待军队休整完毕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接下来的北伐了!”
“北伐?”记者们听到这话,纷纷眼前一亮,顿时激动了起来。